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王》同课异构课堂实录(转)

 尚雅轩 2015-01-22

 实录一       执教者:朱丽婵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

问题一

老师:你能否用原文中的一句话说明作者怀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

学生:“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师:大家认同他的观点吗?

学生(齐答):同意

老师要求全班同学齐读这句话。

老师:文章中的不幸者是谁?

学生(齐答):老王。

 

二、解读文本

问题二

老师:大家用跳读的方式找出文中的老王有哪些不幸呢?

学生1:眼睛有一只是田螺眼,瞎的,没有家人。

学生2:住地很简陋。

老师:确定是他的家吗?

学生:是的。

老师:其实我们也未必确定就是他的家,这里就更可以看出老王的贫困。

学生3:眼睛不好,别人不敢坐他的车,所以很多时候都不能填饱肚子。

学生4:从课文的16段看,老王包鸡蛋的布都是破的,送人东西都没有好的包装,可见他非常的贫穷。

老师:你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女孩子。

问题三

老师:老王除了是蹬三车的,他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1:有失群落伍的惶恐。

老师(总结):这真是一个不幸的老人,除了不幸,他还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1:纯朴

学生2:爱帮助别人

老师:爱帮助别人,纯朴的、善良的老人

问题四

老师:从哪里还可以看出老人的善良?

学生1:第6自然段,作者的丈夫有一条腿走不动了,老王送他去医院不要钱,即使拿了钱也不放心。

老师:能不能稍微简洁一点加以概括。

学生:;老王送默存去医院不要钱

老师:模仿一下老王当时的语气,朗读这段中老王的话。(生读)

老师又请了一生读

学生(评价):没有读出我与老王说话的不同语气。

老师:你能读一下吗?(老师自己开始模仿朗读)

老师:为什么要“悄悄地”

学生1:怕我没钱给默存治病,这是出于好心。

老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王的厚道。

学生2:第5自然段,老王送的冰比别人的大一倍,但是价格却减半,可以看出老王的善良、老实、纯朴。

学生3:第10自然段,老王自己没有钱但是还把鸡蛋给了作者,也许是为了给默存吃。

老师:这位同学很好,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象,但是没有概括。

学生:给我送鸡蛋,送香油。

 

三、品读文本

问题五

请学生每人串读一小段(8-16),你觉得最精彩的语段?(学生串读了每一段落,但是没能一一投入感情,不禁让人思考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

学生:觉得第8自然段很精彩。……(说不出个所以来)

全班齐读第8自然段

学生1:“直僵僵”“镶嵌”

老师:这位同学抓住关键词做地很好。

学生2:身体很干瘦。

老师:门框很窄,可见老王很瘦。

学生3:“直僵僵”很僵硬。

学生4:打成一堆白骨,看出他很虚弱。

学生5:一层枯黄,营养非常不足。

老师: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王?

老师(自答):病很重,生命状态处于红灯状态,但仍然给我送鸡蛋,送香油

问题六

杨绛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弥留之际的老人这样的关怀?

学生1:杨绛知道老王的状态不是很好,也经常坐他的车,还陪他说说话。

学生2:老王有夜盲症,杨绛一家人还送了他一瓶鱼肝油。可见杨绛是一个热情地人,助人为乐的人,很大方。

老师:当时杨绛很富裕吗?

学生:“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可见杨绛当时也并不富裕。

老师趁机展示杨绛当时的处境(ppt)

老师:当时的杨绛是幸运的吗?

学生(齐答):不幸的。

老师:那为什么杨绛先生称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呢?

学生1: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学生2:健康的身体。

学生3:吃得饱,穿得暖。

学生4:她很乐观。

老师:看到了老王的不幸他更加感觉到了自己的幸运。

问题七

她为什么愧怍呢?你觉得他哪里做地不够呢?

老师:在16段中,除了请老王到屋里坐坐外,还可以为老王做些什么呢?

