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课题,因获得中国科技界的桂冠“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引发舆论大哗,围绕他的批评、质疑集中在几点:大奖得主脱离科研一线十几年、成果重复“云计算”无创新、论文引用情况表明缺乏国际影响等。面对质疑,张尧学1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公开回应,表示已将原型成果的视频公布在网上,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视频去深入了解。 真金不怕火炼,张尧学公布的视频自然不会被质疑者放过。2月1日,网友羽矢在新语丝发文指出,“透明计算桌面系统”的客户端“盗用”开源软件。文章称,这段视频中的平板、手机上,有如下英文提示:“Direct, Swipe Pan: Swipe to pan around.” (10分24秒平板演示及10分48秒手机演示),“Establishing handshake Please wait…” (12分21秒手机演示),出处居然都是远程桌面客户端开源软件bVNC的字符串资源定义。
在开发者社区GitHub,此事也炸开了锅。在“祝贺”该开源软件的作者“获中国科学大奖”的帖子中,作者iiordanov本人也作了回复,他感谢网友发现、跟踪并传播此事,让他知道他的项目荣获如此负有盛名的奖项,并表示该项目完全由其业余时间完成。
远程桌面客户端开源软件作者iiordanov回帖 网友neoatlantis 在回帖中@iiordanov,强调该奖项并非授予他的软件,但获奖者所谓的发明对他完全没有提及,而是用“透明计算”等新名词来欺骗,更糟糕的是,被欺骗的是国家空缺多年以维护含金量的最高荣誉。 不过网友raincious 表示,目前还没有实际看到产品和代码,不该太早把“偷窃”的罪名加到张教授头上,也许使用的开源代码只是在项目中完成了很小的事情。 开源软件通常使用“通用性公开许可证”(GPL),许可社会公众享有:运行、复制软件的自由,发行传播软件的自由,获得软件源码的自由,改进软件并将自己作出的改进版本向社会发行传播的自由。GPL规定,只要这种修改文本在整体上或者其某个部分来源于遵循GPL的程序,该修改文本的整体就必须按照GPL流通,不仅该修改文本的源码必须向社会公开,而且对于这种修改文本的流通不准许附加修改者自己作出的限制。 这种流通规则与“版权”概念正好相反,使用了GPL协议的开源代码,无论软件以何种形式发布,都必须同时附上源代码。也就是说,选择GPL许可证,就要求衍生代码必须开源。然而,张尧学公布的视频却注明:“‘透明计算’知识产权归中南大学、清华大学透明计算实验室所有”。 有网友在GitHub社区评论:“使用了bVNC代码并不可耻,没有按照GPL重新发布自己的版本,甚至对bVNC只字不提,才是可耻的地方。” 而羽矢的文章下有匿名网友以“中南大学透明桌面项目组全体成员在此郑重声明”留言: 1、本项目组开发的透明桌面系统旨在探索透明计算可能实现的其他技术途径,以实现计算的跨平台、跨操作系统,是对透明计算理论在应用上做出的一种尝试; 2、本项目组透明桌面的开发成果是在2014年初研发而成,而透明计算是2011年前在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透明计算的获奖和我们本次研制的透明桌面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我们项目组为实现透明计算理念在技术上的新的探索; 3、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使用了部分开源代码,遵守开源项目重用协议GPL,没有刻意掩饰,是对开源项目作者的尊重。根本不能称为盗用,而目前网友羽矢的博客题目用“盗用”二字,应该是源于他对软件行业的不了解而做出的评论。
张尧学团队公布的原型成果的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