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 挺

 学中医书馆 2015-01-15
阴 挺


   阴挺系因脾肾气虚所致。以子宫位置沿阴道下降,甚则脱垂于阴道外,或阴道前、后壁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膨出,甚至脱出阴道口外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相当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等病。 .
   诊断依据
  1.妇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至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2。有下腹隐痛、坠胀等症。
  3.妇科检查:子宫下垂的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一度:子宫颈下垂至坐骨棘平面以下,但不超过阴道口。
  二度:子宫颈与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三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证治概要
  阴挺的主要病变在脾与肾。其致病原因,有临盆过早,难产,产程过长,产中用力太过;各种增加腹压的劳动;或房劳多产,损伤胞络;或体质较差等。其病机主要在于脾虚气陷,肾虚失固。在辨证时,首先应区别气虚、肾虚。其治疗方法,应以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重度子宫脱垂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分证选方
  一、脾虚气陷证
  [主症] 子宫脱垂,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坠胀,面白少华,四肢乏力,少语懒言,带下色白,量多质稀。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 补气升提。
  [常用方]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30—60g,党参30g,白术15g,当归10g,炙甘草、陈皮、炙升麻、柴胡各5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者,酌加山药、芡实、桑螵蛸以止带固脱。
  2.二度到三度脱垂者,加入金樱子、炙乌梅以收敛固脱。
  3.大便溏泄者,加砂仁、六曲、炮姜以健脾和胃。

