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旧书店拾零 文/刘德水

 百城主人 2015-01-16
 这几年很少进书店了。书价贵,还不成其为理由 ——真的好书, 对爱书人来说,是绝不吝惜价钱的。主要是可看的书 少。还有一点, 是没感觉,没味道。豪华装修,大如商场,人来人往 ;店员总是盯贼 一样盯着你,头顶上甚至还有个探头,目光灼灼,黑 魃魃地照着你, 监视着,叫人浑身不自在。这到底令人怀念起过去的 旧书店了。
     我不是玩书的,也称不上“藏书家”。对书,也 不过因为喜读而 爱,因爱而买。所以,跟书店也说不上有什么特殊渊 源。在这一点上, 我倒真是羡慕陆昕、谢其章兄那样的人物,与书店上 上下下都很熟稔, 有好书,总是先想着他们。好像过去琉璃厂也有这个 风俗,那些大藏家、 大学者,都跟书店相熟。这也足见我的不入流了。
     80年代初,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经常于京城闲 逛书店。“闲逛” 也者,是因为穷学生,囊中羞涩,多只逛而不买也。
    常去的,首先想 到的是王府井东安市场里面的“丹桂书店”。这个旧 书店,大概承袭了 民国时期东安书肆“丹桂商场”的名号,名书家陈叔 亮题字,位置在 商场的西北角,一间店面,四壁都是旧书。在那里买 过几本,张裕钊《重 修南宫县学记》字帖,康殷先生《古图形玺印汇》, 至今都还在书架上。
    此外还有位于东四的隆福寺中国书店分店,在街面的 路南,店面不大, 却都是好书。中华书局1981年12月1版l印的《启功丛 稿》,就是在 那里买的,时间是1985年5月8日。时隔二十多年,到 现在我还清楚 地记得,因书品只有九成新,我和一位身着旧劳动布 工作服、臂戴蓝 色套袖的老店员讲价,老人看我是穷学生,仅以八毛 钱卖给我。后来, 结识了启功先生,还带着这本书,到浮光掠影楼,请 他签名。扉页上 记载着时间,是1994年4月27日,已是得 此书近十年之际了。
     位于东四南大街的灯市口中国书店,也 是常去的。在那里曾买过不少书,印象深的, 是曾买到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录》,旧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行,1962年4月1 版1印。翻开扉页,上面竟盖有“赵纪彬藏 书”朱文随形章。赵纪彬是著名学者,河南 安阳人,平原大学(今河南师大)的创办人, 曾任中央党校教授。70年代在“批林批孔” 运动中以发表《关于孔子诛少正卯问题》一 文而闻名一时,1982年去世,享年77岁。
    这本书,想是身后自家中流出的吧。无论其 他,毕竟曾经名人之手,留有一代历史遗痕, 也颇足珍视的。
     中国书店系列,如位于厂甸的邃雅斋, 位于新街口的分店,都是让人心里时常惦记 的。在那里也买了不少好书,至今仍杂存于 斋中,只是太乱,不好检点了。现在,这些 书店,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有些消失了, 连影子也找不见,有些还在惨淡经营,不知 道还能维持多久。除因特殊机缘,我也很少 再去。年轻时为书而四处奔走的冲劲儿,也 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弭殆尽了。
     还有一些小书店,也时常出现在记忆中。
    引起我的深切怀念。记得80年代初,在白 石桥首都体育馆门前,有一间小书店,临街, 不大,只一问铺面,卖些新书、旧书。店面 虽小,可门上面挂的匾额却很招眼——“民 间书屋”,启功先生所题。不记得在里面买 过什么书,只是因为喜欢启功先生书法,每 次从那里走,都要驻足谛视,不忍去者久之。
    这个小书店早就没有了,可想到它,心里一 直有件后悔不已的事。记得毕业后不久,在 其中翻阅过廖仲安先生的《反刍集》,1986 年6月新出版的,不知为什么很快就当旧书 卖了,价仅两毛钱。廖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 教我们《杜诗选读))c记不清当时为什么没 有买,后来想买了,却再也没遇到过。曾想 过向先生讨要一本,又不好意思开口。如今。
    一想起来,就觉得遗感不已。
     参加工作之后,因为经常到西城区参加 教研活动,会前会后,常到位于西四北三条 附近一间小书店转转。这也是只有一问铺面 的私人书店,小到几平方米,连个名字也 没有,可是在里面却时常有好书可买。现 在手里还有一本华文出版社1991年5月版 的《神州轶闻录》(名人篇),启功先生题签, 冰心、萧乾作序,是1991年12月28日在 那里买的。记得那天北风大作,寒冷刺骨, 我偶有微恙,发烧,浑身酸痛无力,因惦记 着这座小书店,遂抱疾而往。可是因为得到 了这本书,竟颇觉轻松,病也去了一半,路 上乘车,就忙不迭地开始阅读,次日晚即读 毕一通。扉页上还写着题记: 此书所记,皆轶闻趣事,高雅之士 所不屑一顾,亦不屑一书者,然此等文 字中,每多见世人真面目。近世大陆有 郑逸梅民,工于此类文章,人称“补白大 王”,未料港台亦有匹俦。可见天下之事, 无独有偶也。周简段氏,如此熟谙掌故, 见闻之博,交游之广,真不可思议,但不 知其何许人也。
     书的作者,封面上赫然印着“周简段” 三个字。当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殊,可是却 不太好记,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记成了周段 简。对这位,我一无所知。看序文,冰心老 人短序只是说文章“好”,“很有分量”,关 于作者没说什么。后面萧乾先生序文,也是 说好,“简直叫人拿起来放不下,实在有看 头”,但是说到作者,也是语焉不详。只有 再后面那篇本书选编者冯大彪(这位是谁又 不清楚)《我所认识的周简段先生》谈及作 者,说周是一位老北京,青少年时期在北京 就读、工作,对京城的先贤轶事、名胜古迹、 文物珍宝、文史掌故、民俗风情极为熟悉, 50年代以后定居海外,自80年代起,始在 香港报刊发表专栏文章,每日一篇,历时十 年,为海内外所罕见……对于这位周简段情 况的介绍,仅此而已。再问身边的饱学之士, 也都摇头。不过,觉得还是有收获,知道远 在海外,有这样一位像金受申、郑逸梅一样 的渊博的老人,每天都坐在明窗之下,写着 千把字的小文章,冲淡、平和,富于知识性、 趣味性,读来让人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