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 | 揭秘千亿房企高成长基因

 haosunzhe 2015-01-18

 

 

2014年,房地产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绿地、万科、万达、保利、恒大、碧桂园、中海7家千亿房企逆市中依然快速增长,全年销售额均值高达1607亿元,销售额增长率均值达到24%,分别高于300-1000亿元、100-300亿元企业的销售增速约9和14个百分点,“强者恒强、越大越快”的竞争法则持续上演


无独有偶,总结千亿房企近五年来的成长轨迹发现,在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两轮明显起伏期间,7家千亿房企的销售业绩全部保持同比增长态势,且年平均增长率均在18%以上。其中碧桂园、绿地平均增长率高达46.4%和38.4%。而绿地、万科分别仅用3年和5年就实现了1000亿到2000亿的突破,更是彰显了千亿房企的规模优势在市场波动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组从布局、产品、销售策略、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分析7家千亿房企的发展特点,探讨其在市场波动中采取的发展策略,期望发现千亿房企持续增长的奥秘所在。


千亿布局:平均进驻86城,单城产能21亿

千亿房企为最早进行全国扩张的群体,目前的全国化程度最高,广泛而均衡的布局保障了业绩的稳定增长,成为这个群体市场份额持续提高的重要根基。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7家千亿房企平均进入城市数量已经达到86.4个,规模优势凸显。恒大地产以布局150多个城市遥遥领先,万达商业和碧桂园也进入超过百城。


从城市等级分布来看,千亿房企平均进入一线城市3.4个,平均进入二线城市26.9个,平均进入三四线城市56.1个,已经涵盖了全国经济发达区域的核心城市;其中恒大、碧桂园多年来重视经济发展潜力高的三四线城市,布局数量达到116和78个,布局占比分别达到77.3%和82.1%,万达则伴随全国各地商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进驻三四线城市达75个。


按照布局城市来计算千亿房企的单个城市销售贡献,千亿房企单城产能平均可达到21亿。其中,万科单城贡献业绩达到31.6亿,绿地、保利、中海也超过24亿;这些企业重视一二线城市的全面拓展和深耕,区域市场地位更加巩固,而相应的运营成本则更为集约。


千亿定位:热销项目一二线城市贡献超九成,刚需产品贡献近八成

千亿房企聚焦主流市场定位,凭借核心城市和刚需产品取得靓丽的成绩。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了万科、保利、中海、绿地、碧桂园、恒大2014年热销项目(销售额前30项目)的业绩分布,结果显示,一二线城市项目贡献率均值高达90.4%,而刚需产品销售占比76.6%。


千亿房企2014年谨慎判断市场变化,主抓一二线城市项目推盘,贡献了大部分销售业绩。万科、中海热销项目全部来自于一二线城市,保利、绿地重点项目一二线城市的业绩贡献率也达到96.7%和94.7%;恒大在进驻北京后,依靠御景湾、恒大城的突出贡献,热销项目一线城市业绩贡献率从2013年的“零点”直升至23.7%。


销售前30项目销售额均值在10亿元以上,有力支撑了千亿业绩。此外,基于布局战略的差异,千亿房企热销项目的单项目产能也有所分化。万科30个热销项目的单项目销售额超过20亿,中位数也约为20亿,各项目销售额分布比较均匀,也侧面反映出万科在各大区域均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绿地、保利、中海三家企业热销项目单项目销售额均值介于17.5-18亿之间,其中项目最高销售额分别超过70、60和40亿;而碧桂园和恒大由于大部分项目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热销项目单项目销售额尚不足15亿元,但总体数量更为庞大。


2014年,千亿房企围绕主流刚需(首置、首改)市场力推适销对路的产品。2014年千亿房企销售额前30的热销项目中,刚需产品占比接近八成,较上年提升约7个百分点。绿地、恒大、碧桂园三家企业继续强化刚需主流市场覆盖,普通、中端产品贡献占比均值高达92%。同时,部分千亿房企在把握主流需求的基础上,因时制宜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项目热销,力促销售业绩提升。保利、中海、万科在一二线稀缺地段推出高端楼盘,捕捉峰层人士的住房需求,也取得优异表现,在热销项目业绩中占比较上年提高,平均占到4成。


千亿营销:加大推盘、灵活定价,打出“多维营销”组合拳

2014年千亿房企取得理想业绩表现与把握节点加大推盘、灵活定价适度促销、多维途径创新营销有着密切的关系,围绕这三方面,千亿房企调动各方资源打出“组合拳”。


千亿房企2014年把握市场节奏加大推盘量,特别在进入下半年以来,外有限购加快松绑、政策逐层利好,内有销售目标刺激,多重因素激发千亿房企加大推盘量,且逐月激增;尤其从9月开始,千亿房企各月推盘保持80个以上。这些企业大力去库存的举措与50个重点城市的成交量趋势一致,可以看出这些千亿企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盘,以随行就市的策略实现了业绩增长。