  4.兼夹湿热见带下量多,色黄质浓稠者,加败酱草、薏苡仁、炒黄柏、紫花地丁、半边莲。
  [按语]
  1.本方是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的著名方剂,阴虚火旺,肝经湿热偏盛者忌服。
  2.据报道:本方治疗子宫脱垂23例,脱垂一、二、三度者分别占21.7%、43.5%、34.8%。结果:痊愈76.2%,有效9。5%,无效14.3%。
  3。据报道:仿本方方义,将黄芪、当归、升麻各等份制成注射液,治疗子宫脱垂111例。结果:一度54例中治愈45例,二度34例中治愈8例;三度23例中治愈4例。
  4。据报道:本方对动物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时作用尤强。
[参用方]
  1。华占福经验方(《全国中医妇科验方集锦》):生黄芪30g,党参15g,升麻4.5g,白术12g,益母草24g,枳壳12g,地骨皮4.5g,石榴皮4.5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气升提。主治:脾虚气陷之子宫脱垂。
  2.升提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238):枳壳、茺蔚子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气益血,升提胞宫。主治:轻度子宫脱垂。
  3.收阴散(《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枳壳、升麻、陈皮各9g,沉香、肉桂(另研)、吴茱萸、甘草各3g。上为粗末,分4剂。每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3次。功用:补气养血,温中升阳。主治:产后劳伤过度,子宫脱垂不收。
  4.收膜汤(《傅青主女科》):生黄芪30g,人参、炒白术、炒白芍各15g,当归9g,升麻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大补气血,升举阳气。主治:妇人产后阴户中垂下一物,其形如帕,或有角,或二歧,往往出产门之外,至六七寸许。
  5.补气升肠饮(《傅青主女科》):人参、生黄芪、当归各30g,炒白术15g,川芎9g,升麻0.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气升提。主治:产妇气虚,子宫脱垂不收。
  二、肾阳亏虚证
  [主症] 子宫脱垂,腰酸腿软,小腹下垂,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淡红,脉沉弱。
  [治法] 补肾固脱。
  [常用方]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3—10g,山药、熟地黄、杜仲、炒当归、山萸肉各lOg,枸杞子9g,炙甘草6g,金樱子、菟丝子、紫河车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小腹冰冷者,加制附片、鹿角胶(烊冲)、补骨脂以温阳暖宫。
   2.纳欠腹胀者,加陈皮、煨木香、炮姜以温中暖胃。
   3.心慌寐差者,加青龙齿、合欢皮、炒枣仁以宁心安神。
   4。兼有湿热,见带多色黄,质粘腻如脓样者,加炒黄柏、败酱草、薏苡仁、鱼腥草、茯苓以清热利湿。
  [按语]
  1.本方大补脾肾之精气,凡体质虚弱者,除兼夹肝经湿热者外,均可治疗。
  2.如子宫脱垂明显者宜加黄芪、升麻、炒柴胡等益气升阳之品。
[参用方]
  1.乌贼鱼骨丸(《陈素庵妇科补解》):白芷9g,当归15g,龙骨、牡蛎各9g,熟地黄30g,山萸肉15g,柴胡、升麻各3g,黄芪9g,白芍、川芎、杜仲各15g,五味子9g。上为末,用乌贼鱼骨炙,研,同为丸。每次9g,空腹用白开水加醋少许送下,每日3次。功用:益气升提,补肾调肝。主治:产后子宫脱垂。
  2.加减磁石散(《古今医鉴》):磁石30g,当归尾、白芷、蛇床子、赤芍、丹皮、血余炭、荆芥穗、川芎、生地黄各lOg,陈皮、甘草各6C。水煎服,空腹时温服,每日1剂。功用:缩宫止血。主治:产时用力过度,子宫脱垂者。
  3.铁粉散(《妇科玉尺》):当归、磁石各15g,铁粉9g。上为细末。每次3g,米汤调下,每日2次。功用:养血固涩。主治:子宫脱垂。
  4。施明仙经验方(《全国中医妇科验方集锦》):党参50g,白术、茯苓、乌梅、金樱子、桑寄生各lOg,炙甘草、柴胡、升麻、制附片各5g,黄芪15g,当归30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益气补肾固脱。主治: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小腹下坠,腰脊酸痛等。
  三、湿热下注证
  [主症] 子宫脱出日久,表面溃烂,黄水淋漓,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常用方] 龙胆泻肝汤(录自《医方集解》)。
  龙胆草6g,黄芩、栀子各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柴胡6g,生地黄9g,当归3g,甘草6g。水煎服,每日工剂。
  [辨证加减]
  1.临证一般宜加用蒲公英、紫花地丁、薏苡仁以加强清热解毒化湿之力。
  2.兼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太子参、升麻以益气升提。
  3.兼肾虚失固者,加续断、桑寄生、肉桂以补肾助阳。
  [按语]
  1.本方泻中有补,清中有养,但湿热较重应去生地黄之类滋阴养血之品。如湿热不太甚,配用少量生地黄、当归,既可缓解实火损伤阴血,又可防止苦寒泻火,清利湿热药耗阴。
  2.本方苦寒药过多,易伤脾胃,脾胃虚弱,阴虚寒湿者忌服。另外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3.据报道:本方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加强,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节抗体产生,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参用方]
  1.三物汤(《杏苑生春》):荆芥、藿香、臭椿皮各等份。上为粗末,煎汤熏洗,每日1--2次。功用:清热利湿。主治:产后阴挺下脱。
  2.阴挺丹(《江苏省中药成药标准暂行规定汇编》):炒黄柏150g,雄黄、炒五味子各75g,枯矾、煅龙骨各300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4.5g。用丝棉包好,丝线扎紧,留一长线头,再用蜡纸包严,置室内阴凉干燥处备用。每用1丸,纳入阴道,线头留在阴道口外,每3日1次,8次为1疗程。功用:收敛固涩。主治:子宫下垂。
  3。螵蛸散(《普济方》):桑螵蛸、枯矾、五倍子各等份。上为末,研桃仁拌匀,熬之。功用:收敛固涩。主治:产后房劳过度,或劳累举重致子宫脱垂。
   疗效评定
  1.治愈:子宫恢复正常位置,半年未复发。
  2。好转:宫颈与宫体向上回纳,但未恢复到正常位置。
  3.未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