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徽州(三十三):正在修复中的徽州府衙

 昵称18892371 2015-01-13

  安徽歙县为还原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徽州古城旧貌,于2009年4月启动修复徽州府衙,主体工程目前己完成,全部修复工程将于年底完工并对外开放。届时徽州府衙将成为展示古徽州历史文化的集中地,海内外游客将能体验感受到“知府断案”的场景。    徽州府衙是古徽州府的象征。徽州府衙历史地段位于歙县城区的核心地带,是《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四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徽州府衙修复参照明弘治《徽州府志》所载的《府治公廨图》进行。项目建设范围约为2.4公顷,总投资1.6亿元。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千年以来就是府县同城,直至近代才告终结,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被史学界并称作当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徽州府衙一直是歙县这个徽州府城留下的诸多文化遗存之一,直至上世纪80年代,古老的徽州府衙被人为拆除,并在原址上兴建了新的县政府大楼。          徽州府建置于888年,其府衙历经数次扩建,到明代中期“规模宏敞、气势雄正、聿成伟观”,达到格局最完整、规划最恢宏的历史时期,在建筑、史学界素有“徽州故宫”之称。2009年4月11日,徽州府衙奠基开工,拉开了修复工程序幕。                徽州府衙大堂结构中有大小木构件一万多件,其中落地柱近30根,最大直径70.2厘米;冬瓜梁100多条,最大直径96厘米、4吨多重。府衙大堂所用木料全部从马来西亚进口,这种木料俗称山樟木,学名冰片香,其自身香味具有防虫防腐功能。

        徽州府衙长达137米,为三进式建筑,修复分两个部分,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筑将全部保留,新建部分则按明代中期风格复原,连砖瓦的尺寸也按当时的规定定做。徽州府衙的修建,将严格按照明代中期的徽派建筑风格,进行工艺复原,用的也是明代中期建筑所采用的材料、建筑工艺、建筑风格等,不会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模式。

        徽州府衙分别有仪门、月台、正厅、穿堂、正堂、后堂、知府廨等建筑。徽州建筑已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艺术精髓会全面应用于徽州府衙。新建的徽州府衙将全面展示徽派建筑技艺,将争取成为徽派建筑的巅峰之作。

        游客进入修复后的徽州府衙,会看到府衙建筑群依中轴线而成,就和故宫一样。在这个建筑空间里,“照壁、承宣坊-旌善亭、申明亭-南谯楼、中心广场-仪门-戒石碑亭-正堂-后堂-宅门-宅前堂-宅后堂-清心阁”等依次而落。核心轴线把各个半开放型小广场串连起来。

        徽州府衙区域内还会建徽州历史主题博物馆,包括徽州名人馆、地方历史馆、徽州书画馆、徽州传统工艺馆、徽州民俗馆等。主题展馆和府衙建筑为载体,展示徽文化,包括以府衙文化为核心的徽州历史、徽学、徽州民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