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活

 熊爸爸的图书馆 2015-01-13

作者:殳俏

海德伦·梅克勒在《宴饮的历史》一书中有个重要观点:“美学意义上的宴会,其特别之处就在于,不管是在宴前,还是在宴后,都给予人们充裕的时间,让宴会既有一个美好的前奏,又有一个愉快的结局。”


换句话来说,宴会的意义就在于,不仅是吃顿饭那么简单,无论是主人或是宾客,要从准备的那一刻起,就全身心地将大把时间注入在这一整天的欢愉中。主人在思考菜单、采买食材的步骤中已然兴奋起来;客人则费尽心思想着要穿什么衣服、带何种礼物出门;宴会开始之前,要有愉快的寒暄、或精致或随兴的餐前小食、提早一轮的碰杯、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到处乱窜。热心的客人在厨房门口探进头去问要不要帮忙,内向的客人则在主人的书架旁边驻足浏览边思考等下可以寻找些什么合适的餐桌话题,而神经大条的客人已然提前醉了,一忽儿哈哈大笑一忽儿扯得天南海北。

若是把一场伟大的家宴比作一出用力的人生,那我们必得吃到天荒地老,才精彩。

 


去参加一场古希腊的家宴,客人在进门后不仅得洗手,还会得到洗脚的礼遇。因为古希腊的宴饮多在长榻上举行,所以裸足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邻座客人的胃口。另一个重要的礼仪是餐前更衣,通常主人都会给每个客人准备好一身干净的新衣服,然后再让他们依次入席,享用肥嫩的香煎牛里脊和香甜的烤苹果。大块一点的蛋糕,必须是给客人的;酒瓶里最后一口葡萄酒,也必须是给客人的。用餐完毕之后,主人或客人马上离开,那都是不礼貌的。按照当时的礼数,双方必须讨论一些哲学或艺术的话题,然后还要聆听主人家安排的歌手们弹奏古琴,歌唱或吟诵《男人和诸位神灵》这样的时髦作品。对于那些回家路途遥远的宾客,主人要做好留宿的准备,甚至还要为了第二天一早客人的返程检修马车和备足干粮。


近代欧洲的家宴,各种待客之道也丝毫不含糊。托马斯.曼的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有很多19世纪中产阶级家宴的细节。比如在开宴之前要有恰如其分的等候时间,让客人跟主人充分打成一片;比如一场合格的家宴除了需要精美的瓷器、酒杯、餐盘和餐具之外,若少了鲜花、蜡烛和质地优良的桌布,那就不仅在美感方面减分,就连在伦理方面都是欠缺的。正式开席的时候,先要由男主人让最重要的女客挽着他的手臂在前面引路,最后则是女主人手挽最重要的男客在最末进入餐厅。通常情况下,男女主人要在长桌的两端对坐,但如果来宾特别多,又是一张巨大长桌的话,也可以对坐在长桌中央的两侧。对于19世纪的家宴来说,进餐时可以选择三种上菜方式:俄式、英式和法式。其中以英式上菜法最为古朴,要由男主人来夸耀式地分肉,女主人贤惠式地分汤。布登勃洛克家采用的是俄式上菜法,所有菜肴都按照顺序由侍者用托盘送上桌——这是一种对侍者数量要求最高的上菜法,无形中也沉稳地透露出了家底。

家宴进行过程中,赞美不可或缺。格仑利希先生在布登勃洛克家做客时,大力赞美宴席上的甜点道,“上帝啊,请原谅我。我实在是别无选择,刚刚享用完那么一大块的布丁。但这布丁着实是太了不起了,我必须请求亲爱的女主人再赐予我一块。”与此同时,家宴餐桌上也有禁忌:主人绝不可主动跟客人讨论疾病、金钱、政治,若有客人不小心挑起了那样的话题,主人和其他客人大可以假装没听到不接茬。这也是为何古今中外的家宴都准备了一堆餐前餐后的活动来确保大家总有对的事做。在欧洲是打牌、猜字谜或台球,在中国则是雅谈、妙谑、吟咏、博戏。对于东方士大夫来说,在宴席间作诗文行酒令,只是小型轻便的娱乐;钟鸣鼎食、戏乐相陈,那才是至高的家宴享受。这种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宴乐文化,对公卿贵族来说,是在家蓄养戏班,有重大宴席的时候即上演助兴,对普通的大户人家来说,则是自家的“宴赏”,可以从外面请戏班子来家里表演,请客人赏美食听好戏,尽享欢宴侑酒之趣。所以西方人在宴席进入到甜点咖啡阶段时,会请客人移步到另外一个房间放松下,解解饱餐之乏,“先生们、女士们,大家都吃好了,风景观赏室有雪茄和咖啡在等着它们的爱好者。女士不妨喝一杯利口酒。精通球技的人,后面则有台球桌。”而当中国人的大宴进行到酣畅阶段时,主人则会说,“今在园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两腔俱有,一会儿还请您移步过去听戏。”

 


请君入席,请君入戏。

 

来源:悦食中国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gwNTI2MQ==&mid=202439971&idx=1&sn=887e5938bd50119ac0191827933fc8e0#r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