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蛇、毒虫咬伤

 学中医书馆 2015-01-15
毒蛇、毒虫咬伤
   (概述)
    毒蛇、毒虫咬伤可致人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40余种,较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以上隶屑眼镜蛇科)、海蛇(隶属海蛇科)、蝰蛇(隶属蝰科)、蝮蛇、五步蛇、竹叶青、龟壳花蛇(隶属蝮科)等。眼镜蛇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蝰蛇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蝮蛇分布最广,特别在平原、丘陵地区较多;五步蛇、竹叶青、龟壳花蛇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海蛇分布于我国近海。
    毒虫种类很多,较常见的主要有蜈蚣、蝎子、毒蜘蛛、蜂类等。
    毒蛇、毒虫主要出没于山林、田野、海边,小儿由于知识未开,若常在这些地区活动,最易被毒蛇、毒虫咬伤。故在这些地区积极防治毒蛇、毒虫咬伤,对维护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毒蛇咬伤
  (病因病理)
  一、病因
  在毒蛇上颌骨有两个大门(毒)牙与毒腺相通.咬人时,毒液经毒牙注入小儿体内而引起本病。
  二、病理
  毒液进儿体,根据蛇毒的不同,可有风毒、火毒、风火毒等不同类型的发病情况。
  1.毒液侵蚀筋脉而至脏腑则发为风毒 主要由眼镜蛇科及海蛇科的毒蛇咬伤所致。毒液入儿体,侵蚀筋脉,可致筋脉不用,或致筋脉拘急而抽搐,进而毒邪内闭脏腑,正气消亡而见内闭外脱之危证。
  2.毒液入于营血而及脏腑则发为火毒、主要由蝰蛇、五步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所致。毒液入儿体直入营血,而见毒蕴营血之耗血、动血之证,甚可液竭气脱而亡。
  3.毒液入于营血、侵蚀筋脉而及脏腑则发为风火毒 主要由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咬伤所致,兼有风毒、火毒的临床特征,病情最为危重。
  现代研究认为:蛇毒成分较为复杂,主要由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组成。其有毒成分按作用机理和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对神经系统有损害的神经毒(风毒类),对血液、循环系统有损害的血循毒(火毒类)及二者兼有的混合毒(风火毒)。其中神经毒可损害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大多具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血循毒可损害血液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严重出血和心脏损害;混合毒即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损害同时出现(可有主次不同)。故凡被毒蛇咬伤,毒液注入可随血液或淋巴循环进入身体的其它部位,.临床除见局部伤口外,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尤其儿童的中毒症状会较重,预后亦较差.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蛇咬伤史。 .
  2。伤口有一对毒牙痕并伴有局部和全身症状。
  二、鉴别诊断
  主要与非毒蛇咬伤鉴别.如伤口无一对毒牙痕,只有2或4行均匀而细小的牙痕,且无局部和全身症状者,则为非毒蛇咬伤.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本病主要辨蛇毒类型而确定证候,即根据毒蛇的种类和临床特征来辨别。一般应根据地区分布、被咬时间(白天或夜晚)、环境(平原、丘陵、山区、竹林、树上、海中等)来估计毒蛇的种类。眼镜蛇科的蛇毒以风毒为主,以筋脉不用或拘急见症为要,且病情变化迅速,蝰蛇科、蝮蛇科蛇毒以火毒为主,临床以毒入营血耗血动血见症为要,眼镜蛇和蝮蛇的蛇毒为风火毒,兼有风毒与火毒的临床表现,病情最为危重。
