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上智 以简驱繁
【原文】
世本无事,庸人自扰。唯通①则简,冰消日皎②。集“通简”。 【注释】 ①通:通达情理。 ②皎:白亮。 【译文】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只有通达之人,遇事才能化繁为简;就像太阳一出,自然就能化冰消雪。集此为“通简”一卷。 宋真宗 【原文】 宋真宗朝,尝有兵士作过,于法合死,特贷命决脊杖二十改配①。其兵士高声叫唤乞剑②,不服决杖,从人把捉不得,遂奏取进止③。传宣云:“须决杖后别取进止处斩。”寻决讫取旨,真宗云:“此只是怕吃杖。既决了,便送配所,莫问。” 【注释】 ①配:发配。
②乞剑:要求受剑而死。 ③进止:处置意见。 【译文】 北宋真宗赵恒当朝时,有一个士兵犯了罪过,按法律应当处死。真宗饶他一命,判决打二十脊杖发配远方。这个士兵高声叫唤愿受剑处死,而不愿服处杖刑,执刑的人把握不住如何是好,于是向真宗奏请处理意见。殿上传宣圣旨道:“必须先服杖刑后,再来听旨是否处斩。”不一会施过杖刑后,执刑者来取圣旨,真宗说:“他只是害怕挨杖刑;既然已经打过了,就送去发配之地,别的不再问了。”
曹参 【原文】 曹参①被召,将行,属其后相:“以齐狱市②为寄。”后相曰:“治无大此者乎?”参曰:“狱市所以并容也,今扰之,奸人何所容乎?”参既入相,一遵何约束,唯日夜饮醇酒,无所事事。宾客来者皆欲有言,至,则参辄饮以醇酒;间有言,又饮之,醉而后已,终莫能开说。惠帝怪参不治事,嘱其子中大夫窋私以意叩之。窋以休沭归,谏参。参怒,笞之二百。帝让③参曰:“与窋何治乎?乃者吾使谏君耳。”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又曰:“视臣能孰曹参与萧何?”帝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是也。高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④,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君休矣。”
吏廨⑤邻相国园。群吏日欢呼饮酒,声达于外。左右幸相国游园中,闻而治之。参闻,乃布席取酒,亦欢呼相应。左右乃不复言。 〔评〕不是覆短,适以见长。极绘太平之景,阴消近习⑥之谗。 【注释】 ①曹参:汉惠帝时为齐相,汉相国萧何死,参闻之,即备行装,言“吾且入相”。不久,使者果来召参入都为相。
②狱市:监狱和市井之事。 ③让:责问。 ④垂拱:垂衣裳而拱双手,无所事事的样子。 ⑤吏廨:官吏办事的地方。 ⑥近习:左右亲近的人。 【译文】 汉惠帝时,曹参为齐国丞相,萧何死后,曹参被召往长安继萧何在中央任丞相。临别的时候,他嘱咐继他任齐相的人说:“要把齐国的刑狱和集市留意好。”继任的齐相问道:“国家的政治没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了吗?”曹参说:“监狱和集市都是安排坏人的场所,你现在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平衡关系,把坏人安置到什么地方去呢?”曹参到中央继任丞相后,一切遵守萧何原来的法规办事,他自己只是日夜饮酒作乐,没有出台什么新举措,来访的客人们都想跟他谈些事,一到他那里,就被曹参招待喝酒;其间想谈事,又被一个劲儿劝酒,直到被灌醉方才罢休,到底也没能说成什么事。汉惠帝刘盈责怪曹参不治理政事,就让曹参的儿子、中大夫曹窋私下里把自己的责备之意去问一问曹参。曹窋以休息、沐浴为理由回家,劝谏曹参去治理朝政。曹参听了大怒,抽了曹窋二百鞭子。汉惠帝责问曹参说:“你为什么要打曹窋呢?这是朕派他去劝你的。”曹参取下帽子行礼谢罪说:“陛下自己掂量掂量,陛下与高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惠帝说:“朕怎敢与高帝相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臣的才干与萧何相比谁更强?”惠帝说:“你似乎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所说的很对呀。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全国,法令已经订得很清楚了,陛下无为而治,臣等谨守职分,遵循着既定的法令不脱离,不也就行了吗!”惠帝明白了曹参的心意,就对他说:“那你就去休息吧!”
