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李泽厚公开课(上):道德为何?

 乐乐1108 2015-01-28

【风云】李泽厚公开课(上):道德为何?

2014-05-21 作者:李泽厚 上海观察

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的4堂公开课都结束了,上海观察摘录了此次公开课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有需要全文录音的读者可以发微信至公众号“上海观察”留言索取(需留姓名+邮箱号)。



5月9日、12日、15日和19日,李泽厚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开了4堂公开课,所探讨的是伦理、道德、人性、善恶等现代生活中较少深思的内容。先生此来颇有点“一诺千金”的意味:2009年他答应华东师大的杨国荣教授和朱志荣教授到华东师大,2010年,2011年,2012年,两人又多次都邀请,李泽厚笑称“怕今年再不来的话,以后来不成了”,于是有了这次的公开课。


用李先生自己的话说,他为公开课至少克服了两大困难,一是身体方面,24小时的飞行、时差调整,对于一个年过八十的老人而言都不轻松;另外先生一再强调自己已经多年没有上过课堂,也因此,这几次上课前夜先生都需要吞服安眠药才能睡下。


第一讲:回应桑德尔:公正与选择


人类普遍的规律是抱希望越大的人失望越大。


我的课程我不准备作讲演。我原来设想的是一个小型的交流会,十几个人,交流一些问题,集中讨论一两个。第一,不求一致的意见,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求。但是希望能明确几个问题,提供大家(包括我)继续思考的方向。


与桑德尔的同与不同


《回应桑德尔及其他》这本书,我带的是香港版,其中justice由以前的译作“正义”改成译为“公正”了。我为什么要改?


刚才有人说,如果是正义的义的话,它就是带有一种天理,是预设一个理;公正的话,则更多地是通过社会上的一种商谈、协商来达成的。这是非常简明扼要的一个解释。而从我自身而言,主要是“公正”这个词好像更加理性一点,而“正义”的情感性因素多一点。


你们来的人,之前要求先看了我和桑德尔的书,那么我跟桑德尔到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我们都肯定市场需要、市场价值。但是票房价值不等于艺术价值,是不是?最流行的书不一定是最好的书,时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赶时髦是虚荣加愚蠢。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好那就是最好的,不一定。桑德尔讲过,贪婪是一个很不好的东西。但是贪婪是不是道德?恩格斯讲,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那恶到底是不是道德?恶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牵扯到关于市场,关于赚钱的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恶,是不是尽量避免?


桑德尔讲过命名权。很多学校有逸夫楼,这是命名权。捐钱,就起了一个名字,那么多科学家,并没有命名呀,比如华罗庚、杨振宁,这是道德还是不道德?


我跟桑德都承认市场,也就认为市场价值是好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对这个市场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恐怕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桑德尔在书里面讲,美国那些开国元勋都希望美国不是工业国,他们希望避开工业国,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但是美国恰恰成工业国。这个问题就是市场评价的问题。

我们还有相同的地方是反对完全的自由主义。我们都不满意功利主义或者自由主义,希望追求超出这两个东西的一种伦理学。现在美国很流行的,是讲美德,虽然他所说的美德我跟他讲的恐怕也不完全一样。


功利主义的是与非


我想拿胖子堵电车来救5个人来举例,功利主义认为是可以的,因为你牺牲一个人,然后救了5个人。


在我看来,作为司机和作为旁观者,这两个人参与对这个事件的参与程度是不同的。


伦理所讲的就是义务,是责任。作为旁观者,要遵守的是社会一般规则,他没有义务去推胖子以阻止损失,他对这个事情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假设是司机,如果在他职业守则中有规定,应尽量避免死伤,那当然司机就应该选择死伤一个人保全一个人。但假设那一个是亲人,是自己的老婆,爱人,或者是子女,甚至是父母亲,那怎么办?这是很大的问题,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套具体问题,肯定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景来处理。

我讲过不能屠杀无辜百姓,所以南京大屠杀,那是严重的罪行,纳粹集中营也是严重的罪行。那炸广岛涉及无辜老百姓呢?这个问题在美国争议是极大的,很多人认为广岛投了一个原子弹是绝大的错误,道德上对日本人是有罪的,有很多大人物都这么认为。但是我是不赞成的,这些要具体分析:因为不投原子弹,日本人那时就“宁要玉碎”,当时美国在太平洋打得非常辛苦,一个岛一个岛的夺岛战争,死的人也不少。

