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力妨碍同情心

 昵称535749 2015-01-23
译者: Varis 原作者:RICK NAUERT PHD

发表时间:2015-01-22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时候却脾气暴躁,没有同情心,这是为什么?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时候却脾气暴躁,没有同情心,这是为什么?

研究者认为,这种认知上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受压力影响。

《今日生物》的研究显示,用药物阻断压力激素后,小鼠和大学生都更能“体会”陌生人的痛苦。这种现象叫“感情痛苦的传染”,这也是一种同情。

还有更好的消息:让大学生们一起玩一轮电子游戏“摇滚乐队”,压力就会降低,跟服药一样。

“也可以说我们找到了同情的‘秘密’;因为它,人很难同情陌生人。”来自蒙特利麦吉尔大学的杰佛里 莫吉尔说。“秘密很简单,就是压力,特别是跟陌生人接触时的社交压力。”

之前的研究显示,人和小鼠都会同情同类,尤其是熟人。而陌生人在场时,人和小鼠的压力水平都会升高。

为了找的压力和同情心的直接关系,莫吉尔和同事们用甲吡酮阻断了小鼠的压力激素,并观察它们如何对待同伴的痛苦。他们发现,这样的小鼠更易产生同情心。原来它们只对同笼的小鼠显出同情,现在对陌生小鼠也一样。

而在其他实验里,研究者发现,压力增大时,小鼠对受苦同伴的同情减少了。换句话说,压力阻碍了动物间的感情传染。

研究者们继续做大学生的实验。他们让两人结成一对,有些是朋友,有些是陌生人。这些人需要评价把手放在冰水里的痛苦程度。

实验又一次显示:甲吡酮让人更易同情陌生人。用药后,参与者报告了更剧烈的痛苦感受,他们的面部表情显出更多痛苦,看见同伴受苦的时候,他们还更频繁地去碰自己的手。

即便如此,莫吉尔并不建议人们用甲吡酮来提高同情心。因为有更简单的方法:摇滚乐队游戏。研究显示,通过玩游戏来进行社交心理互动,能取得跟用药一样的效果。

这些研究首次指出了压力在大脑和思维系统里的重要作用:它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研究者们也指出,人和小鼠的社会行为其实惊人的相似。

“这个现象在人和小鼠中完全一样,很有意思。”莫吉尔说。

“首先,这说明小鼠有更复杂的社会行为,比我们往常想的复杂。”

“其次,这说明人的社会行为可能比我们往常想的简单,至少组织原则hen简单。我们现在的实验就隐约指向这一结论;如果说到社会行为,那么'人和小鼠是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