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樱桃树的田间管理

 侗乡人1961 2015-01-12
樱桃树的田间管理
               
               
                  日期:2014-12-24 09:44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技术网 
点击:20

               
               

                 




  樱桃树具有树体生长迅速的特点,枝叶生长、开花结果都集中在生长季节的前半期,这一时期既要生长又要大量结果,树体消耗养分多,且花芽分化多在采果后的短时间内完成,据此樱桃树施肥有以下特点:


  1.施足基肥。以秋季早施为宜,一般每年9~10月份结合翻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圈肥、土杂肥、人畜粪均可)2000~5000千克。


  2.重视前期追肥。樱桃开花到果实成熟只需40~60天,需要营养集中,因此施肥管理上,除秋施基肥外,还应进行萌芽前、果实发育初期追肥,第一次以速效性氮肥为主,第二次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或果树专用肥。


  3.注意采收后施肥。果实采收后,为了增强树体营养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4.施肥方法。樱桃树垂直根不发达,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但水平根发达。生长期施肥,为减少伤根,可放射线沟施集中穴施。


  5.根外追肥。盛花期喷施0.3%尿素、0.1~0.2%硼砂、0.2~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对增产有较好效果。


  樱桃树栽培管理措施:


  1.疏枝。甜樱桃是喜光树种,为保证整个树体通风透光,对一些重叠主枝或主枝上不能占满空间的离主干较近的把门枝要及早疏除;对主枝上不能占满空间的直立、侧生枝适当短截,促发新枝,形成新的结果枝组。


  2.拉枝摘心。8月中旬,对拿枝软化效果不好的粗壮枝条进行秋拉枝,效果好于春、夏拉枝,能使所有芽发育均衡,背上直立枝减少。为保证枝条充实,在秋分前后摘心,有利于安全越冬。


  3.除草灭荒。雨后喷克无踪+乙阿合剂,控制杂草生长,但要防止药剂喷到叶片上造成药害。


  松土施肥。9月初追肥,株施果树专用肥+硫酸钾(比例为4∶1)0.5千克。每次喷药时加入 0.3%的磷酸二氢钾液,保护后期叶片。10月下旬施基肥,将人粪尿+牛粪(或鸡粪)+沙混合堆沤腐熟后,每株施50千克,于距主干1.5米处沟施。每次施肥后适量灌水。秋施肥浇水后,待土不黏时,将全园普遍耕翻一次,使土壤通透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


  春第一果樱桃正是开花期,如何在春季管理好樱桃树,要注意以下四条措施:


  适时浇好春水,及时喷施杀菌剂,近年来,由于冬季降雨雪较少,旱情较重,建议对果园普浇一遍透水(结合施肥)。隔半月再浇一遍(花前水),既缓解旱情,又降低地温,以利推迟果树开花时间。并及时喷施5度石硫合剂,或1:2.5:200Be多液,对树体进行杀菌消毒。通过涂白,也能够较好的减少树体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延缓树体升温过快,以达到推迟开花时间,使盛花期的果树能够处在较适宜的授粉气温环境中,从而提高座果率。


  要注意搭配施肥。樱桃和其它植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矿质元素,如氮、磷、钾、钙、镁、铁、硼、锌等。缺少这些元素,大樱桃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相应的缺素症。


  树体整枝整形。树体落叶后,树的枝形比较清晰,是整枝整形的理想时期。可根据生产需要,适当地拉枝。同时,将无花芽的内膛、背上枝、交叉枝从根上剪除(剪后涂漆防干缩),待摘果后,结合夏剪,去掉不需保留的内膛、背上枝等。结合根部培土,整好树盆,挖好排水沟。


  病害树处理。对病害树的处理有:①剪除病枝,对局部枝干死亡的病树处理是;同时,将死亡的病枝同方向的根进行清理,将烂根剪掉,涂以复方多菌灵、代森锰锌(均 400-600倍).②清理死树,对因病害而死亡的树进行清理,将树穴土清理出去;同时,扩穴至100cm2 、深60cm、填入20cm土杂肥、20cm新土,以备来年重新植树。③检查果树枝干,将果树枝干上的虫卵块清除。


  樱桃定干高度根据不同丰产树形要求确定。定植后第1年一般可抽生3-5枝,科剪时根据具体的发枝情况选留好主枝。培养分层形的首先留剪口下的直立壮枝作中心干,剪留长度50厘米为宜;然后再选2-3个生长健壮、角度适宜的分枝作主枝。培养自然开心形的,要先选留好2-4个角度适宜的健壮枝条作主枝。定干后如分枝部位偏低时,则可培养为丛状自然形。


  定植后第2年,培养自然开心形的,可在离主枝基部60厘米处,选留角度适家的枝条作侧枝。主干分层树形选好第1层主枝上的侧枝,并在中心干上离第上层主枝 70-80厘米处选好第2层主枝。定植后第3-4年,要继续培养主侧杜绝。樱桃生长迅速,幼树期间要维持好树体主从关系,注意平衡树势,开张角度。充分利用夏季摘心等措施,增加枝叶量,尽量培养结果枝组,为早果早丰打下基础。


  樱桃树的管理:发生规律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玉米生长中后期阴雨天气多,特别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玉米生长期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减少越冬菌源。


  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20%粉锈宁乳油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喷2-3次;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则效果更好。喷药时,要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叶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