  二、治疗原则
  以排毒、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结合对症治疗。
  三、急救处理
  毒蛇咬伤后,毒液短期内可迅速扩散,若毒液由伤口直接进入血循环则可在短期内引起死亡,必须立即中西医结合急救。
  1.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
  (1)局部结扎 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在现场用止血带或毛巾衣料等结扎伤口的近心端2—3cm处,以阻断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力度,以阻止毒液扩散.但每隔15~20分钟,应放松1—2分钟,以防止结扎远端肢体发生缺血性坏死.待急救处理结束后方可解除.但咬伤已超过12小时,则不宜局部结扎。
  (2)冲洗伤口 在田野、山林被咬伤后,可立即用泉水或冷开水冲洗,有条件时可用生理盐水或最好用5%依地酸二钠钙或),5000高锰酸钾水冲洗至流出的血水变为鲜红色为止。如伤口有毒牙残留,应迅速挑去。
  (3)扩创排毒 是急救中很重要的一环。经结扎、冲洗处理后,尽快用消毒的手术刀沿毒牙痕的方向纵切开,若无毒牙痕发现、则作十字形切口(注意勿伤及肌腱、神经或血管),促使毒液排出。排毒后,盖上无菌敷料,并可给冷敷12-24小时。
  (4)吮吸排毒 可用抽吸器、吸奶器或拔火罐等方法多次反复吸引,尽量吸出毒液。紧急情况下可用口(口腔无溃疡者)吸吮,边吸边吐,并用清水漱口,以防吸吮者中毒。吸后,湿敷伤口,以利毒液继续流出.
  2.解毒
  (1)中草药 经以上处理后,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以下有效的(新鲜)解毒中草药,如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田基黄、八角莲、山海螺、白叶藤、紫花地丁、两面针、杠板归、青木香、蛇莓、徐长卿、墨旱莲、鬼针草、万年青、苦参、蒲公英等,取以上鲜草药一到数种,等量,洗净,捣烂取汁,内服外敷。
  (2)蛇药 国内各种蛇药口服外敷。
  (3)抗蛇毒血清 应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有单价和多价两种。单价抗蛇毒血清只适应于同类毒蛇咬伤,多价抗蛇毒血清对多种毒蛇咬伤均有效果,但若能确定毒蛇种类,宜用单价抗蛇毒血清。应用前应作皮肤试验,阴性时作静脉注射,阳性者可作脱敏疗法。若间隔36小时再作注射应重作皮试。一般用一次剂量即可,重症可重复一次同样剂量。
   3。减轻中毒反应和组织损害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同时可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正规胰岛素及维生素C等,加在25%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滴;利尿剂或甘露醇的使用等。
  4.严重症状的相应处理 如呼吸衰竭、休克、心脏骤停、急性肾功衰竭等,均可参照有关章节处理。
  四、分证论治  
  1.风毒      

  证候表现 患儿被咬后,伤口处症状不明显或仅有麻痒感。一般工一3小时出现全身症状,且病情迅速发展而见: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头晕嗜睡,无力,声音嘶哑,语言及吞咽困难,步履不稳,甚见肌肉麻痹,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发热、抽搐、昏迷,以致呼吸麻痹而死亡。一般病程较短,若能渡过1—2天危险期后,可逐渐好转;
  辨证要点 本证多由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咬伤引起。风毒为患,以病情变化迅速,病程短,肌肉麻痹,四肢瘫痪,抽搐、昏迷等为要点。
