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八卦掌之真传炼法

 隐士的书屋 2015-02-07

[转载]八卦掌之真传炼法

    白先生却十分刻苦,不论冬夏春秋,每天一、两点钟就起床,光着膀子汗水淋漓一直练到天明。过了很久,王老听到传闻后亲自去查看,这才心中认可了这位学生。一九五七年,王老正式收白玉才为入室弟子。
    王老先生门下规矩严,虽说白玉才先生靠着勤学苦练成了王老的弟子,但毕竟年少资力浅,要想得到那些年岁大功夫深的老师兄们的真心认可却并不容易。于是他心里憋足了劲儿,几年之中,每天夜半下班都蹲步行走,从前门走到陶然亭公园,天不亮时,文魁老人就到了,师徒俩人几经寒暑,一个严格把关,一个认真苦学,八卦圈走不好、单换掌练不到家,就不学新的继续往更难更深的层次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先生早起晚睡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上了,很快走出了下盘功夫,单换掌能够做到:大腿与小腿蹲成90度直角,上身自然挺直,两腿和两胯并住丝毫不能动,而腰以上部位却能左右大幅旋转活活的;师父从旁打来一掌,身子移了位拳架却不散。有时,走圈练到好时,竟觉得整个身子都练没了,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每一掌法掌式更是千锤百炼,练不到位绝不罢休。从单双顺练到八大掌,从武式子练到文式子,刚柔相济,把架式练圆活,把拳劲儿练整了,师父这才让他去天坛公园正式拜见那些老资格的大师兄们。这一去把当年赫赫有名的八卦掌韩武大师给乐坏了,哈哈笑着对师伯王文魁说:“这小师弟没的说,往后您就瞧好吧!”从此,白先生凭借自身的努力终于赢得了众位同门师叔和师兄们的认可。
    那时候,八卦掌四、五代的大师们都健在,太极、形意、炮捶等其他门户的大师们也都在世,作为名门之徒,你要没有一点真本事,在大伙的心中就永远没有立足之地。就这样,白先生也没有骄傲,仍把全部业余时间用在继承师父真传之上。别人都是抢着学新的套路,而他却是老师要教新的却不学,总在问:“某某掌式是否还有进一步的要求?”老师一听就乐了,说:“要这么说就差得远了!”于是继续抠功夫,直到他把每一个掌式别人所没有达到的功夫层次都做到了,这才接着往下学。
    由于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变化,技击功夫在赛场上没有用武之地,人们在学武功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拳架中的技击涵义,追求学掌式套路的人多,追真功夫的人渐渐少了,而一些老辈拳师也是因人施教,如王文魁老先生对求学者就是:你想多学掌式,我就注重教你套路,并不认真去抠功夫;而你如果想认真去学传统功夫,那我就一个个掌式严格把关,由浅入深一层层拆解、一层层递进,这里面的变化可就大了,功夫、学问也就深得多了,远非学一套表面的拳法套路可比啊!白先生正是后一种人中的姣姣者,不管别人怎么做,继承前辈真功的决心永不移。当年,笔者曾听王文魁师爷说过这样的话:“我这一生教过一百多学生,真正的徒弟却没几人,把我东西往下传大徒弟白玉才要多费点心啊!”问为什么?老人说:“他最听话,怎么教他就怎么练;我对他费的心血多,他就得多负点责任。”
    正是师父的嘱托鞭策着白先生在继承民族传统武功的道路上永不退缩。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王文魁先生也已仙逝二十余年,可师父当年在身旁默默注视他练功的情景却依然刻印在脑海里,总也忘不了。如今,许多老前辈和年岁大的师兄弟们也已不在了,白先生更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为了这些难忘的记忆,他把退休后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传功授徒之上。
    他的教学十分重视八卦掌的基本功,认为走圈和单换掌,是练一辈子的事情,练一层有一层的功夫,永远没有止境。八卦掌也有站桩,但最重要的是走圈。单双顺是掌式的基础,而八大形、二十四小式为的是把身体练活,打通周身筋脉。王老教的掌法套路虽然还有很多,皆为因人施教,最终目的还是要出功夫。过去有许多老前辈只会走圈和几个掌式,却从无敌手。因此他对每一个来学拳的人,都极为严格,这么多年“抠功夫”被抠跑了的人也不少。圈内人都知道他的“脾气”,有的人想来学却不敢来,就怕过不了基本功的关。多年隐居在家,不求名利,武术杂志上也少有介绍他的文章和照片,圈外知道他的人不多。有很多出名的机会也被他拒绝。对此有人不理解,他却不改初衷,每日以修练身心、涵养道德、传功授徒为宗旨,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不论冬夏依旧光着膀子一练几个小时。他选择徒弟首先注重人品,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主动遵照老辈人的规矩,年岁小的求学者就不收了,以免辈分混乱,却一心一意去培养众多的再传弟子们。  

    武术套路有三种功能:健身、技击、表演。而当前流行的追求美观、高难动作而忽视拳架技击涵义的套路表演形式对于原始掌法、套路来说,多数不太适宜。前辈传授的东西主要是为前两项功能服务,有的拳架简单实用、有的练法功夫层次高,但却不一定好看。八卦原始掌式的好看、矫健,是从拳架内涵中渗透出来的,没有多年功夫就练不出来,绝不是当前流行形式可比。白先生认为,自己有生之年如果能完成师父嘱托也就如愿了。因此,他在向徒弟、徒孙们传授武功时,总是按照师父当年要求,掰开揉碎,循序渐进,一丝不苟。每一个套路、掌式和走圈动作,按传统练法都要分成几个层次。相同的套路每一阶段的练法、式子动作、训练难度都不相同。一样的式子,每一层次的动作路线、功夫难度也不一样。而传统练法在动作细节上稍微抠的严格一点、标准一点,内中难度和功夫层次就差得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