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四部曲之三 艺术赏石

 爱雅阁 2015-01-25

【赏石四部曲】

《四之三》艺术赏石

                                                    /林维宽

既然走入赏石,我想有心学习的石友,对于笔者前面所述,约略已有了正确的赏石观。而这只是赏石基础与进阶的分水岭,如何走进真善美境界,迈像更臻完美的艺术氛围,则是蝴蝶破蛹而出,羽化成蝶的关键课题。否则行百里半九十,非但前功尽弃,也徒费时间与金钱,挂个虚名罢了。我们常说裤管湿了,进退两难,而笔者以为既已如此,湿透全身继续前行又何妨。决定取决于思考,坚持到底方有成。所以已经懂了,还要真的懂得,才不负自己当时选择赏石的初发心!

赏石之道进入展演的阶段,就是结合文化艺术的开始。从主题阐释意涵、表达精神,透过文化简而叙之。石名是赋予赏石生命的灵魂,可与朋友产生共鸣的语言。是赏石整体布局完善展演,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于赏析解说冗长,石名一如起首之名,一语贯诸全部内容。石名或许关乎个人文化修为程度,以及人生历练与见识,不会下笔取名不重要,起码懂得大山与丘陵的分野,明白湖泊与水塘的区隔,了解近山景与远山景的不同,知道飞龙与地蛇的差异,懂得主题内涵意境欣赏,低身就教于人,不是难事。石名依赏石各个类别有所不同,景观类以大地山水为主,搭配自然现象取之。有以意境咏怀(如渔樵唱晚或秋霜初晓),有以随形取意(如崇山峻岭或高峰瀑流),有以形色并用(如平湖春色或天山冬雪),或形意色兼用(如夏屿浪漱或秋山暮霞)等等。有了石名的赋予,简单扼要表达了主题演绎的精随,也盘起了石头春天新生的活力。形象类如人物、动物等大致以其性别、年代、动静、姿势为取名之先决条件,至于茅舍竹庐与砖泥房屋,或竹筏渔船与战舰炮艇等,务须留意其不同表征,以免虎猫不分。而意象、画面、小品取名方式大同小异,依其形貌取其意,依其内涵表其境,端看赏玩者对于作品欣赏的认知,和归属类别的程度,以上所列仅为参考。今天我们赏玩雅石,最终无非希望走向艺术殿堂。所以赋予石名也当含有丰富的文化韵涵,方能结合赏石本质特色。比如说鸟禽,静栖姿态可取~枝头鸣春或丹凤朝阳,而动态展翅则取~翱翔千里或大展鸿图等较具意涵的石名,我们常会遇到复选题,往往弱水三千不知取哪瓢饮而苦思挣扎时,可朝贴近主题、文雅大器的方向思考诠释,尽量避免使用直白通俗的字句取名。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文理学习科目有所差异,或因嗜好不尽相同,而觉词穷倍感吃力。可想我泱泱大中华,饱学诗书之士、典籍史册多如繁星,请益不难,就怕无心!

  我们知道,因为社会快速的更迭,外在环境的变迁,中西美学的交融,疲于应付的心灵,有了强烈解放桎梏的需求。赏石不再满足于一对一单调的方式,而是进化成三度空间立体层面的审美观,讲求赏石整体美感的表现。是故布局展演如今格外受到重视,它可使空间的装置艺术得到延伸。雅石融于生活,艺术得以升华,登堂入室,功效菲浅。布局之美经多年推广,已有立竿见影之效。虽然关于标准范畴,所能参阅的相关典籍少而又少,也无一定公式,但终有规律可循。 一石激起千层浪,匆匆数年,赏石前辈先进同心齐力,相互多所探讨、努力研究发展,历经无数次实际演练操作,不厌其烦改革,才得以综合出多种展演配套模式演出。毕竟知所省思向前,才有绵远成长的空间,知所探究深研,才会得到认同的验证。是故要如何延续赏石生命之路,合乎逻辑创意的发挥,在在不可少。反之流于形式,不思变革突破,终将陷入泥潭不复起。毕竟人天生都隐藏着喜新厌旧的心态本质,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避免的。

