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媒体:时间的玫瑰

 汉青的马甲 2015-01-11

(上接《自媒体的中国故事》第五节《自媒体的边界:这仍然是“他们”和“它们”的世纪》)

时 间是所有人的敌人,尤其是女人,那些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尤物,最经不住时间的摧残。反倒是愚公,可以得到时间的无尽助力,直至把门前的大山搬走。自媒 体,不是风情万种的天使,它是时间的玫瑰。你,自媒体,首先得战胜时间。不要掂记着开放、掂记成长,需要掂记的是“活着”。如果你把自媒体作为一个玩具, 它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但是,如果你把自媒体作为生意,总会有赢有亏。

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把几乎所有的媒体进入门槛都推倒之后,出现的一场集体狂欢。

当 这场派对结束的时候,当然会留下仍然数不胜数的自媒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看不见自己的“钱”途与未来。如果他们原本并不是来这里找“钱”途的,这根本不 会成为一个问题。但是,这一回,中国的自媒体人与博客不同。博客们参与博客写作的时候,通常是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商业目标的,他们明白写博客只是自我传达的 一种方式,除非足够幸运,根本不可能成为博客们谋生的手段。

但是,如今的中国自媒体不一样,如今的中国自媒体,从一开始, 就被暗示或自我暗示着带有强烈的商业冲动,带着还未曾完全离去的“媒体”黄金时代的美好记忆,或者说,人们就赋予了自媒体强烈的商业意味。几位成功的自媒 体人,比如,程苓峰,讲述的,也都是令人浮想联翩的采菊东篱下,而又可以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动人故事。

这,显然不是自媒体的客观、理性、现实的价值取向。

如 果绝大部分的自媒体指望以此为生,创造可以养家糊口的现金流,那是奢望。当然,其中会有一个相当比例的自媒体出列,成为大小不等的媒体巨头,其中是不是有 你就不一定了。自媒体平台,不是淘宝,你在这里开家小店,就可以产生流水。呵呵,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意,交易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高晓松所说的那种 独特的“见识”,那种寻找有意思的角度和联系的能力,以及进行有意思的充满个性魅力传达的能力,你有没有?在中国,大名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的人,很 多;但是,其中只有一个人,才是我们大家认识的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下一个,会是你吗?嗯,万一是你呢?

青龙老贼在2014中国自媒体大会上说,从此再无自媒体。这话千真万确,但显然说早了,自媒体刚刚兴起,还是现象,还没有成为空气,不会那么快就消失。但是,自媒体最终恐怕真的会如青龙老贼所说的那样消失。为什么这样说呢?

自 媒体作为一种定性的新媒体存在,会一直存续。有人说,孔子就是自媒体人。如果那不是一个认真的玩笑的话,其实很有趣的。2500多年前,赶着一辆破旧的牛 车在荒原古道上行走,周游列国十四年,做着自己的自媒体,带着一群聪敏的子弟边走边学,那情景,悲壮而凄美。但是,如果哪天孔子把他的自媒体做大了呢?他 何必那么辛苦地行脚,他完全可以居高堂之上,教化天下。

我的意思没有半点亵渎,我的意思是,如果自媒体做大了,那就不是自媒体了。那就是孔子学院,不仅仅开在华夏大地上,还要开到全球各地去,开到美国去。

自媒体在今天,也是同样的。赫芬顿邮报,大家都很熟悉。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赫芬顿邮报原来只是一个博客网站,一群以赫芬顿女士为代表的美国精英博客的网站,非常类似于博客中国当年开张时的情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媒体。但是,赫芬顿邮报幸运地长大了,她早就不是自媒体了。以访问量为指标进行计算的话,她已经成功超越了纽约时报。如果你要说赫芬顿邮报是自媒体,阿里安娜·赫芬顿一定跟你急。花3.5亿美金收购赫芬顿邮报的美国在线也一定跟你没完。