  治法主方 解毒祛风.五味消毒饮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忍冬藤、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车前草、白僵蚕。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小便少再加泽泻、萹蓄等。
  2。火毒
  证候表现 伤口剧痛,肿胀明显,迅速向近心端发展,局部可发生水疱、血疱、坏死,伤口流血不止;全身出血可见皮肤有瘀点瘀斑,便血、尿血等;发热、心悸、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或有黄疸,少尿或无尿,脉结代等。甚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嘴唇爪甲青紫,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 本证多由蝰蛇、五步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所致。火毒为患。故以局部剧痛肿胀甚至流血不止及全身之耗血、动血诸症为要。
  治法主方 清热凉血解毒。犀角地黄汤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水牛角(先煎)、生地、赤芍、生山栀、黄连、丹皮、半边莲、半枝莲、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小便短赤带血者加鲜白茅根、鲜大小蓟;尿少尿闭加生地、车前子、滑石、琥珀;若心悸、气短、肢冷、脉微可配合生脉散等。
  3。风火毒
  证候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伤口中心可变黑溃烂,周围红肿,伴发热、头昏、困倦无力、步态不稳、牙关紧闭、语言吞咽困难,甚至厥逆、呼吸困难;或局部显著肿胀剧痛,水疱、血疱或瘀斑,伴头晕、嗜睡、胸闷、呕吐、腹胀,甚出血、脉结代等症。
  辨证要点 本证多由眼镜蛇或蝮蛇咬伤所致。兼有风毒与火毒的症状而各有侧重。一般眼镜蛇毒以风毒症状为主兼火毒,蝮蛇毒以火毒症状为主兼风毒。
  治法主方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水牛角(先煎)、丹皮、生地、白僵蚕、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小便短赤甚至尿血者加车前子、鲜白茅根、鲜大小蓟,呕吐者加姜竹茹、姜半夏等。

  一、中药成药
  1.季德胜蛇药 内服外敷。对各种蛇毒有效,尤对蝮蛇效果最好。
  2.蛇伤解毒片(及注射液) 对常见毒蛇咬伤均有效.
  3。湛江蛇药 用于银环蛇、竹叶青蛇、眼镜蛇咬伤。
  4.上海蛇药 用于蝮蛇、五步蛇、蝰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等咬伤。
  二、单方验方
  1.蛇伤解毒汤 半边莲、虎杖、白花蛇舌草、大黄、万年青、青木香.酌量、煎汤内服。对毒蛇咬伤均有效。
  2。壁虎数只,放瓦上焙干研细,用香油调敷患处.
  3.取旱烟袋油(烟屎),在伤口处拔火罐后外涂之。
  4.半枝莲,鲜草30~60g,煎汤或捣汁服;干草用15~30g煎服。亦可去掉粗硬梗茎,捣烂敷于局部。
  三、针灸疗法
  在手指的八邪穴或足趾的八风穴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头沿与皮肤平行方向刺入1~2cm,并将患肢呈下垂姿势,以利排出毒液。适宜伤口肿胀严重者。
  四、食疗方药
  1。绿豆蒲公英饮 绿豆120g,蒲公英30g。煎水取汁,代茶饮.可清热解毒.
  2。苎麻根汤 苎麻根15g,赤小豆lOOg.苎麻根煎水取汁,入赤小豆煮至烂熟,加植物油和调味剂,分次服。可清热凉血,散瘀解毒。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根据毒蛇的活动规律进行捕杀 如春季在洞口捕杀,夏季在田边、田间捕杀,冬季则挖洞捕杀或填塞洞穴。
  2.加强个人防护 在毒蛇分布的地区,夜间外出要穿上厚长裤、长袜及鞋,头带帽子,手持木棒和手电筒等。加强识别毒蛇的知识教育。
  二、护理
   1.要让被咬者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和奔走,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和扩散.