学生1:“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没有去扶一下老王,虽然关心,但是并没有走上前去。

学生2:老王处于流浪的生活状态,但是杨绛没有让老王住进自己的家里,改变一下他的生活。

学生3:老王孤身一人,可以请老王到自己家里住,当成自己的亲人。

老师:杨绛只把老王当成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

学生4:第7自然段,杨绛知道老王病了,但并没有去老王的住处看老王。

 

三、深入探讨

问题八

老师:杨绛还有很多没有做,所以觉得愧作。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仅仅是为了提供一个她与老王之间饱含血泪的故事吗?

学生:把生活底层的人我们不能用鄙视的眼光,应该是人人平等。

老师: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自我反思。

Ppt:人性不会泯灭,乌云不会永远占领天空。

——杨绛

(因为时间不够,最后老师草草结束课文。)

 

 

 

课堂实录二    执教者:张杰

一、课前准备:识字注音(课间十分钟教师板书)

惶恐    取缔     一层翳     滞笨

荒僻    镶嵌     骷髅       侮辱

塌败    伛着     愧怍       攥着

 

二、导入

现在生活很幸福,但是是否关注过一些生活很清贫的人,他们很真诚,他们渺小的如野草、卑微的如繁星。今天通过杨绛的《老王》去关注这样的一个人。

 

三、落实板书字词读音

学生一人读一词,本环节占用课堂5分钟时间。

 

四、分析老王形象

(1)看图,联想,想象,初步感受老王形象

Ppt展示老王的简笔画肖像

老师:根据这幅画,这里的老王是什么形象?

学生1:生活不富裕,背驼了,有皱纹

老师(追问):读出了什么?

学生1:饱经风霜。

学生2:孤单、愁苦,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

老师:我好像有点读不出来。(生笑)看图像,有一只眼睛瞎了,值得我们去关爱。

(2)练习文本深入探讨老王的形象

老师:现在我们随着杨绛先生的作品,看看杨绛笔下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1:老实,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想得多,自己想得少。比如课文的第6自然段,“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老师(追问):“悄悄地”什么意思?

学生1:轻轻地。

老师(追问):为什么“轻轻地”?

学生1:怕难堪。

老师:好,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

学生2:第5 自然段,“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可见善良热心。

学生3:“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老师要求学生齐读这句话)

老师:读出了什么潜台词?

学生3:老实的人,善良的人。

学生4:第7自然段,“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学生通读了全段)从“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可见很为顾客着想。

老师: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善良吗?

学生:可以

老师:除了老王的善良,还能看出老王什么吗?

学生5:从小营养不好,生活艰苦,第3 自然段提到眼睛都弄瞎了,可见他的不幸。

 

五、分析杨绛形象

老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王是非常的不幸,如此不幸的人为什么被杨绛关注了呢?(这个问题有点绕)

学生:……(不能回答)

老师:文化大革命这个词对大家都是很陌生的,这样两个不幸的人互相关爱,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六、寻找课文感动人的片段

问题一

老师:文中最让你感动地地方是哪里?

学生1:第5自然段,车费减半,老王师大方,慷慨的。

学生2:第8自然段,所以我就不念了。(生笑)我就念其中一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学生3:第20自然段,到杨绛家的时候已经快死的人了,但仍去送鸡蛋,知恩图报,让人感动。

老师:老师把这一段读一下,看看你能不能感动。

(老师读8-20自然段,在情感的酝酿、表达上还是读得相当不错,但是不够流畅,且8处出现错误。)

老师:听完老师的诵读后你能够否勾起你深层思考,特别有话说?

学生1:记不清十个还是二十个,这些作者太感动了,鸡蛋本也不多,但是对于老王来说还是很多的。作者很感动,所以这些鸡蛋是很珍贵的,数不完的。

老师:对老王来说是什么鸡蛋?

