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尖下流淌出了不一样的幸福

 scmm 2015-01-30



笔尖下流淌出了不一样的幸福



2015-01-06

肖盛怀
教育时报




批阅,与青春同行


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我觉得阅读学生的随笔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把一个班集体带好,必须做到“知己知彼”。随笔让我对整个班集体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就不会盲目地发号施令。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对他们了解得非常深,才能对“症”下药,切好每个学生的脉;才能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每天阅读他们的随笔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随孩子们的喜而喜,随孩子们的悲而悲。我感受着他们心灵的涌动,也甘做他们的益友,烦恼时听他们倾述,给他们指引方向;成功时为他们喝彩,给他们提出目标。


我把自己完全地投入到了孩子的世界中。刚开始,或许会对孩子的言行、思想等有些不理解,但随着“共写”的深入,班主任会真正地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指导,向崇高迈进


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生活,我觉得很重要。在2005届学生中考作文备考时,很多学生说,不会抓细节,更不会写。我说,那我来写。于是,我把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瞬间连续写了7个,告诉他们只有活得精彩,才会写得精彩。


除了写这种下水随笔,我还会在随笔的批阅过程中,发现了比较好的选材之后,写同题材的随笔,让孩子们两相比较,从中悟出记录生活的一些基本的套路。


最高层次的就是在思想上引领孩子们了。2005届有个学生中考前写了篇文章大骂以前的班主任。大意是那个班主任因为年轻的数学老师教学业绩不好,想换掉他,于是就召集几个优秀的学生开会,要他们期中考试时尽量考差点,这样就可以到校长那里去要求换老师了。


后来数学老师的确被换掉了,学生感到很愤慨。快毕业了,孩子就写下了这篇文章。看到这篇文章后,我惊讶于这孩子居然能写如此流利的文章,因为他以前的文章从来都写不好。于是我要他记住写这篇随笔时的感受,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写作状态。


然后告诉他,这个班主任的确有问题,但要学会理解。他也是为了提升孩子们的成绩,只是他太极端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平息心中的怒火,再写写这篇随笔。后来孩子在我的引导下,两次修改随笔。最后的文章,我们办公室的老师看后,都感动得流泪。


孩子心中的那种善良被激发,他的文字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他个人也得到了情感与道德的升华。


交流,让品味提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10岁以前的孩子崇拜师长,但是到了10岁到20岁进入一个心理上对父母、教师轻视的年龄,瞧不起师长,他们崇拜电视明星、歌星。这个时候,我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呢?


当孩子不愿意与我们谈话的时候,当我们的说服教育没有效果的时候,而你又实在是特别想跟孩子说,那怎么办呢?写信!把心里的话写下来,交给他。


但是您千万别问他看了没有或者看后怎么想。孩子肯定会看,但是看了之后很可能什么也不说。您如果又有什么要说,可以继续写第二封、第三封。


孩子有可能在某天对您说:“老师,您的信对我帮助很大,感谢您!”我每月坚持给五六个孩子写信。还有一些特别的孩子,我就专门给他们写信,有时写得很长。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文字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


最常见的交流就是在随笔中的点评了。在点评学生随笔的时候,我一般喜欢从内容上、思想上去衡量。我在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对于那些随便写的学生,我也随便地评;而对于那些认真写了的学生,我总是十分虔诚地与他们交流,并一定要达到让别的同学羡慕的境界。


坚持,给精神一个归宿


把写随笔形成一种习惯,让它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你会觉得自己在改变,精神在提升。漂泊的灵魂因为写作有了一个归宿,也就是说,有了一个精神的后花园。


说说我们的班级日记吧。班级日记人人都写,每天负责写的同学在晚自习前找我,与我谈一天的经历、心情、观察、感悟等,确定写什么。然后睡觉前写好,第二天早上交草稿给我。我简单地看看后,进行一些篇章结构的指导后交给学生誊正,接下来就在班上张贴展示。


班级循环日记给每个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也给了我与每个学生谈心的机会,两全其美!


当随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都会改变。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么多年随笔的写作让我逐渐感悟生活,与孩子一起成长,享受教育。而它的益处在孩子们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我班的学生总是那样阳光,总是那样开心。


2005届有个全校最差的学生,我给她写成长记录5个月,最后她还是离开了。我将这些文字全部送给了她。回家后,她先是跟随姑妈到武汉学服装设计。以她那样的基础,如何能行?