  2。饮食宜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
     毒虫咬伤
  (病因病理)
  一般毒虫,如蜈蚣、蝎子、蜂等都含有毒质,人被毒虫咬刺,则毒质进入人体而出现局部或全身病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毒虫咬刺史。
  2.有相应的局部或全身临床症状(详见本章“分证论治”)
  二、鉴别诊断
  应与毒蛇咬伤及不同毒虫咬伤之间进行鉴别。其鉴别要点有咬伤史、伤口表现及全身不同的中毒症状。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主要以毒虫咬伤后,伤口局部的表现和全身不同的中毒症状来辨别(详见本章“辨识要点”)。
  二、治疗原则 、
  以解毒为基本大法。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或局部解毒,或全身解毒治疗。
  三、分证治疗
  1。蜈蚣咬伤
  临床表现 伤处剧痛与红肿,甚可致局部溃烂,伴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辨识要点 蜈蚣有一对尖形腭牙,其毒液顺尖牙注入被咬儿体。一般小蜈蚣咬伤,仅引起局部剧痛与红肿;而热带大蜈蚣咬伤,不仅局部症状重,还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法 解毒。
  治疗 采取以下措施。
  (l)立即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洗净伤口,并用下述任何一种草药,如鲜扁豆叶、鲜蒲公英、鱼腥草,芋头等,捣烂外敷伤口;或用季德胜蛇药、南通蛇药外涂伤口周围(不可直接涂在伤口上)。
  (2)止痛可采用冷敷,或用0.25%-0.5%普鲁卡因作伤口周围封闭。
  (3)有全身症状者可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味。必要时可用可的松类激素治疗。
  2.蝎子螫伤
  临床表现 伤处烧灼痛、红肿,或伴流涎、流泪、畏光、恶心、呕吐、唇舌强硬、头昏、头痛、嗜睡、汗出、气急、脉细弱;严重者可见便血、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吐泡沫痰,甚至抽风、昏迷至内闭外脱。
  辨识要点 蝎子多分布在温暖又特别干燥的地区,蝎子尾部末节有一弯刺与毒液腺相通,尾刺螫人时,毒液注入人体.小蝎子螫伤仅引起局部症状,大蝎子螫伤后,除局部症状外,还可见全身症状。严重者多见于幼儿。蝎毒主要为风毒(神经毒),故见上述诸症。
  治法 解毒为主,配合对症治疗。
  治疗 蝎子螫伤一般无碍生命。若重症或幼儿螫伤,可按毒蛇咬伤的救治原则救治。
  (1)迅速拔除毒刺,在螫伤处上方缚以止血带,或用0.25%-5%普鲁卡因封闭,局部可冷敷或喷以氯乙烷。
  (2)为清除毒液,可切开螫伤处,先以氨水、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以火罐吸毒,若口腔粘膜无破损,也可用口吮吸。
  (3)局部敷药:用南通蛇药数片,以冷开水调成糊状,在伤口周围约3cm处敷成一圈;也可选用醋调明矾粉或水调雄黄及枯矾各半,或大蜗牛工只连壳捣烂,外敷伤口;或用鲜蛇莓、薄荷叶、大青叶等捣烂外敷。
  (4)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味。
  (5)中毒严重者,可用特效抗蝎毒血清,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6)对症及支持治疗,如止痛、抗惊厥、补液等.
  3.毒蜘蛛螫伤
  临床表现 伤处疼痛、红肿或坏死,或仅见苍白、发红,或起荨麻疹、疼痛或无疼痛.可见全身无力,眩晕,恶心、汗出,、腹痛,发热,双足麻木及刺痛感,严重者血压先升高后降低而见厥逆,呼吸窘迫,谵妄或惊厥。
  辨识要点 一般的蜘蛛螫伤,毒性不大,可仅见局部症状。而有一种致命红斑蛛(又名“黑寡妇”)的毒液含有风毒(神经毒),螫伤儿体后局部可呈苍白、发红或起荨麻疹,疼痛或无痛。全身症状儿童较成人严重,多有惊厥。
  治法 以解毒为主,配合对症治疗。
  治疗 有以下措施。
  (1)四肢伤口上方可缚以止血带,每15~30分钟松开l一2分钟;躯体伤口可用0.5%普鲁卡因作环形封闭.扩大创口,抽吸毒液,然后用石碳酸烧灼,再解脱止血带。伤口周围可敷南通蛇药或草药半边莲等。
  (2)雄黄6g,青黛9g,梅片1.5g,研细末。分次服下。
  (3)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以加速毒物排泄.