丞相曹参的衙门和相府的后花园相邻。衙门中的属吏们成天在衙中欢呼饮酒,喧哗声音传到墙外很远。曹参的随从们随他到后花园游玩,心里幸灾乐祸,心想曹丞相听到他们的喧闹声,一定会整治他们。谁知曹参听到隔墙的热闹声后,就命人摆席取酒,也欢呼喧闹,和衙中属吏们相呼应,曹参的随从们这才不再说什么了。 〔评译〕这不是在掩饰自己的短处,却是在发挥自己的长处。极力铺陈太平时期的景象,实际上又有约束近臣玩弄谗言的作用。 赵普 李沆 陆九渊 【原文】 赵韩王普①为相,置二大瓮于坐屏后,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满即焚之于通衢。 李文靖②曰:“沆居相位,实无补万分;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补国尔。今国家防制,纤悉具备,苟轻徇所陈,一一行之,所伤实多。佥人苟一时之进,岂念民耶?” 陆象山③云:“往时充员敕局,浮食是惭。唯是四方奏请,廷臣面对,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详。其或书生贵游,不谙民事,轻于献计;一旦施行,片纸之出,兆姓蒙害。每与同官悉意论驳,朝廷清明,尝得寝罢;编摩之事,稽考之勤,何足当大官之膳?庶几仅此可以偿万一耳!” 〔评〕罗景纶曰:“古云:‘利不什,不变法’,此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轻也。或疑若是则将坐视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欤?不知革弊以存法可也,因弊而变法不可也;不守法而弊生,岂法之生弊哉!韩、范之建明于庆历者④,革弊以存法也。荆公之施行于熙宁者⑤,因弊而变法也,一得一失。概可观矣。” 【注释】 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追封为真定王,复被追封为韩王,曾三次拜相。
②李文靖:李沆,谥文靖。 ③陆象山:陆九渊,字子静,世称象山先生。 ④韩、范之建明于庆历者:范仲淹、韩琦在宋仁宗庆历三年实行的革新,史称“庆历新政”。 ⑤荆公之施行于熙宁者: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二年开始推行新法。 【译文】 宋朝赵普任宰相时,在座位后面放置了两个大缸,凡是有人送上建议国家利害的疏奏,大都被扔入缸中,等装满缸后就在通道上把文书烧掉。 李文靖说:“我任相国时,对国事实在没有大的补益,只在众人所陈述的利害建议方面,一切都不予采取,这也算是对国家的一点贡献吧。当今国家的各种制度,已经非常详尽完备,如果轻率地采纳各方的建议,一一推行改革,必定会产生很多伤害。小人一念之间的进言,怎么会真正关心到老百姓的长远利益呢?” 陆象山说:“以往朝廷冗员充斥,我也是白支俸禄的官员之一,心中实在是很惭愧。但是遇到有人建议各种改革事项,便都在朝廷上讨论,看看有什么不良影响。书生和贵族这一类人,不熟悉民情,随便献策;一旦遵照施行,一纸命令容易,但却使万民受害。我每每和同僚尽力议论驳回,好在圣上清明,常常采纳我们的意见而将献议作罢;我们所做的,只是编辑、考查一类的功夫,如何担当得起领取大官的俸禄呢?大约只值得万分之一罢了。” 〔评译〕罗景纶说:“古人有言:‘利益不足就不要改变现行的法令。’这说明:改旧革新的事十分重大,绝不可以轻易忽视。有人怀疑,这岂不是坐视天下的弊病而不加拯救吗?他们这些人不知道既改革弊病且同时保存旧法是可以的,只因为弊病而实施变法却不可行;因为不守法而产生的弊病,难道是法律本身的弊病吗?韩琦、范仲淹在仁宗庆历年间的革新变法,就是既革除了弊端而又保存了法律;王安石在神宗熙宁年间的变法措施,则是因为弊病而改变法律却导致民怨沸腾。一得一失相比较,就能看得十分清楚了。” 汉光武帝 【原文】 光武诛王郎①,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②者数千章。光武不省③,会诸将烧之,曰:“令反侧子④自安!” 〔评〕宋桂阳王休范举兵浔阳,萧道成⑤击斩之。而众贼不知,尚破台军⑥而进。宫中传言休范已在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投名者以千数。及至,乃道成也。道成随得辄烧之,登城谓曰:“刘休范父子已戮死,尸在南冈下,我是萧平南⑦,汝等名字,皆已焚烧,勿惧也!”亦是祖光武之智。 【注释】 ①王郎:王莽末年义军首领,自立为帝,后为光武帝刘秀所诛。
②交关谤毁:互相串通,毁谤刘秀的信件。 ③不省:不理会。 ④反侧萧道成子:指毁谤过刘秀,心怀惶恐的人。 ⑤萧道成:时为刘宋中领军,后废帝自立,为齐太祖。 ⑥台军:朝廷军队,南朝时称朝廷为台。 ⑦萧平南:萧道成曾为平南将军。 【译文】 汉光武帝处死王郎之后,收集有关的文书,得到数千份官吏们与王郎交往的信函。光武帝一件也没有查看,而是把手下诸将集合起来,下令将所有信件当众烧毁,他说:“让原来反对过我的人可以安枕无忧!” 〔评译〕南朝宋时,桂阳王刘休范在浔阳城起兵谋反,被萧道成击破杀死。刘休范的兵众不知道情况,还在向官军进攻。宫中传说刘休范叛军已到达新亭,士大夫和百姓都惶恐不已,到叛军军营报名投降的有上千人。等到大军抵达,众人才知道是萧道成。萧道成接到投降名册就烧掉了,并登上城对他们说:“刘休范父子已经被杀,尸体在南山下,我是萧平南,你们中投降的名字都已经烧了,不必害怕。”这大概也是效法光武帝安定人心的智计吧? 龚遂 【原文】 宣帝时,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起,二千石①不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②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岁,召见,形貌短小,不副所闻,上心轻之,问:“息盗何策?”