她很快就回来了,去学了一年的电脑,后来在一个工厂上了班。2006年开年后,她居然去幼儿园做老师了!我知道这是受我的影响。说实话,我当时有些感到惊讶,真的,一个准备走南闯北的人,能因为我的影响而静心幼儿教育,听说还是那个学校最负责的老师。


我不愿意她加入教师队伍,因为她的性格真的不适合。但是,当她来看我时,服装、言谈举止都判若两人的时候,我才知道,教育如此的神奇。她接到我的那本成长记录后,就开始写日记,只是没有给我看。


记得,离开学校的时候,她对我说:“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当时我对她说:“我并不希望你如何,只是希望你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罢了!”现在,她自己与人合伙开了间美容店。


不知道她的明天会如何,但是,她的惊人的转变,让我觉得随笔的作用不可思议。


坚持,给精神一个归宿,灵魂就有了寄托。在这种情况下,随笔往往可以创造出和谐的境界!


成果,将精彩延续


在随笔写作的平时,要重展示、交流与互动。每年给学生编辑随笔集子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些年来,我给学生编写了几本随笔专辑,又叫成长档案吧!网上网下,反响很强烈。


第一本《情系初三》由李镇西老师作序,第二本《一起走过的日子》由赵登亮老师(网名水易)作序。其余的还有《感动三班》《难忘的2006》《瞧,我们B班》等都让我们的故事得以延续,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随笔故事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因为往届学生的经典故事在现在学生中流传,所以当文章中的主人公出现在班级的时候,产生的轰动真的难以预料!


记得在2006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将我的2000届毕业生请到班级上开学第一课,场面非常的热闹与感人!将优秀的随笔传递,让精彩的教育故事与生活延续,何等的美好!


还有,我们的每一本随笔集子出来后,对外班以及下届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们循着学长们的足迹,感悟人生,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这些集子就是希望在日后某一天能勾起孩子们的回忆,想想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想想我们曾经共写随笔的日子,想想我们曾经拥有的故事。对他们来说,那或许会是一份温馨与激励,说不定他们会自觉地投身到日常的随笔写作中去,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与精彩。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希望,我更多的是希望这些集子能将亲情与友情、同学情与师生情进行延续与传递。当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时刻,他们重新翻起这本册子,或者,他们的亲人、朋友读到我们这些文字,那一份激动与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或许,这些希望只是我个人美好的设想,但是我对他们真诚的祝福与美好的希冀却长留在心中。或许他们会永远地忘记,也或许他们只会偶尔想起,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永远记得,有那么多可爱的孩子曾经陪我度过了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


我也会永远感激,有一群热情的少年曾经与我共同感受随笔带给我们生活的享受与情感的成长;我会用清晰的头脑将孩子们鲜活的笑脸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每年编一本集子周期太长,现在,我开始两周出一期班级报纸,这样,学生们参与的劲头就更足了。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随笔是班级文化的载体,随笔指导就是围绕我们班级的核心文化来展开的。指导、交流,让孩子们学会做人;温情、感动,让孩子们珍爱生活。

  

时至今日,2005届的学生(我最早进行试验的),据我了解估计有近一半在坚持写日记,我很感动!试想,一个坚持进行“道德长跑”的孩子,精神能不充实,生活能不幸福吗?

  

我每天就是给学生批阅随笔,发现精彩的就指导写成作品收录;发现情绪上、思想上有些问题的,我就与他们探讨,引导他们;发现家庭中存在影响孩子成长的,我就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


发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的,我就去协调……每天就做这些事,很充实,很幸福。没事做,我就在班级转转,站在教室里就是一种幸福。我每天都与学生谈心,他们的喜怒哀乐我都了如指掌。


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做相册、写信、拍照等,给他们留念为他们庆祝。还有班会的设计、集体活动的导演以及班级事务的参谋等,都是我与学生一道在做。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师生之间如家人一样和睦、亲密无间。学生毕业时,我给他们制作毕业相册,建立网上家园,让他们保持联系。


作者档案:

肖盛怀,全国知名班主任,教育硕士,湖北省首届十大新锐班主任,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全国班主任研究会创立者,“班主任养生说”首创者与实践者,“教育专业写作”的实践者与倡导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