  (4)若要较快减轻症状亦可选用肾上眼皮质激素。
  (5)对症治疗,如镇痛、抗惊厥等。
  4。蜂类螫伤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和刺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失。若身体多处被螫伤,可见头晕、恶心、发热、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或颜面特别是唇与跟睑肿胀,荨麻疹,鼻塞,喉头水肿,腹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至昏迷,甚者死亡。
  辨识要点 绝大多数蜂螫伤仅仅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且可自行消失。如惊动一窠蜂则身体多处被螫伤且有全身症状。黄蜂螫伤较蜜蜂严重。蜂毒主要是风毒(神经毒)。出现颜面特别是唇与眼睑肿胀等症,甚至危及生命而死亡者,则多为对蜂毒过敏,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所致。
  治法 以解毒为主,配合对症治疗.
  治疗 有以下措施。
  (1)黄蜂刺人后将尾刺收回,而蜜蜂刺人后刺犹留在皮内,所以应立即拔除蜂刺。蜜蜂螫伤者,用肥皂水、3%氨水、5%氨水,5%碳酸氢钠溶液等之任一种洗敷伤口,若为黄蜂则用食醋。
  (2)伤口周围可搽以南通蛇药,或选用草药青苔、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捣碎外敷。 、
  (3)有过敏反应者,迅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并肌内注射抗组织胺药物或肾上腺素。
  (4)对症处理。.
   (其它疗法)
  单方验方
  1.生蒜头1头,打烂,搽于伤口处,或取汁涂。治蜈蚣咬伤,.兼治蝎、蜂螫伤.

  2.碱水,洗蝎螫处,亦治蜈蚣咬伤。
  3.马齿苋50g,捣汁1杯,兑开水服,渣敷患处。治蜂螫伤。
  4.韭菜30g,捣烂外敷。治蜂螫伤。
  5.露蜂房,研为细末,猪油调敷,或以之熬水洗。治蜂螫伤.
  6.鲜夏枯草,捣烂,涂搽患处。治蜂螫伤。
  7。鲜薄荷叶少许,捣烂涂。治蜂螫伤。
  8。鲜青蒿,捣烂如泥,敷患处。治黄蜂螫伤。
  9.生姜,捣汁,加清油调和,搽患处。治蜘蛛咬伤。
  10.桃叶,捣敷。治蜘蛛咬伤。
  (文献选录}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诸虫咬蜇论》:“小儿有为诸毒虫咬蜇者,多于夏热之时,取凉解脱,就地坐卧,忽然误有触遇,因被咬蜇,其痛不可忍,直至终夜乃歇,甚者连引一边,痛无少止。”

  《保婴撮要。风犬伤附蛇虫痛伤》:“治蛇蝎蜈蚣等恶虫所伤,用大蒜切片置痛,以艾壮于灸之,毒气顿解,痛即止。又方:用白矾于灯上烧汁,滴于痛处,或用贝母末,酒调服之,神效。或用南星末,醋调上擦之。或黄蜡烧滴患处亦妙。……治蜘蛛咬一身生癞,羊乳一味饮之。……治毒蚁螫人,用雄黄一钱,麝香五分,研细,生麻油调涂之。”《外科证治全书.附中毒类》:“……中蜈蚣毒:雄黄、鸡冠血浸舌并咽之.”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
  钟纫熙报道以中草药为主治疗毒蛇咬伤1l例。咬伤至就诊时间2—4小时8例,6小时2例,9小时1例。咬伤部位均在四肢。其中金环蛇咬伤1例,银环蛇咬伤9例,眼镜蛇咬伤l例。治疗方法:①局部处理:伤口先用1%一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再行纵向切开,深过筋膜,大蒜涂擦伤口周围皮肤,用银针、刀具反复刮洗创口,让血液溢出,至两面盆清水变红为止。抬高患处,拭干,以1/2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最后常规包扎伤
