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记忆之填芦穄

 向春阁 2015-02-06

童年记忆之填芦穄

2015-02-04 施敏 上海崇明


  芦穄是老天赐予崇明的甜蜜物种,但保鲜却是极难的。聪明的崇明人把来不及吃的芦穄连枝带叶“填”进土里,等到冬天甚至是开春的时候再拿出来吃,这掩埋储藏的方法在崇明叫做“填芦穄”。

  寒露到,秋风紧。家家户户田边地头、宅前屋后的晚芦穄(即“甜芦粟”)仿佛一夜之间熟便透了,黑红色缨穗弯下了腰,风吹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芦穄成熟的时节,大快朵颐成为乡人劳动之余的惬意消遣。手起刀落,捋去青叶,削去嫩梢,砍下老根,然后剁成节,撕开表皮,咬一口,嚼几下,满嘴甘甜清冽的汁水一直流淌到心窝。也有人干脆拽住芦穄梢部的穗子,将它连根拔起,这叫做“退芦穄”,看上去有些鲁莽,却是再也寻常不过动作。除了自己享用之外,乡人们还将芦穄斩成一捆捆作为送人的礼物。假如长途出行,随身也少不了带上一扎芦穄解乏止渴。

  可是,芦穄一旦成熟,如果一两天不收割的话,肉质就会变硬,失去了松脆的吃口。但收割后的芦穄最多也只能放三、四天,再放下去,就会外皮发红、发霉、发干、水分流失。那时是根本没有冰箱可以存放的。于是,在秋天芦穄成熟时,乡间会把来不及吃的芦穄连枝带叶挖土填藏,等到冬天甚至是开春的时候再拿出来吃,这掩埋储藏的方法在崇明叫做“填芦穄”。

  每年十月晚芦穄成熟的时候,爷爷就会在屋前的自留地把来不及吃的芦穄填埋储藏。他说填芦穄的地点和时间都是很有讲究的,要选择阴凉、干燥、清洁的房前屋后或树荫下的空地,要尽量避免雨天或气温高、湿度大的气候条件下填埋,这样既可以保证芦穄的新鲜,又可以控制埋藏时的温湿度。储藏的地坑要深浅适宜,差不多没过膝盖,这样的深度刚好能放下五、六层的芦穄。地坑的底部铺上一层干稻草,这样可以保持干燥。

  用来填埋的芦穄是不能用镰刀割的,正确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将芦穄连根拔起,不去穗,不褪叶,这样一来保持它的完整性,不让空气和水分进入,二来保持芦穄一定的活性,以保证更长的保鲜期。叶子起到隔层、保护芦穄表皮不受碰压及缓冲等作用。筛选芦穄要确保剔除虫蛀、折断或被破损的植株,然后将它们逐一平放在土坑内,根部与梢部交叉,以充分利用空间。在离地面约10厘米的时候,再铺一层稻草,随后堆土,形成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包,最后踏实。爷爷有时还用黢黑的河泥在四周涂一层,保证土坑内的芦穄与外界的隔绝。

  芦穄是老天赐予的崇明的甜蜜物种,深得本地人的钟爱。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它几乎是我们孩提时仅有的口福滋养。特别是在等待芦穄“开填”的漫长期待中,其犯馋垂涎之苦真是让人难耐。

  漫长冬日里,家里终于来了稀客,按规矩,芦穄可以“开填”了。

  爷爷小心翼翼地扒开严实的泥土,芦穄露出泥面的瞬间,依然一身碧绿,一节一节抽出身来,修长而高洁。在地里填埋了一个秋冬的芦穄,味道比新鲜的汁更多、味更甜,且甜中还带有醇香味,如果不小心碰到那种内心泛红的糖芯芦穄,那绝对是让人惊喜的。还有一种芦穄经过微弱的发酵,带有一点酒的味道,这种“醉芦穄”让人陶醉。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填芦穄留到过年过节。于是,在暖意融融的冬日里嚼根冻芦穄,那种琼浆玉液般的甜蜜和滋润,也从旧年传递到了新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