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龙抬头”

 侗乡人1961 2015-01-17
二月二“龙抬头”
               
               
                  日期:2013-03-15 11:47  作者:  来源:江苏农业网 
点击:63

               
               

                 




  早春二月,大地回春。农历二月初二乃是古代的“中和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今已鲜为人知,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令谚语却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二月二,龙抬头”,其源起在原始社会的神话之中。众所周知,华夏先民把创世英雄伏羲尊为“龙的化身”,把“龙”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易经》乾卦中“见龙在田”即指田野里安眠的“龙”,冬去春来、万象更新,“龙”苏醒了,抬起头来欣迎美丽的春天,于是,以“龙的传人”自居的子民们,便开始了春耕……过去,人们在这一天照例用青囊盛百谷瓜果互相赠送谓“献生子”,农家自酿“宜春酒”祭勾芒神以祈丰年,朝廷百官都进农书表示务农……举国上下都在“春祈”中寄托“四季平安”和“五谷丰登”的希望。武进民谚云:“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是谓到此时令,各种瓜果蔬菜均需播种之意。


  “中和节”这个名字则始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礼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们在“中和节”祭祀的“勾芒神”是传说中的一种主管树木的神,《尚书大传》曰:“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搏木之野,帝太?神勾芒司之。”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则说:“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正是迎春和万物生长的象征,明代杨慎《春雨》诗云:“春雨掩柴扉,勾芒力尚微。”清代“农歌”:“中和节庆龙抬头,春祭勾芒祈丰收;白天耕田忙播种,夜里切草喂牲口。“均言“中和节“以后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


  总之,不管是“龙抬头“,还是“中和节”,都是围绕着春耕的,它是服务于农耕社会的重要农事节令。虽然这古老繁锁的民俗事象今已逐步淡化,但作为农耕节令,将永留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