--------------------------------------------- 在学书法的初级阶段,许多人在“临字”上下了很大功夫,却写不出自己预想的作品,甚至觉得与自己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乃至财力不相称。大有饱受委屈之感。产生一种失衡的心理。平素临摹时觉得自己的写得很好,但在创作中却一筹莫展。找不到创作的突破点。出现上述现象,我认为还是个临帖的方法问题。在这里,我想重点就临帖的方法问题赘述几行文字。 初学书法,临帖要先与古人“合”,那么就要有相当数量的字形积累,这种积累就是靠对着古人的书迹不断“复印”而逐步心领神会,使其融与自己的意识之中,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然而,实践中多数人会出现这种状况:临帖时其面貌酷似书家,颇得古人之妙处。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情况就不同了:遇到自己练习过的熟字写起来得心应手;如果所写字句不是自己所临范本的的熟字,便不知从何下手了,即使写出来也与所临习范字风格相抵牾;假如一篇作品中没有练习过的生疏文字较多,与其他熟字排列在一起也极不统一、不谐调。整幅作品与以往的临习水平差距很大。莫说“神”似,就连“形”也相去甚远。这种现象说明习书者还没有窥得范本的精髓。怎样才能得范本之精髓呢? 临帖时除了注意笔法、墨法、字法、行法、章法之外,还有一个临摹方法的问题。笔者认为“通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通篇临帖。它是一种重要的临摹方法,是书法家由临帖到创作的一条必由之路。 “通临”之前应选择字数较多的字帖作为自己临习的范本。“通临”时,选择字帖是相当重要的,对于自己所崇尚的书法风格,应选其字数较多的作品进行临摹,选择这样的范本,能对书家的字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能熟悉更多的字形,扫除创作中的生疏字形。因此,在选择字帖时,最好应选择原创的碑或帖的全文临习,而不应选取某碑或帖的选字本。因为后者的字数少,并且都是从原作中粹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范字,不能遍览作者的风格面貌。 “通临”给书写者提供了一个大量书写字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字迹的临写既能丰富书写者的字形积累,又能为书写者揣摸原作内涵创造了时机和条件。在临帖过程中书写者会有意或无意间产生对文字内容的情感迁移,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情感立场等书法内涵。穿越时空界限与原创者进行情感体验。 古人的字帖多数是自书自撰,不仅具有典范的形式美,而且倾注了作者的哲学思想、文思才情、理想抱负、人生感悟。如《兰亭叙》、《祭侄稿》、《蜀素帖》、《平复帖》等作品,不仅是书法临摹的范本,同时是当时的名篇佳作,折射出作者的文学才华、思想立场、审美趣味诸多因素。在长期的临摹过程中,临习者从文字的外衣逐渐迁移到文字内容的学习理解,原作者的一些书法内涵才会得以再现,书写者逐渐耳濡目染,使之得以内化,重新认识和构建文字内所反映的风格、情趣,逐渐产生“字外之功”,产生对文字形质之外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书法的全貌,与古人相合。 “通临”还可以把笔法、字法、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使各种练习法联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如果是“单临”,初学者在讲究笔法时,往往只注重笔法,而无视字法、章法,这样孤立地单项进行练习,其效率会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单临”时不容易领略文字内涵的文本意义,如果无意义的单字重复练习下去,枯燥乏味,令人找不着头绪。这样发展下去,练习者将不停地徘徊在书法堂奥之外,难以掌握书法之“形”,更无从涉及书法之“神”。 “通临”必须与三种临写方法结合起来练习,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即“对临”、“背临”、“默写”三个阶段: “对临”即对着字帖逐字临写。直到临写完全篇为止。实际上,对临完一通,还是一种肤浅的学习,对临仅获得对书法零散的、断线的印象,形不成系统的认识。往往前学后忘,不能深入古人。即使一些天性聪慧的习书者,不通过“背临”这一关而进行书法创作,也会感到心手不一,所书非所思,难达意料中的境界。因此,“背临”是学习书法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临几通之后,具有了一些基础,就要结合“背临”进行通篇临写。“背临”时,先认真读帖,把几个字认真看几遍,识记字的结构、笔法、墨法,然后合上字帖,进行书写。书写完毕再与字帖进行对照,找出自己与字帖之间的差距,找准下次努力的方向。每次书写的文字可先从“背临”一个字开始,从由少增多,循序渐进,直至写完全篇。这一环节既是检验书写者对字形结构与章法布局记忆的好方法,又是由临帖过渡到创作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 本文开篇所述一些学书者之所以出现对帖得心应手而创作举步维艰的现象,就是在对临帖和创作之间缺乏一个合理的中间环节,没能把二者衔接起来。缺乏“背临”经验的书者进行作品创作时,相当于从对临一下子转到“背临”,而且还增加了相当一部分新的字形进行生造和拼凑,难度猛然增强。初学者往往猝不及防,由于所学的知识过于肤浅,没有形成积累,很难加以应用,思路一片混沌,使临帖和创作严重脱节。 总而言之,在书法临习过程中,“通临”与“对临”、“背临”、“默写”相结合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就会事半功倍,逐渐缩小临摹与创作之间的水平差异,使书艺逐步提高,“内功”与“外功”协调发展,尽早步入书法的堂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