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空间装置艺术,兼顾大局整体环境,是非常需要重视的环节,本文在此暂先略过,另在下个进阶完整赏石篇文里,再详细为各位解说。我们如就赏石单一格放展演而言,是特别讲究细腻度,要求也相对精致的。自成一局时,主副间的流向、呼应、聚气,相互蕴藏着不可或缺的裙带关系,都是牵动整局,左右成败的因素。而配件、道具则有增减分数之效。流向走势关乎聚气,高低落差关乎呼应,前后远近关乎距离,颜色浓淡关乎轻重,大小比例关乎强弱,每一项互为犄角,攸关重要。张力太大,容易产生疲态,无法凝聚视焦;距离过近则显拥挤无章,难登大雅之堂。而为能亊竟全功,道具的取舍马虎不得。从水盘的形色、台座的制作、桌板的选择,盆栽的高矮,挂饰的搭配,小品架的比例,光源的角度等等,诸此种种考虑,不外 “调和”二字。而进行排列组合,要从突出雅石的角度,考虑空间大小,左右距离,高低落差,颜色对比,灯光明暗等等整体的运用与调整,如何合纵连横,一气呵成。毕竟多一样,少一项,多有牵连,影响甚巨。过与不及择其中,应可减少错误。再者必须注意的是,切忌迭床架屋,少用金属材质,避免堆砌排列,则磊落生辉,优雅大器。确定主题方向,有效为度,可助质感提升。反之风马牛不相及,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另一方面,常常相同的场景,也必须因石而异,且常因空间不一,必须因地制宜。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依样画葫芦,一味遵照一个模式而行,似乎流于工匠之制,缺乏气韵生动之势。反而造成雅趣不足,热闹有余。要突破瓶颈,创造艺术生命新机,端视匠心独运之法。有时一方意象形体,无须多余赘饰,就能充分表现出极具新潮的现代风;偶或赋首诗词,也能衬出文人墨客的形象;而一景秋屿夕照,适当加以点缀,则可坐揽千帆过尽之悠然……凡此种种,并非全然一成不变。一场风花雪月,许多心情故事,可以藉物移情。四季时序的轮回,感叹幻化无常,可以藉物抒怀。只有掌握精髓,视临场感受,随机而定。个人以为,在不悖离传统规范的原则下,适当跳脱束缚藩篱,走出胡同巧思创革,一如2008年初在柳设店,临时找不到素材,为求方便快速,大胆采用计算机诗图组合喷绘,效果前卫不同凡响,一时蔚为风尚,石友同好广为使用,至今迄未退潮。所以发挥奇想,勇于尝试,则能愈走愈宽愈远。

所以小小的布局展演,就是空间装置艺术的延伸。而这一切犹如口传之秘,教科范本亦付之阙如,难能提供学习参考。如何拿捏,全凭经验法则,多听多看,交叉灵活运用。一个看似简单的课题,蕴藏着深奥的学理。个中之道,非短时间内可以参透彻悟。而今布局既已成为赏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故培养美学修为,增进素养惟其道也。我们藉由赏玩雅石的本质,提升自我鉴赏能力,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深化赏石基础,是必须具备的先决要件。可是在此我必须呼吁,切切不能因小失大,忽略亊实根本。布局本身,只是艺术美亊的扩张,植入过多花俏的装扮堆栈,而旁顾了雅石主体的重要性,如此本末倒置抢了主角,一切将变得不堪入目。

有首诗如是说:野鹤听经寿自多,江鱼吞墨腹有诗。诗句言简意赅的告诉我们,闲云野鹤深山常憩,寺里经声传诵袅袅,野鹤久闻也如寺僧长寿。江河鱼游自在吐纳,沁饮江流倒余水墨,江鱼多喝如人饱学诗书。这首诗明白的表达了耳濡目染,常学常用之意。期盼大家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与时俱进、学以致用。我想假以时日,各位自当获益良多,胜出既往所学。(全文待续)

图片 

插图:古月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