炸广岛在美国争议至今很大,在某种情境下应该怎么做,这是不是能够用一个功利主义标准或者自由主义标准就能够决定?我对这个是不同意的。不能因一个非常抽象的一般原则,把具体问题上有很多中间环节略去。所以我讲我主张历史地、具体地来分析任何一个道德问题,而且要掌握一个度。

例如分洪。洪水来临,要淹掉一部分村庄,虽然事先可以警告,让人撤离,但是财产损失了,有人会想那我的财产呀,我不能凭空的损失,那没办法,因为我是讲最高的至善不是上帝,也不是理性,也不是天赋人权,也不是人人平等,而是人类的生存延续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一方面我认为功利主义还是比较有益处,特别在社会措施的制订上,那他的确是从大局着想,为绝大部分人着想。所以这方面我跟桑德尔是相当不同,因为他首先就是批评功利主义。


船上杀人案的道德追问


再来谈那个著名的船上杀人的案子,4个人在海上,为了活下去,其中3人把羸弱的孤儿杀掉吃了,坚持到获救。回到人类社会,判决是死刑,但是最后是国王赦免了,只服刑六个月,这个案件大家怎么看?


在大家的讨论中,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三个概念:经验、先验和超验。我们讲天赋人权,人生来平等,这到底属于什么?这个观念怎么来的?真正是天赋人权吗?天是什么?西方是有宗教权的,所以我经常讲,到现在为止,不管大小哲学家,像康德也好,桑德尔也好,到罗伊斯也好,我觉得他们都没有背离他们的传统,它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它就是上帝。有些人似乎也不信上帝的,康德一生也没进过教堂,他显然不相信有个上帝在那支配,但是我始终觉得有上帝的影子。

中国跟西方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一个是一个世界,一个是两个世界。《由巫到礼》是我12年前在香港的一个讲演,我在里面提出,西方始终有两个世界,他有超验、有先验产生,有一个超越这个世界的另外一个世界,而且那个世界比这个世界更加重要,更加本源,真理就在那个世界。但是我是不赞成有一个超验的,先验的世界,天赋人权?我想是人赋人权。这个以后再讲,涉及宗教性道德。

如果一个人的钱,一个选择是养活五个非洲的儿童,另一个选择是养活80岁的老母亲、老父亲,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为什么会做这个选择?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情理结合。这个情本身是有价值的。回到船上杀人案,中国讲合情合理。所以有将功折罪,戴罪立功。当然合情也并不是不讲理,因为他讲的理是超越某个规定的、法理的、或者是一般的制度的理。


第二讲:人性,道德的心理因素


上一讲的讨论很激烈,没有关系,学术上就是需要多元。


道德心理有三种因素


船上杀人案,让我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看的一个日本的电影。描写一个家庭,父亲、母亲、孩子,其乐融融。过了很多年以后,儿子发现父亲是被他母亲杀死的,是为了另外一个男人。怎么办?那个剧情描写的是他告了母亲,判死刑而且执行,就这么一个电影。儿子跟母亲感情非常好,跟他父亲感情非常好。当时我想,如果在中国发生,会怎么样,告还是不告?


只有两个选择。很多人表示不告。假如别人杀了你父亲告不告?肯定告。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我为什么讲情本身有价值,我主张提出一个和谐高于正义。西方把正义作为最高标准道德,我不赞成这个观点,但是我最后讲和谐高于正义,但必须在公正基础上,这是以后要讲的两种道德的问题。


人的心理,作为一种道德行为的心理,这里面有几种因素,其中一种是情感因素“对不对”在起作用;一种是理智因素在起作用:我决定要这么做,我这样做是对是错,或者是善是恶?


道德是表现为行为的,道德必须是一种行为,而这个行为它有一种心理作为他的基础。道德心理上的几种因素:理性的认识、意志力量以及情感,到底哪一个是最占主要?


康德是强调理性的,亚当斯密、叔本华是讲同情的。后者强调同情心是道德的起源,理性不过是工具;康德的意见恰恰相反,只有理性才算道德,同情心不算道德,到现在为止这个争论没有停止。我是康德主义者。但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这个道德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道德的心理特征是什么,是同情还是理性的意志?


