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标准工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体制构建

 奋斗小青年dsp 2015-01-24

基于标准工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体制构建

2015-01-23 魏俊超 中国工业工程师联盟
中国工业工程师联盟

提到标准工时,相信接触过生产管理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因为几乎任何制造性企业,无论管理水平高低,都会多多少少利用标准工时去进行生产管理工作。虽说多数企业都有在使用标准工时进行管理,但经笔者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遗憾的是超过90%以上的企业并没有完全理解标准工时的意义,更没有充分重视并利用标准工时去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造成了生产管理的诸多盲点出现。

那么如何透过标准工时去构建一个科学的生产管理体制,并且如何透过这种管理体制进行持续的生产改善活动推动,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建议如下。

1、企业应了解标准工时的意义

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是科学管理的最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工作,因为只有透过数据化的管理,才能够让管理人员识别并发现生产的绩效衡量是否合理。一家没有标准工时的的企业,会直接影响到业务报价不准确、工资工价制定不客观、人员设备需求评估不准确、生产计划排程不精准、生产实绩评价不客观、持续改善依据不明确.......等诸多关键事务。

2、从研发开始进行标准工时的制定

由于标准工时可以应用到产品报价以及人员设备需求规划,所以标准工时应当在新产品开发打样阶段就应当被制定出来,而非等到量产后再进行就为时已晚。因此,企业应当在研发阶段就要求相关的人员参与进来,了解产品结构、工艺,去进行评估分析未来的生产方式,进行标准工时的计算。当然,待新产品小批量试产时、第一次量产时,以及未来的持续改善后,都可进行标准工时的数据修正。

3、选用专业人员进行严谨的工时制定

制定标准工时尽可能要选择由非生产部门的专业IE工程师负责,因为他们会站在第三方的立场,透过现场的方法研究,找出最佳的作业方法,形成标准后,再进行工时的制定,这样会尽显工时之客观、可测及适用性。

同时在工时的制定过程中,专业的IE工程师会透过多种方法并用,如秒表法、PTS法、标准资料法、摄影法......去进行多组数据的抽样,以及必要的观测修正与工时宽放,最后透过与生产互相评审的方式,让标准工时数据更容易被落地执行。

4、利用工时辅助产品报价

在与客户的报价过程中,其中作业成本会涉及到人工费用的计算,透过工序别的标准工时计算,再增加一定比例的宽放,结合当地的薪资水准,即可清晰地反映出成本的表现,确保业务报价的准确度把握,避免因报价过高而失单,或者因报价过低而造成的亏损。

5、利用工时进行计件工价的计算

计件制工资目前仍旧是大多数传统制造业(尤其车缝行业)常用的薪酬计算方式,但有一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并没有引进专业的工时制定人员及合理的计算方式,造成了因工价的不准确而影响员工的贫富差距,困扰了生产管理。建议企业透过IE人员对工时的观测及宽放的给定,再结合异常工时的记录及责任归咎,可以实现上对得起老板下对得起员工的计件工资标准,避免不必要的劳资纠纷。

6、利用工时进行人、设备需求及负荷分析

企业为了追求产销的均衡及顺畅性,会定期性进行生产与销售间的协调会议沟通,产销协调会最关键的就是要通过工时需求去评估出生产能力对订单的负荷,以规划出人力、设备的需求数量,提前准备,避免生产的应对不足。同时在生管部门排程时,也可利用标准工时进行准确的开、完工日计算,让生产单位能够清晰了解并被落地执行。

7、规划基于工时效率的生产日报表

生产的实绩表现必须要能够被清晰表现,传统制造业讲究对投入及产出的评估,因此不管在规划任何生产日报表时,都应当考虑到投入工时与产出工时的比较,这个时候就会应用到产品的标准工时去计算生产效率。同时生产日报表也会对各类异常工时进行记录,以利于改善分析使用。

8、监控并定期组织效率异常检讨,推动持续改善

企业针对生产日报的实绩表现,透过电脑进行记录、汇总及分类,除了即时发现的重大改善机会要执行改善外,也可定期性由IE部门来组织进行效率异常检讨,透过检讨会的形式,让相关的部门针对不足之处解析原因,并给出必要的改善对策及相关责任人,最终由IE部门来督导改善对策的落实执行,实现持续的改善效果。

标准工时对于生产管理的强大表现,已在多数企业被实践并成功验证,如果您的企业期许透过标准工时去构建科学化的生产管理体制,一定要坚持于中高层对数据化管理的重视,同时也要由专业IE工程师去负责体制的规划,以及体制的推动落实全程跟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