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之离合(二)

 johnney908 2015-02-03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这段,很多我都似解非解,我把我能读懂的注下在面。

      阴之绝阴:厥阴为阴之尽,而曰阴之绝阳,言纯阴而绝无阳也。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也;厥阴为阖,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出主,阖者主入,枢者主出入间。太阴者,三阴也,为阴之外,其义为开;厥阴者,一阴也,为阴之尽,其阴为阖;少阴者,二阴也,为阴之中,其义为枢,非枢则无所主,非阖则无所入,非开则无所出,诚离之不能无阖也。太阴居中,敷布阴气谓之开;厥阴谓之尽阴,受纳绝阴之气谓之阖也。少阴为肾,精气充满,则脾职其开,职职其阖,肾气不充,则开阖失常,是少阴为枢柚也。

 

      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关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疑惑,前段不是说太阳为开,现在又说为关)。谓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留滞,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内门亦有三者,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脾脏足太阴脉,主禁水谷之气输纳于中不失,故为关也;二者门阖,主开闭者也,肝脏足厥阴脉,主守神气出入通塞闭乐,故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也,肾脏足少阴脉,主行津液,通诸经脉,故为枢者也。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处浅表部位,主禁津液及毛孔(关)

主行津液,通诸经脉,故为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处于体表的深层,令真气止息,复无留滞,名为

主禁水谷之气输纳于不失,故为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处于两经的表里之间,纳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

主守神气出入通塞悲乐,故为

三阴经的关阖枢的关系,舍枢不能开(关)阖,舍开(关)阖不能转枢,是以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关阖、枢三者统一协调的重要性。

阴阳离合是在运动中实现的,自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这就是卫气在体表的周行

自太阴而少阴而厥阴,即是营气在体内的周行卫气与营气的运动前后相随,表里相贯,交互为用,相辅相成,形成人体阴阳营卫如环无端的动态立体网络系统。

 

冲脉之上为------太阴

 

部位在太阴之后为-------少阳

 

部位在少阴之前的为---------厥阴

 

从阴阳的关系上来讲,人身上为阳,下为阴,足为阴。足之三阳经根于足,根于阴分,因此,太阳是阴中之阳,阳明是阴中之阳,少阳为阴中之少阳,阴阳互根,清晰可见,充分体现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辨证思想。

 

  本篇还论述了三阴经的循行和生理功能,说明了太阴、少阴、厥阴之间的离合关系。阴经根于阴分,故太阴为阴中之阴,少阴为阴中之少阴,厥阴为阴中之绝阴

 

太阳为关,阴明为合,少阳为枢,共同主司御邪作用。三阴关阖枢主人体封藏,太阴脾藏营,少阴肾藏精,厥阴肝藏血,各有所主,是为相离;而营、精血互化互生,同为生命之基础,是为相合,所谓三阴离合,是寓有脾肾肝分工合作同主精液封藏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