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天飞来假“袋鼠”,气坏澳洲真袋鼠

 无聊的虫洞 2015-02-08
美国袋鼠、法国袋鼠、南非袋鼠、东莞袋鼠……在大多数消费者的眼里,标有“袋鼠”这个可爱图案的商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名牌货的象征,而且它们的“贵族身份”让你不由不信———从销售地点(商场、大型购物超市)到价格(动辄几百上千元),且多有合法注册的商标,并标明产地为意大利或法国……这个商标似乎成为了一种品位的象征。

“但其实这些所谓的名牌货只不过是傍了真正的世界名牌而已。那些看起来噱头很足的意大利×××国际服饰公司、法国××国际服饰公司,基本是空壳的公司,其背后,都是国内很普通的生产厂家在操作。所有这些手段,都只是为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名牌,最后卖出好价钱。”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

市场:有四五十只“袋鼠”

记者来到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袋鼠品牌———澳大利亚袋鼠中国独家总代理广州市凯格路皮具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王经理表示,“到底有多少只袋鼠傍了我们,已经数不清了,全国至少有四五十只。”更让这只名牌袋鼠感到尴尬的是,各种袋鼠的出现,让很多商场感到无所适从,澳大利亚袋鼠好几次想去商场设专柜的时候,商场经理都遗憾地表示,“商场里已经有一只袋鼠在了,总不能让两只袋鼠在商场一起出现吧”。

因为傍了名牌袋鼠,这些袋鼠的身价都不低,记者在北京路步行街内的某市场转了一圈发现,用袋鼠加前缀或后缀的品牌就三个,一个女式挎包五六百元不等甚至更高,这样的价位比正宗的袋鼠有些只低了几十元。而傍名牌袋鼠销售业绩更是不俗。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家傍名牌袋鼠,一年在广东地区的销售量达到了近亿元,几乎超过了正宗的澳大利亚名牌袋鼠在本地的销售。业内人士直言:傍个名牌相当于省下上千万广告费,“能够打这些擦边球赚钱,谁还会花上几年时间,投入几千万元来做傻事啊。”

澳大利亚袋鼠:维权之路任重道远

据凯格路公司的王经理介绍,澳大利亚“袋鼠”(以下简称澳鼠)是世界著(知)名品牌,其主打的皮具产品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凭借其良好的品质迅速占领了市场,打造了“袋鼠”品牌在中国极高的知名度。可品牌的高知名度带来的是同行业对手恶意竞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市场就出现了很多各类“袋鼠”品牌的商品,包括皮具、服饰等,它们大都打着国际知名品牌的旗号,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一些小厂家自己生产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国际代理的品牌。可是这些所谓的“袋鼠”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早已名声在外的“澳鼠”品牌进行模仿、克隆,因为大家不仅在名称上极为相似,都带着“袋鼠”称谓,就连商标图形都和“澳鼠”颇为相似。

接着,记者在相关采访中发现一家名叫意大利袋鼠的品牌和刚刚看到过的“澳鼠”商标一眼看过去,不仔细分辨,还真的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在旁人的提醒下记者才注意到,澳大利亚“袋鼠”和意大利“袋鼠”在商标图形上的主要区别是两只袋鼠站立的朝向不同,澳鼠商标上的袋鼠是朝左的,而意大利袋鼠则是朝右的;就连商标上的英文字母也颇为相似,澳鼠使用的英文是Austarlion,意大利袋鼠使用的是Augtialian(后来改为L'ALPINA),可类似这样的“袋鼠”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还有很多。

在采访凯格路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时,他们向记者提供了商标注册证,显示着澳大利亚“袋鼠”早在1994年5月14日已经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王经理说:“目前‘袋鼠’品牌满天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澳鼠’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经营,例如很多消费者本来想购买澳大利亚袋鼠皮具,但有可能他们只记得‘袋鼠’这个品牌,也分不清是哪里的‘袋鼠’品牌,结果却买到了其它厂家的产品,这样就有可能因为一些品质问题从而对‘袋鼠’品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面对这样的情况,澳大利亚“袋鼠”也曾进行过相关的维权行动。早在2001年的时候,凯格路公司发现个别市场有销售来历不明的“袋鼠”品牌,随即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后工商部门以其侵占商标为由对该处的货品进行了查封。可是,现在的“袋鼠”越来越多,打也打不完,凯格路公司因此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有些公司很会钻商标注册方面的空子,即使是抄袭,它也能让其合法化。“现在,我们不奢求可以将所有打擦边球的袋鼠品牌一网打尽,只希望广大消费者和代理商了解其中的真相,不要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还不自知。不过,”王经理说:“我们也将从自身的经营、形象推广方面加大力度,为澳袋品牌、也为支持我们、并对澳袋品牌有着忠诚度的广大消费者。”

