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内在

 maidouexo 2015-01-08

通往内在

  

   黑塞有幸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东西方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已多方位相遇。因而造就了一个酷爱东方文化,又忧心于西方文化的伟大作家------赫尔曼-黑塞。黑塞在作品《悉达多》中更多的是以一种个性的力量,穿越于东西方文化的壁垒之间,以心中的诗与纯真为向导,突破了地域的障碍。他的作品大多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通往内在。

   “通往内在”是黑塞哲学思想里一个关键性的基础,一是指万物皆出于自然的统一体,其终极的和最高的本质的统一;二是指万事万物在性质上皆有与其他事物一致的地方,尤其对立的双方原本属于一体。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的观点是不同的,或者说有质的区别。对立统一规律说明的是两个主体之间矛盾性的统一,而在黑塞的哲学里,是更多强调一个本我的主体,甚至有人批评黑塞的作品中缺乏客体。举个例子来说明,黑塞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他看来,基督的受难,佛的涅槃,圣者的觉醒,老子的道,也都属于殊途同归,都是走向人生超越的关键,是同一性质的灵魂的探索的最重要的精神体验。

《悉达多》是黑塞的思想的重要反映之一,简洁而凝练地概括为“梵,涅槃和道的贯穿”。有学者经考究后批评黑塞的作品中有关于印度的婆罗门教等宗教文化理解有谬误,但是我认为,这并不重要。《悉达多》以一个主人公------悉达多为线索(虽然悉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姓氏,但是这个故事并不是讲述他如何成佛的。),小说中出现了另一个佛祖。它通过悉达多的思想历程,来探讨黑塞始终关注的“通往内在”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悉达多不是佛教里强调“无我”的悉达多,而是一个经黑塞再创造的一个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产物。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通往内在”的思想也是如此,黑塞不在乎佛的顿悟,因为顿悟只是佛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转化为你的认识,至少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转化。因而,我们不在乎悉达多的觉醒的结果,而在乎悉达多觉醒的过程。世界以各种形式从童年时代就灌输进入他的脑袋里,直到用符号和字母编织而成的虚假的宇宙图像崩落了,世界才第一次以其本来面目通过悉达多的眼睛进入他的内心。内容和本质并非躲在事物的后面某个地方,相反就在事物的内部,在事物之中;世界原本也只有一个,人的思维才会徒劳地打算把世界分成两半。

“通往内在”的现实意义是:这是黑塞用自己的思想拯救西方的破败的尝试,是一次借东方精华和结合西方文化源流的尝试。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欧洲弥漫着“世纪末”的迷茫的情绪,同时德国为争夺全球资源,策动了向英法等列强的战争。西方文明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暴露出种种症结,黑塞将其归结为两大时代毛病------“技术狂”,“民族主义狂”,黑塞说:“这二者造成了今日世界的面目和它的自我意识,它们带来两次世界大战和其结局之外,还会出现类似的后果。”即使如此,黑塞没有像其他学者一样抱有悲观的“西方没落”论,相反地,他寻找到了出路------用东方的来拯救西方的。值得一提的是,正当一大群西方学者提倡向东方学习时,中国却逆而行之,抛弃传统的,先进的,完全西化。这也就直接影响了现今时代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产生。黑塞将“西方的没落”的原因看成是顽固的,不切实际的“二元对立论”的思想束缚了欧洲的思想的发展。他很喜爱中国的《易经》的理论,他将其中的思想精华应用于作品创作中去,易经讲的是“阴”与“阳”,表面看是二元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以“天人合一”的信念为指导。《易经》的思想在于它带来的神秘主义和“魔术魅力”,这也启蒙了黑塞的“浪漫主义”的萌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