遂对曰:“海濒辽远,不沾圣化,其民困干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改容曰:“选用贤良,固将安之。”遂曰:“臣闻治乱民如治乱绳,不可急也,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遣乘传③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评〕汉制,太守皆专制一郡,生杀在手,而龚遂犹云“愿丞相、御史无拘臣以文法”。况后世十羊九牧,欲冀卓异之政,能乎? 古之良吏,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蕲④于为朝廷安民而已;今则不然,无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为罪,事定反以为功。人心脊脊⑤思乱,谁之过与? 【注释】 ①二千石:指郡守。
②龚遂:初为郎中令,宣帝初为渤海太守,有治绩,后征为水衡都尉。 ③乘传:驿车。 ④蕲:希求。 ⑤脊脊:互相践踏、喧闹。 【译文】 西汉宣帝刘询时,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及邻近各郡年成饥荒,盗贼蜂起,郡太守们不能够制止。宣帝要选拔一个能够治理的人,丞相和御史都推荐龚遂可以委用,宣帝就任命他为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岁了,皇上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不像所听说的有本事的样子,心里颇看不起他,便问道:“你能用什么法子平息盗寇呀?”龚遂回答道:“辽远海滨之地,没有沐浴皇上的教化,那里的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而官吏们又不关心他们,因而那里的百姓就像是陛下的一群顽童偷拿陛下的兵器在小水池边舞枪弄棒一样打斗了起来。现在陛下是想让臣把他们镇压下去,还是去安抚他们呢?”宣帝一听他讲这番道理,便神色严肃起来,说:“我选用贤良的臣子任太守,自然是想要安抚百姓的。”龚遂说:“臣下听说,治理作乱的百姓就像整理一团乱绳一样,不能操之过急了。臣希望丞相、御史不要以现有的法令一味束缚我,允许臣到任后诸事均据实际情况由臣灵活处理。”宣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驿车将龚遂送往渤海郡去。
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要来上任,便派军队迎接、护卫。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并向渤海所属各县发布文告:“将郡中追捕盗贼的官吏全部撤免,凡是手中拿的是锄、镰等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问,手中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单独乘驿车来到郡府。闹事的盗贼们知道龚遂的教化训令后,立即瓦解散伙,丢掉武器,拿起镰刀、锄头种田了。
〔评译〕汉朝制度,太守独自掌管一郡政事,拥有生杀之权,而龚遂还说:“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条文法令来约束微臣。”不像后世民少官多,还希望能有卓越的政绩,可以做到吗? 古代优秀的官员,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只是为求得朝廷安定百姓而已,不求自己的功绩;而现在却不是这样,无事弄成有事,小事弄成大事,发生事情不认为有罪,事情平定后反而自认有功。人心思乱而蠢蠢欲动,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文彦博 【原文】 文潞公①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②,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诅,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
〔评〕气犹火也,挑之则发,去其薪则自熄,可以弭乱,可以息争。
苏轼通判密郡③,有盗发而未获。安抚使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数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强入其家争斗。苏轼至杀人,畏罪惊散。民诉于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悍卒闻之,颇用自安。轼徐使人招出戮之。遇事须有此镇定力量,然识不到,则力不足。 【注释】 ①文潞公:即文彦博,封潞国公。
②谇语:牢骚话。 ③密郡:即密州,今山东诸城。 【译文】 北宋仁宗时,潞国公文彦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曾经在一个大雪天中宴请宾客,夜深了还没有散席。随从的士兵有人大发牢骚,并且把井亭拆掉烧了避寒。一个军校把这些向文彦博报告了,席上的宾客听后都吓得直打战。文彦博镇定地说:“天气也确实冷,就让他们把井亭拆了去烤火吧。”说毕神色自若地继续照旧饮酒。随从的士兵们泄了气,再也没有找借口闹事。第二天,文彦博查问清是谁先动手拆井亭,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
