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风景:人与精神的契约

 百城主人 2015-01-16
  书店的倒闭潮最近几年一直不绝。而对书店的政策支持的呼声也不绝。对于纸质阅读和书店的讨论也在继续,可却不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出现,这是因为每家书店都属于当地人文景观,移植到另一处,却有可能“水土不服”的状况出现。这归根结底是书店的应变能力有问题了。

  自从钟芳玲推出书店风景系列图书之后,这几年人们对书店的关注度持续增加。书店所给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温暖的灯光,还包含了精神的指向。如果在城市的人文风景线,还是城市文化空间之间做出选择的话,那是人与精神的契约。

  书店风景

  书店达人钟芳玲接连推出了《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而这一股书店风潮还在继续。她说:“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店风景。”对更多的读者来说,书店永远是每个爱书人的精神圣地,也是书籍的归属和家园。

  书店所承载的是文化传承,可在今天随着电子购书的发展,许多书店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问题,如何才能存活下来,成为各地书店首先考虑的问题。书店风景是当地风物,它所象征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西安万邦图书城的魏红建说,不管世事如何,书店还要继续开下去!这不仅是源于对书店的挚爱,更重要的是通过书店这个平台,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多元的思想,这是书店的财富。

  有意思的是,中外书店的对比或许能让我们看到书店的风格与风光,欧美书店和大陆的书店,有着些许差异,但在对待书的态度上却是相似的。在谈到书店风景时,钟芳玲说:“走过上千家书店,对我而言,每一家书店都像一幅幅风景,有的婉约秀丽,有的气势磅礡,有的细致精巧,有的古意盎然,当然也有一些就个人的标准而言,相当乏善可陈。但无论如何,我总是心存感激,任何一种类型的书店,总能吸引与它相契合的顾客。在书的世界里,每个人自有他的天地。”

  对很多书痴来说,到港台旅行,最重要的是逛逛那些书店,香港的二楼书店是一种传奇,台北的诚品书店,仍有自己的地位。但就大陆书店来说,可能在规模和内容上无法跟港台书店相比,那一道风景却一样是亮丽的。

  书店业中的传奇

  最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在他的新书《不日记》里详叙他在香港淘书的经历,这淘书、逛书店正是书痴们向阅读致敬的一种方式。而更多的旅行者进行着书店旅行,这不仅是看书店风景,也是通过书店行走,观察不同地区的文化风貌。80后标准书痴、实体书店狂热者雅倩在《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中对中国23个省份的最大、最有特色的书店进行了基础素描,由此可以观察到不同书店之间的差异。

  除了这一本漫游指南,北京、上海、成都还相继推出自己的《书店地图》,并随着书店的变化对书店情况进行更新。株洲的舒凡女士对书店偏爱有加,每到一地旅行,总不忘记去看看书店。像这样的书店旅行在微博上、博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

  前两年,深圳尚书吧的扫红连续推出了《坐店翻书》两种,读者很喜爱。而“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自2004年至2012年探访了国内多家特色书店,他将逛书店的经历结集为《逛书店》,淘书过程中的闲情趣事也颇有味,处处流露爱书人访书猎书的兴味与痴迷。

  与此对应的是国外书店的关注:日本的岩波书店和法国的莎士比亚书店,可谓是书店业中的传奇,它们的故事多姿多彩而富有文化气息,让书店人找到了更多的书店理想。

  对书店爱好者来说,逛书店不仅是看书店的氛围,而是那细微的细节比如书架、书籍的陈列,墙壁上的留言板,诸如此类的内容构成了书店风光。不过,这种喜好固然是由于对书籍的热爱,也还包括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谈到书店时,雅倩说,阅读———这一涤荡灵魂的最好的方式,越是在现代的社会,越是珍贵。因此,不要害怕我们有一天会真正地彻底地孤独,不要害怕有一天我们所在的城市永远不会再有书店。 

  未来的书店空间

  未来的书店会怎样?这个命题时常会困惑着书店主、读者,“也许在未来是一个古董行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样的论调其实是看不到书店的发展是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的。一部《新华书店总店史》,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阅读史。那一种人与精神的交汇,共同完成的契约是精神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探索。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开书店的人是有病的。在《书店病人》一书里,作者说,开书店者,对书的热爱,无疑都是一种病,他们正是书店病人,延续着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血脉,虽然开书店也是营利事业,不可否认的其价值取向在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营养。所谓书店病人,他们对书的情怀甚为独特,可能也真只有“病态”才能形容,好像是只有书才能带给生活、精神的愉悦,超越了一般的欲望。这或许能解答未来书店的可能性。

  不过,这也只是一种可能,对书店来说,其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既有读者口味的变迁,也有房租上涨、物流成本增加的可能,小书店存活的几率就大大地降低了。因此在谈论书店时,大众更愿意用“坚守”来形容,可通过对不同形态的书店观察,或许我们能发现书店空间的变化、经营方式的改变,都决定了书店的未来走向。但不管怎样,书店所给人们提供的是对生活的信心,是对美好未来的祈愿,通过与精神的契约,来完成生活的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