口;②内服中草药方:细辛3g,雄黄2g,吴茱萸5g,石柑子20g,了刀竹10g,白芷、铁扫帚、七叶莲、半边莲各15g。伤势重者,石柑子、铁扫帚、七叶莲量加倍;麻木较轻者,细辛、雄黄、白芷、吴茱萸适当减量,每Et l剂,水煎服,必要时鼻饲给药;③其它治疗:5%一10%葡萄糖盐水1500~2000mI静脉滴注,并给予能量合剂。其中l例停止自主呼吸8小时,给予中西医结合抢救。结果儿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3.1天,无后遗症。
  张洁帆报道蛇医朱道章自工968年以来广泛收集民间中草药,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117例,疗效显著。治疗方法:①局部处理:先以3%过氧化氢液或l%胰蛋白酶湿敷伤口,并以8—9号灭菌针头针刺八风或八邪穴,对肿胀严重之处用中草药湿敷。药物选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雪里青、葎草等,然后在局部加刺2—4处,使毒液向创口周围流出。②中草药治疗:基本处方为九头狮子汤。药用:九头狮子草、半枝莲、葎草各15~30g,王开口lO~15g,蛇莓、雪里青各30g,黄柏lOg。发热重者白花蛇舌草.用量增至30—60g,并可加用银花、栀子;视物模糊及复视者加龙胆草、丹皮、野菊花;全身有出血倾向者加旱莲草、茅根、参三七;呼吸衰竭者加牛黄醒消丸、六神丸;昏迷抽搐者加元寸或羚羊角粉。⑧西医治疗:有感染的患者可应用抗生素,并适当补充液体,早期选择性地使用抗蛇毒血清,如果毒血症状明显,亦可酌情使用激素,并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控制心衰、肾衰。结果117例全部治愈。并指出中医对蛇咬伤的治疗以排毒、解毒为主。九头狮子汤中众多的苦寒药物有泻火凉血、化痰解毒的作用,对血循毒所致的火毒入营、迫血妄行之证疗效肯定。并认为对伤口四周取捣烂之中草药湿敷,能促使毒液排出,迅速消肿,改善全身中毒情况。
  倪毓生等报道继承季德胜蛇伤专家经验,运用排毒解毒法辨证论治,结合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治疗蝮蛇咬伤503例(年龄最小3岁),取效良好。治疗方法:①局部处理:1)早期高位结扎,2)穿刺扩创排毒,3)冲洗伤口,4)外搽蛇药,5)芙黄膏(芙蓉叶、大黄、赤小豆等分研细末,与凡士林按6:4比例调膏)外敷,6)外贴麝香膏,用于呼吸麻痹者。②内治法:1)内服季德胜蛇药片,2)蛇伤解毒汤:半边莲、银花、白花蛇舌草各30g,白菊花、白芷、生地、六一散(包)各15g,赤芍、蚤休各lOg,生大黄(后下)l2g,玄明粉(分冲)3g,新鲜带籽车前草2株,每日1剂。并按风毒(神经毒)、火毒(血循毒)偏重,结合系统脏器受累情况而辨证加减。③针灸:张口困难者取合谷、颊车穴;颈项强痛者,选风池、大椎穴;呼吸麻痹者,针灸膻中、气海穴等随症加减。④对症支持疗法:视各系统脏器受损轻重缓急,侧重循环、呼吸及肾功能变化,给予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与激素、利尿合剂等排毒解毒等。
  余培南报道眼镜蛇咬伤占全国蛇伤的第二位,而蛇伤致残者多为眼镜蛇咬伤,溃疡则是致残的基础。报道者用中医药为主,治疗眼镜蛇咬伤溃疡u4例,全部取得成功。治疗方法:①内服方:溃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者以黄连解毒汤为主;中期,邪盛正虚不能化毒成脓者用透脓散化裁;后期,用当归补血汤、参苓白术散等辨证论治。②外洗方:小叶三点金草、风沙藤各lOOg,六棱菊、鸡骨香、两面针各60g。每El 1剂,水煎熏洗l一2次。⑧珠甲散(梧州市人民制药厂制)2瓶,备用。④苦木膏:苦木叶干品30g,冰片5g,轻粉3g。共研细末,调凡士林68g备用。⑤雪胆膏:雪胆干品42g,冰片5g,轻粉3g。共研细末,调眼镜蛇油50g备用。⑥局部对症治疗:先用外洗方将创面浸洗,并将坏死的组织、血管、肌腱切除(指趾骨呈干性坏死者要及时摘除),然后撒上珠甲散,3—6小时后再以苦木膏(交替使用雪胆膏更好)覆盖在创面上,每天撒(敷)药l一2次,直至腐肉全部脱落,肉芽组织基本覆盖创面为止。伤口异臭者用外洗方加紫苏叶50g,或用1No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局部。肉芽水肿者用白糖纱布或生理盐水湿敷。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可进行植皮,植皮前用维生素B、。、庆大霉素之混合液湿敷创面3天,术后内服黄连解毒汤或使用抗生素。
