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真性近视不提倡过度练望远

 章意率 2015-02-08

为什么真性近视不提倡过度练望远


真性近视相应的远视力下降是真性的下降,其视力通过训练改善和提高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过度的训练和过多的提高视力是不科学的,过度的训练甚至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
在防治近视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追求视力的提高,期望视力提高的越多越好,这里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当近视发生时,远视力随之下降。这种近视的发生和视力下降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假性近视:即眼的结构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假性近视发生的时间很短,一般产生的时间只有一两天或几天,它由过度看近视疲劳引起),假性近视仅仅是眼的调节发生异常,调节紊乱,睫状肌痉挛、收缩不能放松引起的,因此,这种假性近视导致的视力下降是一种假性的下降,这种假性近视和假性视力下降,经过休息、望远、训练、按摩或者麻痹睫状肌都可以很快得到恢复,视力也随之达到正常。

第二种是真性近视(结构性近视):即眼的结构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一般过度看近的程度较严重时几天就可以发生真性近视,而看近的程度不太严重,则要较长的时间比如几个月视力下降,即形成真性近视)一般情况是眼轴已发生偏长的变化,真性近视对应的远视力下降,是一种真性视力下降,它是不能通过训练真正恢复正常的,而只能通过光学等方法加以矫正(比如说配戴眼镜),这种视力提高不是视力恢复,而是视力得到矫正。真性视力下降是由眼的结构(主要指眼轴)决定的,这种视力下降目前尚无真正的恢复办法。

第三种是混合性近视:即人眼已发生真性近视又有假性近视成分的两种状态并存是混合性近视状态,其伴随的远视力下降则是真性下降部分和假性下降部分的总和。其中真性视力下降的部分无法训练恢复,而假性视力下降部分可以通过上述休息、望远、训练等方法恢复(假性近视部分也随之消除)。

那么对于真性视力下降部分是不应强求提高的,强求则视力会反弹,强求则适得其反,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对于真性近视,强求视力提高的思想根源及副作用,论述如下: 

一、训练可以逆转近视的错误观点综述
1、认为“练望远可以逆转近视”
事实上,真性近视是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是眼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眼轴变长,眼轴变长是生长和扩张形成的,而不是“拉长的”,没有什么外力拉它,也不可能有什么外力拉回来,而生长则不可逆。正如西瓜可以长大长长,但不可能长小长短,孩子在成长发育中,眼球会生长,但一旦形成长眼球(近视眼的结构特征),则以后随着发育,眼球会等比例的发育,眼球仍然是偏长的,而不会再长圆、长回来。
2、认为有的近视患者度数降低了,就说明近视可以逆转
依据有些成年近视患者度数有所减少的实例,不能说明训练可以逆转近视,有一些成年人和老年人近视度数确实降低了,下面介绍一下其原因。人眼的屈光系统发育的变化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征。在幼年到少年这个阶段,眼轴偏短,眼球是短眼球,屈光度属于远视眼,一般情况到12岁应该远视度在100度左右比较好,由于儿童是先天的远视眼,更多的产生远视性离焦,所以在发育中会不断的近视化,发育到成年(女孩约14岁,男孩约16岁)远视度消失,变成正视眼,这是第一生理变化阶段。而以后成年发育基本结束,但眼球还会有生理的自然变化。大约在20多岁时,眼角膜曲率会有变平的变化,屈光度有变小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个年龄段一些近视患者会有度数减少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训练成的),这个度数减少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第二生理变化阶段。在壮年大约40多岁,人眼睫状肌结构发生变化,其调节范围明显缩小,俗称开始老花,近视度数有所减小(减少不明显)。这是第三生理变化阶段。在人老年时,由于全身都在萎缩(包括眼轴),近视的人,度数会明显减少,所以看远还好,看近看不清楚(这就是老花眼),所以近视的人,要戴看远和看近的两用眼镜或者是渐进多焦镜,不近视的人看近,必须戴老花镜,才能看清近处,这是第四生理变化阶段,当然很健康的老人可以例外。
综上所述,可以明白,成年人近视度数的减少,属于生理自然变化的结果,而不是训练带来的逆转。因此不能以这些近视减少的现象做依据,期望少儿通过训练望远逆转近视。
3、用假性近视的恢复实例,来代表真性近视可以恢复
假性近视很容易恢复是因为假性近视实质上还没有发生结构变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视,眼轴没有偏长的问题,所以也不存在实质的治愈问题,自然休息也可以恢复,其恢复的是功能性的,不是结构性的。所以不能因为个别假性近视恢复的例子就认为真性近视是可以恢复的。
4、用文学的记载或网上传播的个例做依据,认为近视可以逆转。
有些人以古文《纪昌学射》里的故事,把纪昌学射,做为训练逆转近视的研究依据,把文学夸张的故事,当事实,这就太不科学。还有人用道听途说的东西或网络上传来传去的某个事情,比如某某800度近视恢复了,当做近视逆转的精神依托。这些个例都是查无依据、无从考证和检验,也无任何依据。结果不是空谈就是误导。
总之,我们家长认识问题,必须有客观的态度,必须有科学的思维,不能主观臆断,不能道听途说,不能感情用事,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二、过度训练的副作用探讨
1、从离焦理论分析,对于中、高度近视的孩子,过度练望远,可以使近视发展得更快。
从离焦实验的众多科研论文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结论,比如中、高度近视,其周边视野更多出现远视性离焦现象(即成像到视网膜外面,这是近视的内在根源),会使得近视发展得更快。为什么出现远视性离焦呢?与眼睛的过度反向调节有关。这些孩子不戴眼镜或者是眼镜欠矫或者是过度进行望远的训练,孩子因看不清,可能经常会用力看,眼睛处于过度的反向调节,过度反向调节后,晶状体不正常变薄,整体视野往后移,中心视野清晰,就导致眼睛周边视野发生远视性离焦(这是近视的内在根源),所以过多的反向调节、过度的望远训练可以使近视度发展得较快。
2、单纯追求视力提高,表面上看近视得到控制甚至好转,实际仍在继续在发展。 
过于关注望远训练,只关注视力提高了几行,却不去下功夫杜绝过度看近,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结果是提高了视力,却掩盖了眼睛内在的近视发展,往往检查结果挺好,表现为裸眼视力提高,插片度数降低,甚至电脑验光也好转。但过了一段时间,一旦停掉训练,调节放松,视力发生迅速的下降(俗称报复性反弹),度数也快速上涨(这是过度看引起的度数上涨显现出来)。其原因正是因为:不注重解决过度看近问题,只是在提高视力上下功夫,把精力用在错误的方面,这种训练调节力得到的训练视力,是虚高的,是不能长久保持的,是舍本求末。许多人糊里糊涂的做事,最终得到的是不明不白的苦果。
3、有些强制性望远训练方法和借助一些仪器设备过度的训练调节力,可以导致严重后果
据我了解,有些过度训练法,可以引起严重视疲劳,眼充血,眼压异常,飞蚊症、近视度数快速发展等问题,这是因为它违背眼的正常生理结构功能,导致眼内部异常变化。
希望家长朋友们,在孩子没有近视的时候预防近视,一旦真性近视了,就以控制发展、减缓发展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企图逆转近视。更不能把短暂的视力提高认为是近视逆转了,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不会误入歧途! 

近视孩子家长交流群:3126735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