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别让“歪嘴和尚”念歪了——漫话春节-- 老骥伏枥

 老北京的记忆 2015-02-01

*老北京杂谈兼“有感而发”

“经”,别让“歪嘴和尚”念歪了!春节腊八粥

——漫话“春节”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俗话说“送信的腊八粥”,早晨喝完腊八粥后,开始泡那“腊八蒜”,这一切预示着“春节”即将到了,记得儿时自这一天起,那各家各户的人们可就开始忙活着迎接“春节”啦!眼下,虽然丝毫看不到人们昔日过那“腊八”的情景,几乎看不到人们准备迎接春节的气氛,但是那巨响鞭炮声却一天比一天多了,特别是按有关规定“不限放”的五环外地区。最近,我听到有些老人议论说,“这炮摊儿又快支上啦”,意思就是那些售卖鞭炮的“大棚”又要出现一些街头了。言者大多不是怀着喜悦心情,而是厌恶和担心的心情,包括我在内。因为那扰民的巨响鞭炮声又要集中响起来;正在变好的空气和环境又要遭受污染,因为那些没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就拿我住的这个五环外一个居民小区看,几乎只要雾霾天儿一过,刚迎来晴朗天空,立刻就有人放鞭炮!对一些放鞭炮的熟人提到污染问题,他振振有词地说:“污染和放鞭炮没关系!不放鞭炮不是照样有雾霾天儿吗?”嘿!他倒有理啦!每年春节即将到来时,一些媒体开始发表文章,如果是作者抄录一些昔日的资料,这文章倒是也能多少使人感到有兴趣儿,即便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是如果一些“专家”要是信口开河,特别是专门围绕鞭炮“做文章”,那可就不定又惹出什么祸!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我从小就盼着过春节,可不是为了大肆放鞭炮。春节的特征,也绝不是从除夕夜到农历正月十五无休止地放鞭炮!我喜欢的是那春节前后,特别是春节期间的那种祥和、喜庆、温馨、欢快的节日气氛。人们都知道那首流传多年的过春节歌谣,叙述了从“腊八”到正月初一,每天应该干什么。但是事实上,人们只是大概其遵循那“过节规律”,如果真“墨守成规”,那工作人员就要天天“请事假”了。

我至今怀念昔日儿时那北京城里的过春节气氛。“腊八”,就要喝“腊八粥”,那时候的“腊八粥”用料要比现在多得多。虽然自新中国建立后,用“腊八粥”供佛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是那些家庭主妇凌晨就起床熬粥,而且天亮后,邻居互送“腊八粥”的和谐、热烈气氛,似乎就已经掀开过春节的“序幕”!如今,这情景已经消失了,那封闭的楼房,把彼此不往来的住户昔日那种“热情”早消磨尽了!据说那些仍住在平房大院的住户,也基本不讲究这些了。所以“腊八”这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那时候,也就是从腊月开始,可不是街头巷尾多了卖鞭炮的,而是多了卖“年画儿”的店铺和大棚,多了走街串巷卖“年画儿”的小贩。我还没上小学前,每逢腊月就和一些小朋友经常跑到住家附近一些“大棚”,看悬挂着的一张张“年画儿”,而且特别喜欢看那些历史故事的“年画儿”,指指点点彼此猜哪张画面故事出自哪本儿书。往往这时候,人们就开始买“年画儿”,但是要等扫完房再张贴在屋子里。我家曾根据我的爱好和父母遵循的传统习俗,买一些“年画儿”,如《吉庆有余》、《百子图》、《包公打銮驾》、《武松大闹鸳鸯楼》、《武松打虎》、《江上渔歌》及根据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等故事情节绘画的“四联儿”年画儿,等等。年年变换花样儿买。有的“年画儿”春节过后我舍不得扔,就保存起来;喜欢画画儿的我,也经常用彩笔照着一些“年画儿”上的人物画画儿,画“包公”、“武松”等人物,“画技”还经常受到大人们夸奖。至于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即人们所说的“过小年儿”,那春节的浓烈喜庆气氛就开始了!我特别喜欢听邻居中那位天津籍大妈在腊月二十三那天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咱们过小年儿”,那天津话韵味儿不仅透着那么亲切,而且那么欢快!接下来,家家户户开始了扫房、蒸馒头、买年货、贴窗花儿或年画儿、炖肉等一系列规律性的过年准备活动,无一不透着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

关于春节放鞭炮,我曾经发表过文章,就懒得重复了。总之,我记忆中就是从除夕夜开始,断断续续在胡同里响起鞭炮声,响声不大,只是点缀过节气氛。就是在除夕夜12点钟,也只是有个别人家燃放整挂的鞭炮,但是北京城里绝对不是处处是震耳欲聋的、无休止的巨响鞭炮声,就像打炮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五(破五)一过,基本没有放鞭炮的了。特别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不同家庭生活条件的孩子们,提着不同价钱买的纸灯笼。价钱最便宜的,是5分钱一个的灯笼,就是在椭圆形的竹签儿做的架子上糊一层红纸,里面的一条木板儿上点个小蜡烛,那透着红光的灯笼,就是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的孩子们的最好享受。当然,依据个人家庭生活条件,一些生活条件好的孩子,各自买一些档次高的节日花灯。“灯节”(元宵节)那天晚上,胡同里、院子里、街头巷尾等,都是闪着红光、充满喜庆气氛的“花灯”!我记得这天晚上基本没人放鞭炮,特别是狭窄的那些胡同里,如果燃放鞭炮容易引燃纸灯笼,这个道理连孩子们都知道!

过了“初五”,标志着“春节”过了,我们这些孩子就盼着“元宵节”,过了“元宵节”,就盼着下一个“春节”了,就这样大家总是怀着期盼、喜悦的心情盼过年、欢欢喜喜过大年!

如今,我就担心似乎是春节唯一标志特征的“放鞭炮”,总是战战兢兢地念叨着:“今年春节放鞭炮可千万别又像‘打仗’那样,巨大的响声扰得人们生活不踏实、晚上睡不好觉!一些人随意地、不讲道德的燃放方式,千万别酿成事故!”这哪儿是过“春节”呀,简直是“过关”!特别是从除夕到农历正月十五,五环路内外全不限放,也就是说连续15天,大家可以可着劲儿地放鞭炮!对于那些声音很“弱”的什么“防止空气污染”、“注意燃放安全”等提示,那些没有道德的人,只是左耳进右耳出,丝毫不起作用!就像相声大师马三立老先生所说的“逗你玩儿”!

作为我来讲,近些年很少看电视,包括“春晚”节目,更怕在电视中看到一些“歪批三国”的主持人和信口开河的“观众”!如那位说中国人过春节的除夕夜传统习惯是必吃“芹菜馅儿”饺子的老师傅,那主持人也特意补充说明“吃芹菜馅饺子是为了‘勤劳发财’”的节目!几辈儿老北京人都不知道这“传统规矩”,所以听了这样的“老师傅”的“话”特别受刺激!

总之,我认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应该适应时代前进的变化,但是如果让“歪嘴和尚”把过节的“经”念歪了,那是可悲的!如果民族传统节日过“走了味儿”,那就不是“传统节日”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