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沉鱼
友情提示:不喜欢此音乐的可以点此停止播放!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万里长城沿线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 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
而后者较前者犹有过之,所以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那天到嘉峪关景区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120元的门票本来是包含三个景点,
可我们只能放弃了路途遥远的悬臂长城、长城第一墩。
你可以选择乘坐电平车进入,可我们喜欢步行。
有自行车可以租赁,我们也不想骑车,只想步行。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距今已有64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 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 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明代,政府军和吐鲁番兵曾数次在嘉峪关作战。嘉峪关矗立于大漠边缘,显得雄壮非凡。荒漠地区是怕缺水,嘉峪关却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匮乏。嘉峪关的环境又很吸引人。广阔的关城,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
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
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 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虽然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精妙。
“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不知道这里曾踏过多少英雄与骏马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 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这里曾是硝烟弥漫、烽烟四起、马革裹尸的战场, 不知各个朝代曾有多少千军万马英雄豪杰为了抵御外敌,在这里含恨而眠。 如今,茫茫戈壁,依旧会风沙弥漫,依旧荒凉萧索,可是却宁静祥和, 没有战争的岁月,是静美的,是欢乐的。
发现了吗,站在城外回望嘉峪关关城,似乎是那么矮小,城门已在地平面以下不得见, 我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风沙迁移的结果,可是据当地人说,这是为了抵御外敌,故意掩藏城门。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我的姐妹们,犹如凯旋归来的英雄豪杰!
正在维修城墙的工人看到我拍照,觉得很新奇,直嚷着让我帮他们拍。 一边正在吸烟的小男孩,觉得害羞,赶紧转过身去。
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正在维修的城楼,显然有些煞风景,可仍不掩饰其壮观巍峨。
一位好友说,在这样厚重的历史面前,我们渺小到不可再渺小了,
所以他看到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后感觉到的就是庄严肃穆!
嘉峪北段长城下出土的“长城工牌”,现就陈列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内,上面详细记载了当时修长城的分工情况。 图片上这一截土墙,也是嘉峪关遗址。
巍峨朱色的城楼昂然欲飞,映衬在金灿灿的夕阳里,分外辉煌壮丽。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文明和精神的象征,此时站在嘉峪关下看着那雄阔的山关楼隘内心澎湃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