  徐延新报道以中药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毒蛇咬伤致心肌损害35例,效果满意。治疗方法:除对伤口局部进行常规清理及外敷三黄散外,对全身进行及时处理:①解蛇毒。用泉州蛇药。②辨证施治:对危重病例中毒症状严重者,在应用解蛇毒药物时,进行辨证施治。⑧危重型伴有休克、肾功能衰竭、心衰及心电图改变者,部分患者用地塞米松10一15mg,每日、1次,用l一3天,同时使用输液、抗生素、呼吸兴奋剂、利尿剂、吸氧、输血等治疗措施。
  徐延新报道以泉州蛇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7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①泉州蛇药片剂,每次10片(首次12片),每13 4次;泉州蛇药冲剂,每次1包,每日4次,工。天为工个疗程。②中药保留灌肠:大黄、生牡蛎各40g,皂角子、徐长卿、六月雪、丹参各30g,黄芪50g,加水700ml,煎至150ml,38℃,作灌肠,保留1—2小时,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③部分病例应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液体内静脉滴注,每曰2次,一般不超过3天。同时根据病情给利尿,纠酸,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
  李少华等报道用垂盆草治疗蜂类螫伤54例,效果满意。治疗方法:先用镊子清除遗留在螫伤处的毒刺和毒囊,再挤压伤口周围组织,将毒液挤出。采用鲜垂盆草20g左右,去根,洗净,在螫伤部位反复涂擦约30秒。为巩固疗效,2小时后用上法再涂擦一次。对于皮肤出现类似荨麻疹患者,立即肌肉注射苯海拉明10mg。并指出,蜂毒的化学成分复杂,能损伤细胞表面,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溶血和坏死;垂盆草具有清热、消肿、解毒的作用。经实验观察可能为垂盆草所含消旋甲基异石榴碱及二氢异石榴碱作用于蜂毒中的磷脂酶A和透明质酸酶达到了消肿、止痛、解毒和阻止病变扩散的作用。
  冯国民报道用马齿苋治疗黄蜂螫伤114例,并用综合法治疗黄蜂螫伤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马齿苋组总有效率为93。86%,对照组为77%,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马齿苋组疗效显著。治疗方法:用马齿苋鲜品350g,或干品150g,水煎服,每日3次,并用鲜马齿苋捣碎外敷局部,每日3次。本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最少1天,最多7天。其中2例重型患者,起初血压下降,先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待血压稳定后,继续使用马齿苋治疗。其余患者(年龄最小为8岁)均单用马齿苋,未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并指出马齿苋治疗黄蜂螫伤,能迅速减轻疼痛,很快消除红肿,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酸碱中和(马齿苋呈酸性,能去湿、解毒。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对抗神经毒素,起到止痛、消肿及解毒作用。有关机理待进一步探讨。另外,被黄蜂螫伤后,应迅速采集马齿苋,洗净后捣碎外敷局部,以后再取马齿苋煎汤内服,治疗及时,效果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