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村并组开始了,别忘记那些寄托乡愁的澄城村名!

 闲云图书馆w1 2015-01-13


富有乡土特色的澄城村名


党克荣


澄城位于渭北高原东北部,地形北高南低,大浴河绕其左,洛河水环于右,境内的孔走河、长宁河、县西河和四条干沟把全县割裂成三梁一塬,形成大大小小7 1 1个自然村。其名称涉及面广,多种多样;含义丰富多彩,饶有风趣,来历有因有据,各显特色。

澄城历史悠久。据考,早在夏商之前,此地即有人类活动,那时文化不发达,人们认识水平有限,不能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寻找美好的词汇,只好以自己身边熟悉的自然界的山、川、河、岭、沟、坡、埝、洼,加上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这些方位名词,再冠以姓氏来称呼自己的村庄。这种命名方式,原始、朴素、好记、易辨,读来又使人觉得有故乡故土的亲切之感,所以以此命名的自然村遍布全县各个角落。经查,县境现存的自然村中,计有30个“洼”,12个“卓”,120个“庄”,48个“河”,35个“坡”。

以后,随着时代的更替,山川的变迁,情况的变化,事物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知识领域不断扩大,认识能力日趋增强,地名称谓,也随之更迭,而且日臻完美。现存自然村中,按得名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姓氏得名的:如杨家、周家、黄家、赵家、姬家,还有什么袁家庄、党家庄、呼家庄、武家庄、韦家社等等。

以地形称谓的:有因地处黄龙山脚,从西向东望去,似位于天地相接之处的太极;有因建村于东西土岭南头而得名的岭头;有因建村于沟边,遮住“瑞云观”道路的遮路;有因新建土城得名的新城。

以姓氏及地形、方位取名的:诸如秦家坡、张家洼、贾家埝、赵家河、徐家山、史家河;十家沟、南社、中社、北社,东习、西习、腰习,上阳庄、下阳庄、上富塬、下富塬,左家坡等此类共有577个,占总村数的80%。

以纪念历史事件取名的:澄城地理位置重要,是历史上屯兵御敌的战略要地、、著名的秦晋之战,秦魏之争,壶山之役,均陈兵腹地。村名中有不少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例如交道元里就是因春秋晋文公十六年(前765)伐秦时,系进入秦境后建立的第一个村庄而得名;赵庄的武安村,是因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钦封武安君)伐赵时曾经过此地,取其封号而得名;城关镇的串业村,是因西汉未年,王莽路经此地,夜宿武帝庙,召集亲信,密谋篡位,篡夺了汉室王业而得名;安里的三门是因北魏太平真君年间此处设县治,县城仅有东、南、北三门而得名;交道阿銮寨是因隋文帝避暑路经此地,曾藏銮驾于沟脚下而得名;罗家洼的上马庙,是因辽将韩昌领兵犯宋时,曾在附近驻扎马队而得名。

以村名志人的:澄城系唐初名相魏徵的封地,据此魏徵后裔在其祖先新建上桥附近立庄居住而取名的魏仙(先)桥,因魏徵是辅佐唐太宗之良臣,将其子孙封居之地,则取名为良辅河。因魏徵为国之大贤,将钦封其子孙世居之地取名为太贤。

因物得名的:澄城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村名中有位于魏长城一段之首的长城头;地处晖福寺之北的北寺;有明洪武年间,官居万户侯的郑颖,为赴说曾修安官店78处,以第一处取名的店头;有地处唐时杜将军墓冢之旁高塬上的杜冢塬。

此外,村名中还有寄托美好愿望的,如取仁义和睦之意的仁合;取共讲义气、合作相处之意的义合;取贤良和睦之意的成(贤)咸和;取平安之意的平城;盼望日益富贵的贵益;取善于教化、普遍善良之意的善化;取安居乐业之意的居安;取永保丰足之意的永丰。

总之,全县大多数自然村名称可以顾名而思义。这些称谓繁多的地名不但显示了澄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景况的轮廓,而且体现了澄城人民在创造精神文明方面的聪明和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