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论医源于易及六经与八纲的辨证关系

 zhaorenwu 2015-02-03
2 论医源于“易”及六经与八纲的辨证关系
考汤液乃至伤寒最主要的还是六经与八纲的关系问题,六经有阴阳太少四象表里,若八纲则更加上寒热虚实两对概念,因而八纲是母系,六经是子系,八纲是辩证体系,六经是病位模式,考中医发展原是先针灸而后汤液,以经脉名病名证,习惯已久,故伤寒以六经分篇本不足怪,六经始终贯串着八纲辩证精神,故难怪有些人错以为六经就是八纲,或以为可以废六经归于八纲辩证,若要解释清楚,还要请出《易经》理论。八纲类同于八卦,六经类同于六爻,八卦交错变化乃易学大纲,六爻本三才而两之,二、三得六,六爻之情也。三才者,天地人之分也,“两者”阴阳内外卦爻也。初与二属地,五与上属天,三、四爻为人位而居中,其阴阳变化进退之枢机,六经病象变化之形能,就有病位可规范模拟。譬如太阳病为初爻,阳明病为二爻,少阳病为三爻,太阴病为四爻,少阴病为五爻,厥阴病为上爻,其由阳入阴,由阴出阳之病位、病理变化就是六经大义,其传经次序,合病并病和六经病解时都是六经辩证主要内容,其一表二里三门之治法,就说明六经病邪之出路在汗与下,故太阳病,阳明病就列为主要;至肾司二便,故少阴病就列为二里之一,其中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为枢机,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医者犹须明白在胸,若仲景开创半表半里与和法之妙论,则中医更彰中庸和谐之道。由于有了六经病位病理模式则审病辩证便有了根据,辩证法量和质便有象可征,有数可算,有理可推。如太阳病中有中风、伤寒、温病之分,痉、湿、暍之别;其已涵盖了风寒火,燥湿暑之六气。因中风与伤寒在症状上之分别较微,故伤寒论中常多提及以资辨别,而伤寒与温病一阴一阳之对比,显明易见,故论中少谈温病而多言伤寒,此源于针对性有偏重。至痉、湿、暍乃燥与湿及暑,虽同属太阳病,而病因不同,症情有异,故仲景另为立篇。痉病乃邪风燥热所袭,湿病为阴邪,常与内科混同,如暍分阴阳,有阴暑,阳暑之别,故有清暑益气与白虎之治。如六经形证,一般读伤寒者都胸有成竹。但为医者,不怕治纯阴纯阳,纯寒纯热之病,最怕治夹杂并合之病,最怕阴阳乖舛,虚实夹杂,寒热莫辨,表里难分,你要说寒它有热,要说虚又夹实,要说是表症,而夹有两感,要说是外感,却有内伤。如伤寒论桂枝汤证就有几十种变化:有去桂去芍,加桂加芍所引起方剂功效的变化,有加芪加附加参之变化,有加杏朴,加麻葛,加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