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科学的投入保障机制<BR/>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昵称5697024 2015-01-08

    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1461.12亿元,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中央核定我省财政教育支出18%的占比目标,有力保障了我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是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有强大的教育投入作保障。江苏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中,努力做到四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依据法律,进一步凸显教育民生

    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确保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着力构建“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和非义务教育家庭合理分担”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投入保障水平。

    近年来,全省教育投入总量持续保持增长势头,2013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收入超过1980亿元(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超过50%),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超过1570亿元(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超过70%),有力保障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必须坚持分类指导,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保障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要在全省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现代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二是着力构建符合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建设需求的科学的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加快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体系,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辍)学”。

    2013年全省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各级财政安排扶困助学经费40多亿元,资助各级各类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余万人次。

    必须坚持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财政教育经费的杠杆作用,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协同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原点。

    一是强化质量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创新支持方式,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导向,逐步建立与教育质量挂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更加注重绩效的财政拨款制度体系;二是优化投入结构。找出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三是提升师资水平。始终坚持把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给予重点支持。

    必须坚持科学理财,进一步提高投入效益

    科学理财,让有限的教育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这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是建制度。实施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二是强监管。严肃财经纪律,用好每一笔钱,确保各项财政性资金支出合理、合法,效益最大化;三是促公开。推动建立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公开机制,真正通过财务信息公开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重绩效。将绩效目标管理作为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将筹钱、花钱、管钱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建立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坚强有力的投入保障。“十二五”以来,江苏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要求,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确定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有力支撑了江苏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远的眼光、更实的态度,着力构建更加科学、更高水平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财力保障水平,为江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