与大力推盘相辅相成的是合理、灵活的产品定价策略。千亿房企2014年随行就市,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大打降价、促销、折扣等价格战,有效提升了销售业绩。然而,万科、恒大、保利、中海和碧桂园2014年销售均价却都实现了同比增长:保利增加一二线城市的销售项目,且在满足刚需的基础上加推部分稀缺豪宅、别墅,对业绩贡献非常突出,带动均价增长8.86%;恒大均价也提高7.20%,一方面源于“回归一二线”成效显著,另一方面随着目标完成率持续领先,企业于第四季度适当提高项目售价以保障盈利空间。可见,千亿房企由于布局广泛、产品丰富、资金充裕,能够以全局统筹不同区域、不同定位的项目推盘,最终在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灵活应变、平衡定价。


2014年千亿房企在营销层面创新招数亮点频出,并覆盖整个营销链条。总体来说,千亿房企秉持“产品为本,营销为用”的理念,理解新规则、寻求新伙伴、运用新工具,合理推动营销创新。万科、中海、万达等千亿房企有效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其营销管理层面的运用,通过海量客户信息准确定位需求、预判市场走势、制定科学决策。保利、绿地等千亿房企利用与互联网电商合作,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因时制宜,以“电商+众筹”的方式快速聚客。碧桂园2014年将“全民营销”升级为“凤凰通”微信平台,累计成交600亿元;万科则完善了同时面向客户和经纪人的双向“全民经纪人”模式,充分的激励机制吸引了大批拥趸。


千亿展望:5亿平土储马力十足,多元拓展抢占行业制高点

除了在住宅领域积淀多年的综合实力之外,千亿房企在资源储备、业务拓展、海外扩张、变革转型等方面也富有先发优势,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千亿房企目前共拥有超过5亿平米的土地储备,他们凭借资金、开发、销售、品牌等竞争实力,储备了全国各地的大幅优质资源,奠定了未来3-5年稳健发展的基石。


2014年,伴随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强,千亿房企拿地态度趋于谨慎,希望通过减少拿地降低运营风险,全年新增土地储备约8000万平米,但均同比下降。万科、恒大拿地规模比上年减少70%以上,另外5家企业也同比下降10%-40%。从拿地的城市分布来看,千亿房企仍将重点放在一、二线城市,以保障业绩稳定发展。万科、中海两家企业一、二线城市的新增土地占比超过97%,保利、绿地、恒大一二线城市拿地占比也在6成以上;碧桂园虽然继续聚焦经济前景广阔的三四线城市,拿地占比64%,但也较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


随着千亿房企全国化布局的完成,国际化逐渐成为其布局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在201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千亿房企集体加码海外市场,部分已有力贡献了销售增量。而在海外投资计划方面,绿地、万达等千亿房企均指出未来将逐步实现海外与国内的“二八”原则,用以平衡未来的整体发展布局。而进军海外是千亿房企分散国内市场风险的手段,但由于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及政策的不确定性,碧桂园、万科、保利等千亿房企则以更为审慎的态度调整投资步伐。


面对行业“新常态”,千亿房企主动求变、率先“转型”,积极探索并抢占行业制高点。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和优势的不同,各千亿房企在不同维度上探索变革之路。研究组从5个地产相关业务及5个跨界业务方面进行统计发现,千亿房企已开展的多元化业务平均达4.6个,体现了千亿房企谋求多元发展的决心。其中,部分千亿房企强调与房地产开发主业的“相关”多元战略,包括万科、保利、碧桂园和中海,通过业态联动,推动主业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提升;而绿地、恒大、万达则开启了跨界发展,将资源、品牌输出到不同行业,从而构建更为稳固的产业网络。


结语

恰逢风浪起,千亿房企却能在市场沉浮中加速发展,无疑展现了规模优势在逆市中的重要作用。千亿根基,代表了这些企业数年来积淀的智慧与谋略。而立在规模增长的顶端,新常态元年的当口,千亿房企均能在灵活适应市场的同时,以谦虚的态度和从容的步伐全面转型、深化变革,我们深刻相信,这些千亿房企将能继续在增长中蜕变,引领行业不断前行!


百强研究启幕

2015年1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全面启动“201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这是自2004年以来第十二年开展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本次百强企业研究以“顺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为主题,发掘行业中综合实力强、成长潜力大、经营稳健的优秀房地产企业群体,鼓励企业积极改进业务模式、高效整合发展资源,引领行业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持续、健康的成长。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