〔评译〕怒气就像是火,越去挑拨它就越烧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会自然熄灭。处置适当可以消弭祸乱,可以平息战争。
苏轼任密州通判时,有盗窃发生却没有捕获盗贼。安抚使派三班使臣率领强悍士卒数十人,入境来捉捕盗贼。那些士卒凶暴放肆,用禁制的物品来诬陷一个百姓,强行进入他家争斗,最后杀了人,犯事后畏罪逃逸。老百姓向苏轼控诉,苏轼丢下诉状不去看它,说:“事情不可能到这种地步。”那些杀人的士卒听到这话,便放下心来。之后,苏轼才慢慢派人把他们捉来处死。遇事就需要这种镇定的力量,然而如果见识不够,力量也就不足。
张辽 【原文】 张辽张辽受曹公命屯长社①。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火起,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曰:“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即得首谋者,杀之。
〔评〕周亚夫将兵讨七国,军中尝夜惊②。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吴汉为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皆还按部,汉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此皆以静制动之术。然非纪律素严,虽欲不动,不可得也。
【注释】 ①长社:今河南长葛,张辽屯兵长社是为防备荆州的刘表。 ②夜惊:一种群体梦游,常发生在紧张的军营中。 【译文】 大将张辽受曹操之命驻扎长社县(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临出发时,张辽的部队中有人谋反,夜里营中惊乱不止,着起大火,全军都骚动不安。张辽对身边的将领说:“不要乱动!这不是全营的人都反了,而必定是叛变的人想以此来惑乱人心而已!”他向军营中下达号令:“凡没有参加叛乱者要安稳坐好不要乱动!”张辽率领几十名警卫士兵,站在军营中央巍然屹立。不一会儿工夫,就把带头谋反的人捉住,立即杀掉了。 〔评译〕汉朝周亚夫率兵讨伐七国之乱,一日夜间军营中发生夜惊。周亚夫安稳地躺在床上不起身,不久惊扰就自然平定了。吴汉担任大司马时,曾经有贼寇半夜攻击他的军营,军中受到惊扰。吴汉坚持卧床不起,军中士卒听说大司马连床都没起,便都回到自己的岗位。等军中安定下来,吴汉才起床挑选精兵,半夜出击,大破贼寇。这些都是以静制动的策略。然而,如果不是军纪一向严明,即使想让士兵不乱动,也做不到。 韩愈 【原文】 韩愈①为吏部侍郎。有令史②权势最重,旧常关锁,选人③不能见。愈纵之,听其出入,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见也;如可见,则人不畏之矣!” 〔评〕主人明,不必关锁;主人暗,关锁何益? 【注释】 ①韩愈: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通六经百家之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令史: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级事务员。 ③选人:候补任用的官员。 【译文】 唐代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最重,因为是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任后,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评译〕主人光明正大,就不必关门;主人阴暗不轨,关门又有什么用呢? 裴度 【原文】 公①在中书,左右忽白以失印,公怡然,戒勿言。方张宴举乐,人不晓其故。夜半宴酣,左右复白印存,公亦不答,极欢而罢。人问其故,公曰:“胥吏辈盗印书券,缓之则复还故处,急之则投水火,不可复得矣。” 〔评〕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注释】 ①公:裴度,封晋国公。 【译文】 唐朝人裴度担任中书省长官之时,有一天,身边的人忽然告诉他符印失窃了,裴公仍旧怡然自得,警告他们不要声张。当时正在宴客,左右不知何故。半夜酒饮得畅快时,身边的人又告诉他符印找到了,裴公也不回答,宴会尽欢而散。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许寻找,裴公说:“手下的小官盗符印去书写契券,写完就会放回原处。逼急了他们反而会恼羞成怒毁掉符印,那样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评译〕这并非故作安闲,以示镇静,实在是聪明绝顶。所以有“智量”之说,智慧不足,度量就不会大。 郭子仪 【原文】 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公笑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③,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拜服。 