学生1:新鲜的打鸡蛋,这是积攒的。

老师:着东来的觉得不是打鸡蛋,是爱,是一份情。

学生2:第13自然段,“我不是要钱”

老师(立刻追问):他要什么?(教师引导地非常漂亮)

学生2:要一份人情。

老师:杨绛不仅自己帮助老王,还引导自己的女儿帮助他。

学生2:读课文第3自然段。

学生3:第7自然段,“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作者关心老王,所以老王送作者鸡蛋。

学生4:第16自然段,为什么不卖鸡蛋,本来物质生活可以过得更好。

老师:以前的生活不像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是配置式的,所以老王的鸡蛋与香油是一个个、一滴滴积攒起来的,这是很感动人的。

问题二

老师:你觉得作者对老王好吗?

学生(全):好/不好?(学生之间产生了分歧,通过这个问题生成“愧怍“,引导的好)

学生1:“不是要钱”可见以前作者每一次都会给钱,这并不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只是一种交易关系。

学生2:乘客不愿坐,但是我常坐,所以作者并不是全都不好。他其实想对老王好,但是无意中伤害了老王,本想用钱来帮助老王。

学生3:第16自然段,“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作者对老王是好的,虽然没有请他喝茶。“害怕得糊涂了”可见内心还是对老王好的。

学生4:第16自然段,“害怕得糊涂了”如果是很好的感情地化,应该多一些关怀,而不是呆住的样子。

学生5:第6自然段,前面对老王不好是不相信,不熟悉。

学生6:“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老王可能骑不稳,为老王与丈夫着想。

老师:我觉得杨绛对老王却是不好,文章最后发现一个细节。

全班同学齐读最后以自然段。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七、总结课文

过了很久以后才体会到,说明以前并未感觉到,很多时候会好心做坏事。

幸运的人是谁?——杨绛

不幸的人?——老王

所以这就是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

这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与善良的人用心在交流的感情。我们也要尊重杨绛,因为这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好人。

 

 

 

课堂实录三   执教者:史素清

一、介绍作者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先生,他是一位女性。

Ppt展示  杨绛先生生平相关的文字资料

老师:可见他是一位知识分子,其中有一篇作品是《洗澡》,讲述的是知识分子的改造。今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来认识另一个人物——老王。

 

二、研读课文

(一)研读老王的“不幸”

老师:请大家快速浏览1—7自然段,回答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1:很老实,在课文第5自然段“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学生 2:第5自然段“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句中的“压根儿”可以看出老王是真的很老实。

学生3:不幸的人,第2 自然段“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师(补充):赖以生活的是一辆破三轮车,没有亲人,可见是非常的不幸。

学生4: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是田螺眼,可见不幸。

学生5:破旧的三轮车,日子过的很辛苦,住的地方很破旧,塌败,可见很不幸。

老师:我们读一下第4自然段后面的几句话。

(学生齐读,老师提问)

老师:“我“问什么?

学生:是你的家吗?

老师:怎么答?

学生:住哪很久了。

老师:答非所问,这里为什么连家的感觉都没有?

学生:漂泊,孤独。

老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可见老王的不幸吗?

学生6:第7自然段“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病了都没有人照顾。

(总结,老师辅助学生一起板书“老王的不幸”)

 

板书:               工作困难

没有亲人

不幸        身体差

没有家的感觉

精神苦(经过后一环节的分析,补写)

(二)研读杨绛对老王的帮助。

老师:面对这些不幸,杨绛先生有没有做些什么?

(学生思考)

学生1:第6自然段,老王“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但是我一只能够要给钱。

老师(补充分析):我是一定要给钱的,因为关注到了老王的不幸。杨绛关注、帮助了老王。

学生2:第3自然段,“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老师(补充分析):不仅是杨绛一个人,连杨绛的女儿都帮了,说明一家人都是很善良的。

学生3:杨绛常坐老王的三轮车,让他有一些收入。

老师:这里还有要注意的地方,我们齐读一下课文的第1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1 自然段)

老师:可见作者不仅给了他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常常和他说说闲话,平时有人是怎么说他的呢?

