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张名片”:让仁寿更具吸引力

 桃花江春水流 2015-01-09

杨刚 特约记者 孟斌 本报记者 姚永亮

  日前,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市),共有14个县(市)入选。在入选的7个丘陵县市中,仁寿县位居第二,也是眉山唯一入选的区县。

  其实,在仁寿新添“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这一金字招牌之前,近年来,仁寿还相继斩获了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争创多点多极支撑示范县、成渝经济区核心县、天府新区重点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球华商投资首选地10强县、西部竞争力10强县等金字招牌。

  在仁寿县委主要负责人看来,这些金字招牌的背后,不仅凝聚了各级领导对仁寿的关心与支持,更是仁寿上下实施全域天府新区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见证。但面对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的新机遇,仁寿在抢抓机遇实现新跨越中,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金字招牌,还必须重新审视自己。

  于是,仁寿县党政一班人在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四川天府新区之际,又重新审视了仁寿定位,并在十二届仁寿县委第55次常委会暨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努力将仁寿打造成国家级天府新区南大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都城市群重要发展区、成都休闲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天府新区南大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都城市群重要发展区、成都休闲旅游目的地”,既是仁寿对自身发展的崭新定位,更是仁寿县向外打出的“四张名片”。

  “四张名片”,是仁寿实施全域天府新区战略的生动实践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抢抓机遇才能赢得先机,抓住机遇才能应对挑战。

  2011年11月4日至7日,在仁寿县召开的第12次党代会上,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作的《强力实施全域天府新区战略 为加快仁寿崛起早日建成西部幸福县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全县的发展战略是:强力实施仁寿全域天府新区战略。”

  而事实上,2011年10月2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93次常务会议上才审定通过了《四川省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仅仅时隔一周时间,仁寿就迅速作出实施全域天府新区战略的决定。

  在实施仁寿全域天府新区战略中,仁寿县党政一班人相继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以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工作部署为指引,坚持“融入成都、全域发展,三化联动、富民强县”工作思路,深入拓展“县城牵引、四区支撑、十极突破、全域发展”路径,积极争创全省多点多极支撑示范县,由此塑造了全域发展经济版图,开创了仁寿多极发展、竞相跨越的新局面。

  仅以“融入成都、全域发展”的交通先行战略为例,昔日,作为百万人口大县,一座二峨山横亘成都与仁寿之间,交通不畅增大了仁寿与成都的时空距离。但随着成赤高速仁寿段于2012年9月正式通车,让仁寿迈入“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的高速路时代后,仁寿又马不停蹄地实施规模宏大的“5322”综合交通建设。目前,横贯仁寿全境的遂资眉高速仁寿段建成通车。正在建设的180米宽的成都和天府新区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年内直通仁寿,将成为天府新区和仁寿重要经济长廊。正在抓紧建设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仁沐新高速、红星路延伸线、站华路延伸线将为仁寿交通锦上添花。已纳入规划的眉仁资城际轻轨、连汪燕铁路、仁简高速等将陆续开工建设。“5322”综合交通格局三年内全面形成。特别是成都新机场落户简阳芦葭镇,给仁寿带来又一次发展机遇。仁寿左手牵双流机场、右手携成都新机场,一肩担两机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仁寿已成为国家级天府新区南大门重要的交通枢纽。

  “交通先行战略的实施,让仁寿与成都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仁寿全面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与成都同城发展、全域发展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仁寿县县长秦彪说。

  窥一斑已见全豹。仁寿县富加镇党委书记毛超英说:“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提出在仁寿实施全域天府新区战略,不仅完全符合仁寿实际,而且说明了县委一班人很有前瞻性的眼光。”

  成绩胜于雄辩。作为核心经济指标的仁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连续3年保持平均50%以上的增速,2013年达15亿元,总量居全省20个百万人口大县和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第1位。去年1至10月,该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13.41亿元,全年将达18亿元。2013年,该县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居全省第27位,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仁寿的产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三产旅游、民生改善等都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正在成为国家级天府新区南大门重要的工业示范县、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都城市群重要发展区、成都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张名片”,必将使仁寿更具吸引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新机遇,作为天府新区核心区的仁寿,重新审视定位的“四张名片”,再次让这个百万人口大县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在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园区党工委书记邹汝林看来:“‘四张名片’定位精准,符合仁寿实际,只要坚持打好这‘四张名片’,必将使仁寿在对外开放中更具吸引力。其中视高区域作为‘国家级天府新区南大门’首张名片中的桥头堡,更是重任在肩。”

  “落实到视高园区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突出‘四个狠抓’,加快推进园区的发展步伐。”邹汝林说,即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狠抓产业项目建设、狠抓城市项目建设。

  事实上,走“产城一体”发展模式的视高园区,其发展速度和影响力早已显现。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群、投资18亿元的中建钢构西部制造基地建成投产,投资14亿元的LED创新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2013年园区已成百亿工业园区,去年税收达3.3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1年的4.5平方公里,已经扩大至6.5平方公里,人口新增2万人,目前达到6.5万人。预计到2017年,视高新城将建成15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现代产业新城。

  借助视高区域作为“国家级天府新区南大门”首张名片中的桥头堡,坚持实施全域天府新区战略的仁寿,更有充足的理由用好另外三张“名片”。

  近年来,仁寿县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阶段发展工业经济的切入点,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转型,依托文林、视高、汪洋、富加等5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重大机械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

  IBM、中铁、法国欧尚、中建钢构、中联重科……这些产业高端、高端产业汇聚仁寿,早已为仁寿奋力打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增添了沉甸甸的砝码。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已达49户,已有总产值占比提高3.4个百分点,达41.2%,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产值增幅分别达到84.53%、30.27%、28.19%。

  而在不久前《四川省四大城市群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一文提出“促进经济较发达县(市)率先发展壮大成中等城市”中,仁寿县赫然在列。近年来,仁寿县以新型城镇建设要求为指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一心四区十级带多点的方式,逐渐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镇—集镇”这一中等城市的城市格局。仅去年,该县就将完成城镇建设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

  同样,将仁寿打造成“成都休闲旅游目的地”也可谓水到渠成。除了备受成都市民青睐的黑龙滩等风景名胜区外,目前仁寿不仅完成了《仁寿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修编,而且在建的像黑龙滩长岛、三岔湖仁寿景区、“天府农耕·响水六坊”等“高大上”的旅游项目,正成为仁寿旅游的新亮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