比如911救火队员,我去救火了,我到底什么力量时候让我去救火?恐怖分子,牺牲了生命去做事情,当然有人认为恐怖分子不道德,这到底算不算道德层面的问题?从道德心理方面来讲,到底什么推动我们做道德行为,是同情,是感情还是理性,还是因为某种观念。


有人说同情心是动力,那就有另一个问题:动物也有同情心啊,那动物有没有道德呢?有学派提出说人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人的所有道德行为动物都有。大家同意不同意?有人又说了,动物没有观念,所以没有善恶观念。究竟该怎么认识?


真正的道德是理性的


在探讨中,有两派,一派情感派,一派理性派。这个问题就牵扯大了,因为什么是理性,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本书里,我就看到对理性有十几种解释,而什么是理性,人的理性到底从哪里来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哲学。


而且,在我看来,生活观念算理性,意志力也算理性,但这不一样的。例如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抢糖果,要学做人,动物没有这个,这说明道德是一个行为。所以我比较赞成它是理性地来主宰和控制情的这样一个特征,所以我把它叫做理性的严谨。想吃糖是不是本能呢,他就想吃,但是你硬要规范不能吃,不能抢别人玩具不要打人,为什么?就是要你有一种规范,至于这种规范至于合理不合理,先不作谈论。


那主宰人的这一种行为,而且主宰自己的这种欲望,甚至主宰自己的生命,这是道德。


真正的道德恰恰是理性的东西,压制了自己感性、自己的幸福快乐,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比如你要去会一个好朋友,很想立即到哪里,但看到红灯,不闯。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意志是一种最核心的东西,即康德讲的绝对命令。但没有人做过这样一种解释,康德讲的那个绝对命令恰恰是一种心理结构,而不是一些具体规则。他们举了四个例子,讲人不能自杀,人不能说谎,人要帮助别人,自己也要努力。他认为是绝对命令,每个人都得实行。


但是关于说谎不说谎的问题,是争论很大的。因为按照康德不说谎是个绝对命令。那么敌人抓到你,要你招供,你招供反而是道德,你不招供反而是说谎。那行吗?


因此,不说谎作为人类群体存在,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它的普遍性不太大,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康德是有错误的,只能说它作为一种心理结构是绝对普遍的。我讲情理结构。情理结构不是自然方式,它是要经过人的训练培养出来的,所以意志力是很重要的,要培养人的意志。你怎么能决定做一个事情?孟子讲“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你才能成为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你要下定决心干的事,我就是决心要这么做,所以意志锻炼是非常重要。


军事训练,锻炼人的意志。包括体育锻炼,不仅锻炼身体,它锻炼意志。意志力是需要培养的,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教育。所以这是人生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我”不是因为我同情我在办这个事情,“我”是觉得我应该这么做。

 

善恶观是不断变化的


什么叫人性?人性不同于动物性,但人又是动物,你不能够脱离开动物,他不是机器。那是什么东西?人性也好,我们分了三等,认识方面的,动物为什么没嗅觉,动物为什么没有逻辑学,动物为什么不能认识世界,人为什么可以,动物也可以认识啊,它有感官啊。为什么人能审美?牛对着红布,它是有本能反应,他没有审美。而且在能力方面,人有自由意志,自己决定自己,我就是应该这么做。


文天祥有一段话,举的是在历史上许多个牺牲自己来完成“天地有正气”的例子,他自己也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是真正的道德。这些道德靠什么?靠情感吗?动物能创造吗?动物自杀的事件也有,那是道德吗?所以为什么人有道德?就是意志力。

   

意志行为,就是我该做的我就能做,不管什么能不能,就要做,我要去面对敌人,你怎么折磨我,我就是能做到,这当然是最了不起的。所以观念跟着意志力量,意志是理性,生活观念也是理性,这两种观念又是什么关系?这里面区别还有一个情感。


好恶之心就是情感,所以好恶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好恶之心和是非之心,认识情感,而且培养意志力。


善恶观念,是很复杂的,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善恶观念是在变化的,100年前,男女是没有办法自由恋爱的,100年前,丈夫死了,女的就守节,安徽现在保留了很多当时的贞节牌坊,这也是道德问题,但到现在还是道德吗,观念变化了。


(注:本文仅代表公开课上李泽厚先生的观点。本文编辑:谢飞君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上海观察
(微信号:shobserver)

添加办法:微信“通讯录”-“添加”-“查找公众号”-“输入上海观察”-“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