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蜜蜂幼虫食品

 蜂满天 2015-01-23

蜜蜂幼虫食品

2015-01-14 蜂业科技

蜜蜂幼虫食品

蜜蜂幼虫主要指蜂王幼虫和雄蜂幼虫。蜂王幼虫的成分与蜂王浆接近,虫体越新鲜,活性就越高,食疗效果也就越好。蜂王幼虫所含的蛋白质高于蜂王浆,是花粉、牛肉的2倍以上,含氨基酸是花粉的2倍以上,是牛肉、鸡蛋的3倍以上,是牛乳的10倍以上。雄蜂幼虫含的营养成分虽低于蜂王幼虫,但却高于蜂王浆,而含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是蜂王浆的2倍、花粉的4倍以上。古代文献中把蜜蜂的卵、幼虫、蛹统称为“蜂子”或“蜂胎”,成虫称为“蜜蜂”。现在称蜂王幼虫为“蜂王胎”、“蜂皇胎”。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公元前三世纪末手写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蜂胎治病的配方。蜂子一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上经》(公元前一或二世纪):“蜂子,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公元494年)记载:“蜂子酒渍傅面令人悦白。”陶弘景《名医别录》(502)记载:(蜂子)“主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

在春秋战国时期,蜂子是帝王的食品,到了唐朝已成为民间馈赠或出售的一种土特产品。唐末文州司马刘恂撰写的地理游记《岭表录异》(877)中记载较详:“恂曾游宣(安徽宣城)(安徽歙县)间,见彼中人好食蜂儿,状如蚕蛹而莹白。大蜂结房于山林间,大如巨钟,其中不知几百层。村人采时须以草衣蔽身,以捍毒螫。复以烟火逼散蜂母,然后攀缘崖树断其根,一房有蜂儿五斗或一石者,三分中一翅足具矣。其余三分中二,没有长成翅足的,即入盐酪炒之,曝干,以小纸囊贮之,寄入京洛以为方物。”这段文字将当时宣州、歙州一带捕猎和加工、食用蜜蜂幼虫、蛹的方法做了具体生动描述。

北宋政和年间(1111117),召集全国名医,收集民间经验良方,选辑“内府”所藏秘方,汇编成的《圣济总录》中记载:蜂子兼用多种虫类药配方,治疗大疯疠疾须眉坠落,皮肉已烂成疮者(晚期麻疯病人)。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蜂子,头足未成白蛹也,古人馔品自古食之。其蜂有三种,一种在林中或土穴中作房,为野蜂;一种人家以器收养者为家蜂,并小而微黄,蜜皆浓美;一种在高山作房,即百蜜也,三者皆群居有王,王大于众蜂(气味)甘、平、微寒。(主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治心腹痛,面目黄,大人小儿腹中五虫从口吐出者。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利大小便涩,去浮血,下乳汁,妇人带下病。大风疠疾。蜂子古人以充馔品,故本经、别录著其功效,而圣济总录治大风疾,养用诸蜂子,盖亦足阳明,太阴之药也。”

我国的医药古藉约有2700多种(包括已经散失的古书),绝大多数都有蜂子治疗疾病的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前一或二世纪);吴普:《吴氏本草》(235);陶弘景:《本草经集注》(492);甄立言:《本草音义》(600);韩保昇:《蜀本草》(938);神隐书:《神农本草图经》(1061);北宋时皇家组织编写:《圣济总录》(1111117);汪机:《本草会编》(1540);李时珍:《本草纲目》(1596);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等。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蜂王幼虫、雄蜂幼虫、雄蜂蛹开发与利用热潮。1982年,张立松在《蜜蜂杂志》上发表“蜂王幼虫的利用”。该文介绍在杭州市的10个医疗单位做了多种疾病的试验性临床应用,共试用蜂王胎片291例,总有效率为75%

现将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在蜜蜂幼虫的生产季节,直接食用。即用油煎、盐炒蜜蜂幼虫,也有同其他食品混合烹制做汤食用。

2、制做成蜜蜂幼虫和蛹的罐头食品。将新鲜的材料用蜜(或糖)渍,或用盐渍保存后,加工成甜味或咸味的各种罐头食品,能保存较长时间。

3、制做成保健营养酒。在我国民间有使用蜜蜂幼虫配制药酒的传统配方和制作工艺,这种营养酒具有祛风湿、抗疲劳的作用。

4、与其他食品原料混合配制成各种营养食品。国外许多企业都在饼干、点心等食品的配方中加入了蜜蜂幼虫;近10多年来,我国安徽、广东、湖北、湖南及北京的一些企业和研究单位开发了多种以蜜蜂幼虫为原料的营养液、营养胶囊和冲剂。

5、加工成冰冻干粉或烤干粉后再与其他原料配伍制成营养食品或药品。1971年初,杭州牛奶公司制药厂开发的“蜂皇胎片”(原名蜂皇幼浆片),可用作治疗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营养不良等疾患的辅助治疗药物。

6、配制动物饲料。我国很多地方试用蜜蜂幼虫的干粉作饲料添加剂喂养鸡、鸭、鱼、奶牛等畜禽和某些珍稀动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7、酒醉嫩虫:原料:主料,未封盖的雄蜂大幼虫750克(完整、无破肚的)。调料:料酒、精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香油、葱、姜。

制作: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烧沸,加葱段、姜片煮片刻,捞出葱、姜后,先取出1/3沸水置容器内,再取1/3的沸水置于另一容器内,加料酒、精盐、白糖、胡椒粉调好口味。将大幼虫倒入沸水锅内,煮至虫体发白(23分钟)。捞出后,置于未加调料的沸水中洗一下,再捞入加好调料的汤汁内,晾凉后放冰箱内浸泡10小时左右,使虫体入味。食前捞出装盘,淋上香油,撒上葱末。特点:鲜嫩糯软,似牡蛎味,有诱人的酒香。

蜂尸食品

蜂尸是指在蜂箱内及蜂箱前,蜜蜂工蜂、雄蜂成虫的自然死蜂,含蛋白质50%60%,多种维生素、激素、二磷酸苷、磷脂类及铁、铜、锌、钾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

我国古代就有人将蜂尸处理后制成蜂糕。现在生产的有蜂尸健美酥:原料:蜂尸粉46%,熟黑芝麻20%,核桃仁10%,瓜子仁5%,白糖15%,熟猪油4%,桂花、红绿瓜(切成小块)、香精适量。

制作:先用熟猪油与富强粉制面团,将熟黑芝麻和核桃仁一同研细后,加入瓜子仁,白糖、熟猪油、蜂尸粉、桂花、红绿瓜、香精等拌成馅料,而后包在面团中,用红外线烤箱焙烤熟食用。这种制品风味别具一格,可作食疗药物。在临床上对治疗胃肠溃疡、抗流感、止牙痛、气管炎、口疮、咽痛、风湿性疼痛,小孩惊风等有良好的效果。

对蜂尸质量的要求:必须是越冬期冻饿死亡、长途运输过程中产生热虚脱及事故中被压及溺水死亡的蜂尸,水分要求不超过4%,体色鲜黄,无异味,具有爽快的特有蜜香味者,方可用来制作食品和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