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曾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淮阴侯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周易八卦无所不知,被誉为军事家,为汉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信若多战例之中,最著名的要数河北井陉一战,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汉高祖三年,公元204年10月,韩信率领一万新召募的汉军去打井陉,解刘邦之围。因都是召募的新兵,没有作战能力,路经榆次绿豆弯村,韩信不得不在绿豆弯村逗留整训。绿豆弯村曾经有韩信点将台遗址,可惜岁月尘封,难以考就点将台遗址。韩信来到绿豆湾村时,因涂河泛滥颗粒不收,看着村人饿的面黄肌瘦,好多人已饿的卧床不起。韩信便用他的马騄耳,驮着粮食驮着斗,一家一家挨着送,这使绿豆湾村人非常的感动。 韩信在绿豆弯村驻扎期间,听说大剑侠盖聂就在附近的聂村。便带了一队兵丁,拉了三大车的礼物去拜访盖聂。一是想见识一下闻名天下的大剑侠,但主要还是想请盖聂出山帮他打井陉,这样游刃有余,打井陉就更有了把握。必定一万余人对付赵国的40万众,虽然信心十足,可还是没有绝对的把握。所以,对盖聂也就不惜一切代价了。 当韩信怀着一腔的期望,信心十足地寻的聂村盖聂府上时,得知盖聂去了乌金山,探望水金院寺庙智善法师去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了能得盖聂这一才丰志满武艺超群的大侠不施辛苦,马不停蹄直奔乌金山而去。 秋阳高照,万里无云。韩信不顾口干舌燥,肚翻饥肠,中午时分,爬上了乌金山东山之巅。登巅我为峰,山上松波摇曳,风过涛声滚滚。山下涧河浩淼,滔滔一泄气势如宏。 其实,榆次境内有好多河流,但最大的莫数沛霖境内的涧河。抬头远眺,一目千里。地大物博的榆次,黄土痴厚,韩信一眼定乾坤。感叹一番之后,对着随身的将领说:榆次真乃上眼,山清水美,土地肥沃,宅心人厚是一人居的好地方。将如有朝一日能随意时,定当在此安家落户颐养生息。且不知,韩信看重之处,正是今日的什贴镇韩家寨村。 韩信收回怡爽的视目,急急下的东山。又折上了西北乌金山的主峰,水金院去访盖聂。走进水晶院,沿山而建叠至山顶,气势如虹,令韩信非常的吃惊。深山松柏之中,竟掩藏着如此大的寺院。感叹之余,因心藏要事,无心进庙一拜,只在院中与和尚探问盖聂。 盖聂其实是故避韩信,当听说韩信领着残弱新军一万多人,驻扎在绿豆弯村整训,就算知韩信定会登府请他出手相助。盖聂一胸襟遥远,心宽如海之人。虽有一身超人的武艺,却从不参与江湖之事。因厌恶诸国纷争,若大华夏,诸侯割居七零八落,更不愿脚染杀戮之师。聪耳不闻窗外事,只是闭门教徒。所以,离家出走上得乌金山一避。盖聂怕韩信急于求贤不死心,心有备,告知寺院执事的和尚,就说盖聂从未来过水晶院看什么法师。盖聂并不完全是情高,除了有自己的思想之外,也不愿跟江湖人、官府结怨。所以,反有官府,江湖人请他出山,能避则避,免得当面尴尬而不快。 韩信进一问,不由大失所望。韩信何等聪明之人,知是盖聂在故避于他。人格有志,志满才高雄心过人的韩信,虽没得盖聂有所遗憾,但并没有失落感,依旧雄心勃勃地下了乌金山,回到了绿豆弯村。韩信在绿豆弯村整训一段之后,虽不是兵强马壮,但也勉强成军了。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军心,耗巨资在涂河边修了一点将台,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不久便向河北井陉浩浩荡荡地开拔了。唐代诗人王涯为此作诗一首: 日后,韩信的后人,随着岁月西移觉着没事时,举家从辽东半岛按照先祖韩信的遗嘱来到榆次什贴村西,韩信在乌金山上看上的那片痴厚的黄土地定居。因都是韩姓族人,起名韩家寨。韩氏族人中有一叫韩轨的,公元549年高洋称帝,为文宣帝,跟随打天下,被高洋皇帝封为安德郡王。 安德郡王死后,就埋在韩家寨的村外。随着岁月的流失,韩家的坟地,竟占有300亩地之多。安德郡王的坟墓最大,远看如一座山包。安德郡王墓几经被盗,文物部门整理被盗的墓时挖出一墓铭碑,上边详细地篆刻写着韩氏家族,从山东逃到辽东半岛。又从辽东半岛,迁到榆次什贴镇韩家寨的经过。韩氏家族300百多亩的坟地,被文物部门认定,属北齐的幕葬,国家一级保护。韩王墓,当年特别壮观。墓地苍松翠柏,石人石马,牌楼壮观。韩氏幕地近处有个崖头村,据传说是韩氏幕地的守墓人形成的村子。 崖头村其实叫羊头村,当年给韩王守墓的人,在此繁衍生息,人口日渐增多,一直没有村名的守墓人,便想起个村名。村边墓地神路,若多羊石雕,守墓人便以羊石雕取名—羊头村。后经千年岁月的演变,羊头村,成为今日的崖头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