@ 左为著名博客、著名博客新闻网站 Gawker 创始人尼克·丹顿,中为阿里安娜·赫芬顿,右为尼克·丹顿的前同事金融时报约翰·盖普。

另 一个如日中天更具张力的新媒体 Buzzfeed ,也一样。Buzzfeed 的创始人乔纳·佩雷蒂 ( Jonah Peretti ) 就是从赫芬顿邮报出来的,赫芬顿邮报的四个共同创始人之一。当然,他们在赫芬顿邮报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创新,把自己完全打造成了一个技术导向的媒体 公司,利用各种新颖的病毒算法,来指导新闻实践。开始的时候,他们从众多的新闻博客那里获取订阅源,通过搜索、发送信息链接,为用户浏览网上的最热门事件 提供方便。至于Buzzfeed 带给新闻业的是一场瘟疫,还是一场新生的洗礼,见仁见智了。反正,可爱的猫咪视频是没有大危害的,虽然它有很强的传染性。

用这个思路来分析中国的自媒体人,结论是一样的。

青龙老贼的自媒体联盟,是自媒体,是“我们”吗?吴晓波频道,是自媒体吗?如果三五年后,吴晓波频道还是自媒体,还自称为自媒体,那么,吴晓波一定没有把这个自媒体项目做成功。为什么,吴晓波频道,就不会是若干年后的另一个赫芬顿邮报呢(产品不一定是新闻)?

一 个看遍了中国企业大败局,可以把企业当作一头牛来游刃有余地随意解剖的人,决不会是来这个频道自娱自乐卡拉OK的。不要相信他台面上的陈词,呵呵,他背后 一定有一个故事。他有那么多粉丝可以“挥霍”,有那么多的影响力可以嫁接,试错根本没有成本。吴晓波在这里做的,可能只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营销,以孕育另外 一只不一样的“蓝狮子”,他,很可能就是“他们”,不是“我们”。就象罗振宇,每天微信号上象半夜鸡叫似的60秒清早恳谈,只是为了把火烧得更旺的柴禾, 他另有主场。如果认为罗振宇就会这么一直象个工蜂似的做下去,那就过于缺乏“互联网思维”了。

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之间,“我们”和“他们” 之间,有着一种恐怖平衡。自媒体平台寄希望于自媒体带来的是吸引用户的内容,是粘性;而自媒体希望平台带给他们的则是接触用户的管道和变现的工具。各取所 需,相安无事。而当一方所要的,对方不能给,或者,一方想要的,也正是另一方想要的时候,矛盾就会产生。当某个自媒体拥有了足够的用户与可靠的变现工具的 时候,他当然将选择独立。我们看到的美国博客的独立倾向,就可以想象成功的自媒体人的未来走势。

所幸的是,各大自媒体平台之间也在寻找平衡,这种巨人之间的平衡,为弱势的自媒体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希望某一家企业独占某项服务90%以上份额的恶梦永远不要在中国的网络空间出现,在网络空间之外,我们已经碰到过太多这样的先例。我们此前曾经为新浪、搜狐、网易主导的中国互联网前三国大战欢呼,现在,也应该为BAT的新三国大战感到欣慰。正是在BAT之间,以及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之间的恐怖平衡中,“我们”才比较安全。正是因为在BAT之外,还有搜狗、360好搜、京东、易信与陌陌,还有今日头条,这个世界才那么多姿多采。

我 曾经有一个天真的观点,在人家已经造出了车子的时候,你自己去发明轮子(比如Buzzfeed),是不是足够聪敏?意思是,你完全可以坐上人家的车子,去 到你要去的地方。但在围绕着自媒体,梳理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子轮子都是伪命题,真实的问题是,你搭便车,一定要知道在哪一站下车,一定要知道下 一班你要搭的便车在哪里。你一定要知道,你要去的地方和车轮、车子的发明者、拥有者要去的地方不是同一个。奥巴马酸劲十足地说,中国人搭他的便车,呵呵, 小气了一点,我们的老大虚怀若谷,说的是,欢迎大家一起来搭中国的便车!

自媒体就是一趟东方号特快列车。你在车上吗?你要去哪里,准备在哪里下车?时间的玫瑰,很可能开在前方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条号《新新媒体观察》所有文章均为 ? 杰罗姆( Jerome Sun )原创,谢绝未授权改编。转载务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