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纯在南国: 好的投资与好的投机,我都挺佩服。个人觉得,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掌握规律后,能从概率上可以获胜的游戏。雪球上分为几个类别,很多人彼此嘲笑对方策略,个人感觉没有太大必要,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规律,能够长期成功就好。 个人分了几个类别,按照我自己认为的档次从高到低排了个序: 【0.能够影响宏观政策,影响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经济政策的征订及发出时间点等 一个政策可以令一个版块涨50%,也可以令一个版块跌50%;】1. 能够深刻洞察企业,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运作方式的投资者 巴菲特无疑是集大成者。但他不仅仅只是个投资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投资企业施加影响,比如被人津津乐道的华盛顿邮报,作为董事,他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帮助该企业。又比如他也曾多次更换下属企业的管理层,甚至在企业出事的时候自任CEO解决问题,比如所罗门公司濒临危机时做的那样【这就是巴菲特比彼得林奇等人高明的原因】。 他完全掌控收购企业的股利分配方式。如果只是普通投资,也常常可以施加重大影响。 虽然巴菲特也有失误,但是长期看他投资成功的比率很高,而且他的投资没有天花板,即便成长到现在这样大的规模,也能保持不俗的成长。 不过,一般人很少能够具备对企业和行业如此高的洞察力,以及管理运营大型企业的能力。 2. 高超的技术分析者 以大奖章基金为代表。通过对股价,商品和外汇等诸多市场的运行数据进行大量挖掘,从中发现可以套利的机会。 但是考虑到掌舵者是数学教授以及该基金的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要想具备如此强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实在太难了。 3. 短期把握企业发展趋势的价值投机者 以彼得.林奇和波顿为代表,通过对企业的充分调研和挖掘,提前掌握企业和行业变化动态信息,适时进入,顺利变现走人。这需要仔细挖掘行业变化的蛛丝马迹,了解企业背后的运作规律,但是这类资金的管理很不容易,需要付出极大劳动。 4. 成长股投资者 不大在意当期企业的估值,而是看中了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买入这类公司常常短时间就能改变命运,比如曾经的微软,谷歌,腾讯,百度等等公司。 5. 成功的套利交易者 在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后,对企业并购重组套利有深刻认识的人士。比如善于挖掘壳价值的重组股,把握企业收购价的套利等等人士,做得好,他们的收益率很非常惊人。 比较初级的是A股打新,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有充分的数据支持,属于低风险中收益的投资渠道。 6. 以公司的净资产和往期盈利为基础,股价相对低估而买入的价值投资者 以格雷厄姆和他的一些弟子为代表,通过买入一组此类公司,等到市场价值发现后获利抛出,再换入新的公司。 7. ETF投资者 认为自己没有投资方面的特别之处,直接投资ETF指数基金,长期来看,也能获得一定回报。 8. 伪价值投资者,伪成长股投资者,伪技术分析者 大部分的市场参与人士。 先说伪价值投资者。 有很多人,买入了市场上的低估公司,但总是希望他一买就涨,不涨就大骂市场无效,市场管理者无能。试想下,只要企业正常合理发展,难道企业估值会到2倍PE吗?如果真的企业估值继续下降,大不了更多的买入就是了,埋怨市场不能及时股价发现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些人,买入了市场的低估值公司,但是只是重仓一两家,结果看错了企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仍然输的很惨。这类人也很多。他们输了之后就埋怨价值投资无效,其实并非无效,而是自身眼光不够,同时没有做合适的行业和地域分散罢了。 伪成长股投资者就更多了。他们可以找到企业发展的无数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也有很多公司股价确实短期内一飞冲天。但是能够持续成长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找到这类企业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绝大多数人是不大容易看清行业发展规律的,因此失败也就不足为奇。 伪技术分析者就更不必说了。他们从来没有足够的数学分析,进行过足够的数据统计来发现价格波动的背后规律,而是简单的看一下技术指标就以此为指导,至于这些技术指标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市场检验完全不了解。因此他们的失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个人对自己的评估属于5和6,但要想继续往上升就不容易了,除了提升自己没有好的办法。千万要提醒自己,不要强制升级,否则升级不成反而掉到8就更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