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州:高校与企业联手盘活用好用活人才之路

 金瓜银钺 2015-01-13

“握一手好牌,更要打一手巧牌”——从热衷“招才”到钟情“用才”,从目光集聚“引好才”,到推出新政“用好人”,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在大力推进人才强校、人才强企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用人机制,探索出一条盘活人才资源、服务地方发展用好用活人才之路,科学人才观已在古城徐州开花结果。

 解放思想,人才新政搅活一池春水

2012年新年伊始,一项关乎全市几千家企业和300多家科研院所的新政策《关于实施校企合作共赢计划的意见》出炉,徐州校企合作迈出新步伐,人才新政赢得一片叫好声。

在徐州,有两张金字招牌一直引人注目:一是誉满全国的“工程机械之都”,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500家;二是江苏省人才高地,12所高等院校、31所独立科研院所、335家各类科研开发机构,集中了1.8万名中高级人才和近15万名在校大学生

如何最大限度地“揽得好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成为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经常思索的问题。他认为,无论是政策留人,还是机制用人,都比不上“市场”的力量。为人才这一特殊的稀缺资源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是科学持续的用人之路。

近年来,徐州在科学的市场化用人之路上做足了文章,好政策频频出台。不仅有雷打不动的“刚性政策”——“333工程”、“双百工程”、“515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程”等一系列工程计划,来提升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还有“柔性”的“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等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向创新创业一线集聚。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校企合作共赢推进大会上,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戚锡生说:“实施校企合作,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用好人才,目的在于推进高校和企业间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据介绍,首次在徐州自主创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可获得20万元的启动资金奖励;如果是符合市“双创计划”资助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还可以享受“三个一百”优惠政策(即100万元资助资金、100平方米创业场所、100平方米公寓住房)。3年内徐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全部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年内将打造一批江苏省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学科技园和企业研发机构。

各显其能,汇智聚力高校企业巧联手

2月13日,在徐工集团的一间办公室里,摆满了徐工集团与徐州四所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计划书、课程设置表,这是徐工集团人力资源部去年开始新增加的一项工作。

2011年,徐工集团首次与徐州四所高校组建“徐工班”,联合培养人才,1071名机电、数控、焊接等专业的优秀学生自愿加入“徐工班”,提前融入企业。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缩短了高校与企业的距离,企业用人更具针对性,更安心、放心。”

中国矿业大学高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包括徐工集团、神华集团、中煤能源等在内的120多家著名企业。2010年,学校就与董事单位企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1000多项,合同金额超过6亿元,其中100多项合同在100万元以上。据了解,在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徐州高新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矿大科技园等高新产业集聚的区域,中国矿业大学师生自主创办的企业有200多家。这些散布在徐州市的企业,凭借着先进煤矿设备、技术等,为全国2900多个煤矿提供了服务。

“校企合作是智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企业出资、高校出智,通过项目的合作和信息的合作,共担风险,促成创新,共谋发展。”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说。

在徐州,高校与企业都尝到了诸多甜头,校企合作已成为一种风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000亿元和1855亿元,增幅居江苏省第一。而这与本地校企研发机构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徐州本土大中型企业和4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建立了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53亿元。目前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徐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入园在孵企业已达50家,在孵企业与徐州师范大学有关联的占60%,正吸引着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记者 李可 郑晋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