意大利“袋鼠”:中国未注册先“灭鼠”

有趣的是,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袋鼠”资料时,发现意大利“袋鼠”品牌还专门开展过“灭鼠行动”,于是,记者又来到意大利“袋鼠”品牌皮具系列的中国总代理广州豪库服饰皮具有限公司,其相关负责人江小姐告诉记者,对于克隆、仿冒问题,意大利“袋鼠”本身也为此很头疼,公司曾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灭鼠行动”,预计过不了多久,这样的行动还要再次进行。相关的情况,建议记者去意大利袋鼠系列品牌的中国总代理处进行咨询。

同时,江小姐也坦言,意大利袋鼠在中国并没有注册商标。“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袋鼠’就已经在国际上注册了商标,在协约国之一的中国地区,意大利‘袋鼠’享有商标保护的延伸权。”对于该品牌为什么叫意大利“袋鼠”,江小姐解释说其实该品牌真正的名称是“L'ALPINA”(阿尔皮纳)。因为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为了通俗易懂,加上该品牌商标上有一只袋鼠,所以在市场上普遍叫作意大利“袋鼠”。但现在公司在进行品牌推广的时候,已经开始用回“阿尔皮纳”这个称谓了。

对于被指抄袭澳大利亚“袋鼠”商标,江小姐首先表示公司代理的品牌跟澳大利亚“袋鼠”没有任何关系,两者属于不同品牌。意大利“袋鼠”能够注册到商标,就证明该品牌商标没有问题。关于跟澳大利亚“袋鼠”商标相似,江小姐承认此观点,但表示“图案虽然相似,但在细节方面还是有不同,可能这就是两个商标都被批准的原因”。同时她还认为商标相似应该是国家商标规定规范问题。

记者接着电话联系了意大利“袋鼠”中国总代理驻珠海联络处,其负责人阮小姐证实了意大利“袋鼠”确实准备进行打假行动。同时承认在国际上已经注册的意大利“袋鼠”,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时并没有在国内进行注册。理由同样是“国际注册的商标有延伸权,在国内再次注册没有必要。”对于被指抄袭其它品牌商标,阮小姐表示意大利“袋鼠”曾经有使用过“Augtialian”这个品牌,但后来因为涉及国家名称和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所以改为现在的“L'ALPINA”(阿尔皮纳)。

专家点评:企业要学会品牌维权

知识产权律师、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谭伟红指出,作为知识产权之一的商标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即对商标权的保护只在一国的地域范围内有法律效力。虽然,中国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也加入了《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但是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关于“领土限制”的规定,“通过国际注册所得到的保护,只有在商标所有人明确要求时,才得以延伸至该国”。意大利“袋鼠”没有在中国进行商标注册,江小姐所认为的“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袋鼠’就已经在国际上注册了商标,在协约国之一的中国地区,意大利‘袋鼠’享有商标保护的延伸权”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意大利“袋鼠”在中国地区是否享有商标权的延伸保护,视乎其商标所有人是否有“明确要求”而定,而并非当然、自动地享有延伸保护。澳大利亚“袋鼠”在1994年5月14日已经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并取得商标注册证,其商标专用权在有效期内在中国地域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其他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行为均为侵犯其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澳大利亚“袋鼠”商标所有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寻求救济。

清华明川管理咨询机构的战略管理专家Mikle先生表示,像“袋鼠”品牌这种现象在国内企业竞争中是较为典型的例子,对此现象,一些大型国际性品牌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希望相关管理部门对品牌维权能实施有效的做法。皮具行业出现的这种情况,对渠道———商场、对消费者而言的确是最受影响者。企业要靠自身的有效经营是长久之道!不过,对于成熟国家对于品牌维权的做法,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