学生4(读第3 自然段)

老师(补充分析):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帮助,可见老王还承受着精神上的苦》

(补写前一环节老王“不幸”之处的板书)

(三)研读老王送香油给杨绛情节段落。

老师:老王不仅受着杨绛的物质帮助,也有精神的帮助,所以老王一定会把自己的鸡蛋与香油送给杨绛,现在我们齐读一下8—15自然段。

(学生齐读,老师正音。强qiǎng笑,就是笑不出来的意思。为什么?)

学生无语,不能回答

老师(引导提问):老王站在我们面前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齐答):“直僵僵”,“镶嵌”

老师:还用了一连串的词语来描写他的“直僵僵”?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找出一些关键词和句。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师:这样的形象,杨绛还笑得出来吗?所以杨绛才是“吃惊”的说,他想象不出老王为什么来到这里。

(师生品读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以此来揣摩杨绛当时的心理。)

老师:送送鸡蛋、送香油是什么时候?

学生:死前一天。

老师:临死前。

老师:“吃惊”表明杨绛被触动了,还有哪些地方?

学生1:第22自然段,“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学生2:第16自然段,“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老师:看到老王离去的背影只担心。

学生3:“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可见很虚弱,很担心,害怕的程度。

老师(追问):所以作者也就害怕地糊涂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学生3:抱歉。

老师:面对离去的背影更加触动内心的感受。那么之前对老王做了什么?

学生3:给钱。

老师:老王忙说“我不要钱”那他要什么?

学生3:表示谢意。

老师(追问):那他更想要什么?

学生3:家人一般的关心。

老师(追问):杨绛怎么做老王才会开心呢?

学生3:大大方方地收下。

老师(追问):但是杨绛这样做有没有错?

学生3:没有。

老师(追问)这些鸡蛋与香油是老王的心意,这不同于我们赚几千块钱就是几千个鸡蛋了?这么比谁的情谊更重?

学生(齐答):老王。

(四)研读杨绛内心的不安。

老师:这件事之后,杨绛心里还是不安,不安在什么事上?

学生1:回家会不会摔倒。

学生2:埋了都不知道。

老师:每每想起心里就不安,可能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杨绛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这么多年他终于反思出什么了?

学生(齐答):“那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师:所以杨绛出了对老王的帮助之外,还有就是愧怍。那么杨绛在那个时代是幸运的吗?

学生:不幸的,前面已经提到了。

老师:杨绛本身也是不幸的,但与老王相比,他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即便卑微如老王,但是他仍关心、关注着。这是老王一个人的不幸吗?

学生(齐答):不是。

老师:哪些人?

学生(某些同学):社会最底层,残疾的人。

老师:我们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学生(几个学生):苦难的弱势群体

老师:不仅反思的是老王,更是整个弱势群体。

Ppt展示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国家,是不会有进步的,是可悲的。

 

三、延伸文本,提升情感

老师:我们是如何面对苦难的弱势群体呢?

Ppt展示一系列的弱势群体相关图片。

图片一:有两姐妹抓阄读书,等待读书

图片二:日本在后避难所灾民的相关图片。

图片三:日本灾后遇难者身边放一束鲜花的图片

老师:这些图片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不能回答,老师引导提问)

老师:日本灾后图片有没有拍到正面呢?与两姐妹的图片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某些学生):特写。

老师:有一些读不起书得孩子,等待别人的捐助,但必须面对大众述说自己以前所受的苦。

学生1:不好,这就说明你就是强者,我就是弱者。

老师:蹲一点下来,平等地尊重他们。

学生2:自己去灾区,去捐助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不需要的。尤其是物质的捐赠。

老师:同情与心相伴才是爱。不然只是高贵的人对低微的人的一点施舍。

Ppt展示:

 

冰心: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的茶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这荆刺,不觉的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老师:如果杨绛不是把钱直接给老王,可能内心愧怍也少一些,也许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老王,杨绛内心的愧怍也少一些……

 

四、推荐课文阅读        《最后一个便士》    《乞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