鱼朝恩④阴使人发郭氏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亦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评〕德宗以山陵近禁屠宰。郭子仪之隶人犯禁,金吾将军⑤裴谞奏之。或谓曰:“君独不为郭公地乎?”谞曰:“此乃所以为之地也。郭公望重,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故我发其小过,以明郭公之不足畏,不亦可乎?”若谞者,可谓郭公之益友矣。看郭汾阳,觉王翦、萧何家数便小。 精于黄老之术,虽朝恩亦不得不为盛德所化矣。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与一般见识。 【注释】 ①汾阳王: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尹,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④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⑤金吾将军:掌京都警戒之官。 【译文】 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住宅建在京都亲仁里,他的府门经常大开,任凭人们出入并不查问。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任藩镇之职来府中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妆,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后来有一天,家中子弟们都来劝谏郭子仪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子弟们继续劝说,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他们说:“大人功勋显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卧室之中。我们觉得即使是历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我这样做是你们所考虑不到的。而且我们家由公家供给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费用,位至极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们家筑起高墙、关紧门户,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报复,就会编造我们种种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状,如果有贪功害贤之人从中陷害成功,我们家将九族人都化为齑粉,后悔莫及。现在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这番话说得子弟们一个个拜服不已。 唐代宗时,宦官鱼朝恩暗地派人盗挖郭子仪家族的墓地,未能偷到什么东西。郭子仪从驻地泾阳回京朝拜皇上,皇上就盗墓之事向郭子仪表示慰问,郭子仪当即哭着说:“微臣长期领兵在外,未能禁止士兵掘毁别人的坟墓,现在有人盗发微臣祖上的坟墓,这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不能怪别人啊!” 鱼朝恩又曾经备下酒宴请郭子仪,有人说这是鱼朝恩想害郭子仪,部下们闻说愿意穿着铠甲随从而往。郭子仪不同意,只带着几个家童前往赴宴。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的车马这样少呀?”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给他,鱼朝恩惶恐害怕地说:“如果不是像您这样贤明的人,能不产生疑虑吗!” 〔评译〕唐德宗下令禁止在帝王陵墓的附近进行屠宰。郭子仪的一个仆隶犯了禁令,金吾卫将军裴谞把此事奏报给了皇帝。有人说:“你难道不能给郭公留点面子吗?”裴谞说:“我如此做正是为郭公着想啊!郭公德高望重,而皇上即位不久,一定会认为他党羽庞大,所以我才检举他的小过失,以表明郭公是无所畏惧的,不是很好吗?”裴谞此人,真可说是郭公的益友。比起郭子仪来,萧何、王翦的避祸方式就显得器量太小了。 为人最好能懂得黄老之术,这样即使遇到了像鱼朝恩这样的阴险小人,毕竟还是被郭子仪的盛德所感化。如果君子不幸遇到小人,切不可跟他一般见识。 牛弘 【原文】 奇章公牛弘①有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直答曰:“可作脯②。”
〔评〕冷然一语,扫却妇人将来多少唇舌!睦伦者当以为法。 【注释】 ①牛弘:隋初为秘书监,后拜吏部尚书,封奇章郡公,史称“大雅君子”。 ②脯:肉干。 【译文】 隋朝奇章郡公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爱喝酒而且常常酒后闹事。有一次他喝醉后,将牛弘驾车的牛射死了。牛弘回到家,他老婆迎上去告诉他:“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直截答道:“那就做成牛肉干吧!” 〔评译〕冷静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妇人将来多少闲言碎语,希望家庭和睦的人都能以此为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