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汤剂正确煎服知多少

 娴瀞 2015-01-29

进入秋冬季后,随着天气转冷,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也会越来越多,那么,中药汤剂应该怎样煎药,煎煮多长时间合适,应该怎样服用,是否需要忌食?面对患者的疑问,基层医师准备好了吗?
煎药前准备及煎药方法

器皿选择 煎药器皿一般选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不能应用铁锅、铝锅或铜锅等金属器皿。明朝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时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疗效。有的经过长时间的煎煮给药液带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和呕吐。铜器和锡器锅可煎出微量的铜离子及锡离子。目前,有些中药成分尚不清楚,用铜、铁具煎药时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尚难估计,因此不宜采用。


煎前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如果是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就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物一指高左右即可。
煎药方法 煎药时,前人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满火煎谓文火,急火煎谓武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再用文火。同时,要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如解表药与泻下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其火宜慢,水量略多。发汗解表和理气质地轻清或芳香挥发的药(如苏叶、菊花等),水沸后再文火煎10-15分钟即可;矿石及贝壳类质地坚硬的药(龙骨、牡蛎、鳖甲等)应先煎15分钟,然后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质地黏腻滋补类的药(如黄芪、当归、熟地)水沸后再文火煎1小时左右;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等),为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应先单煎半小时,滤出药汁,然后与其他药共煎服用;黏滞性高、易糊地的药物,或带小毛刺、服时易刺激咽喉的药物,或煎后易使药液混浊的药物(如赤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应包入纱布袋,再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不能煎的中药(如阿胶、蜂蜜等),只能烊化(另蒸使溶化),待其他药汁煎成后加入,微微加热搅拌,溶化后再服。

一般来说,煎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要先用凉水泡20-30分钟。第二步:开始煎煮第一遍,先用武火,开锅以后变成文火大约再煎煮30分钟左右即可。第三步:篦出药液,再煎煮第二遍。第四步:第二遍煎煮完后,两煎对匀,一般分为两次服用。


注意:如有“先煎”的字样,应先煎煮30分钟左右,再放入其余药品;如有“后下”的字样,应在出锅前5-10分钟将药品放入。如有“包煎”的字样,应用纱布包裹起来再进行煎煮。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二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钟。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正确服用中药汤
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来说,病在心、肺部,宜餐后服;病在膀胱、肠,宜餐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
空腹服: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1小时或晚饭后1小时服药。凡滋补类汤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餐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延缓衰老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药性,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注意:无论餐前还是饭餐后,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幼儿或呕吐患者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小儿服用中药汤剂,宜采用少量多次喂服的方法,要注意避开喂奶和进食的时间1小时左右。一般选用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1小时、睡觉前4次喂服为宜。对小婴儿可分多次代水频服,服完1日的剂量即可。
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服药前应喝一些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泻药、驱虫药在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
服药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凡属理气类药,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宜热服,如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凡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如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服药剂量 一般来讲,每次以服用 150 ml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发热患者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患者,服药量应少些。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1/5,1-3岁用成人药量的1/4;4-7岁用成人药量的1/3;8-10岁用成人药量的1/2;>10岁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
服药时间 一般汤剂1日分早晚2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用3-4次。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发汗药可加服2-3次。对于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则应根据病症合理选择。
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性病的患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患者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
专家提示:中药汤剂煎熬与服用纠弊提倡使用中药饮片,不提倡中药提取物的使用,还中药汤剂“庐山真貌”。
不宜直接煎熬,煎熬前必须用水浸泡15-30分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有利于药物间协同作用的产生。
煎熬时,不得草草了事,需要特殊煎熬的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古法使用。
服药后必须半小时之内不能饮水,以防药物浓度稀释,作用效果降低。
对于中药汤剂实在难以饮用的患者,如小儿,可以熬成单糖浆使用,或者选用中药配方颗粒。但是,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必须遵循以下使用方法,效果才能明显:将颗粒倒入容器中,加入少许温水,用筷子搅成糊状,10分钟后用温开水溶解,容器封闭20分钟后,再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