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教育#用读经法培养两个孪生儿子进入清华大学(重点推荐)

 悠哉乐哉 2015-02-12

用读经法培养两个孪生儿子进入清华大学(重点推荐)

2015-02-11 一键添加???  国学堂 收藏,稍后阅读

圣贵国学堂

圣贤智慧立德树人,贵在传承德足怀远。是私塾,请将资料发给我们,平台将为您免费宣传。是家长,想为孩子找私塾,平台将为您免费对接私塾。圣贵国学堂合作邮箱:464041984@qq.com

林女士有两个儿子,双胞胎。今年参加高考:

二儿子获得吉林省物理竞赛特等奖,保送清华大学。

大儿子获得吉林省物理竞赛二等奖,参加高考,取得684分的好成绩。在吉林省25名,长春市14名,也考上清华大学了。


林女士认为在两个儿子的教育中,读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很久以前我就想过,等儿子高中毕业以后,我和老公就“归隐山林”,当然不是真的山林了,我们也不是什么高人、文人雅士,只是比较喜欢安静地独处,就是想默默地独自过自己悠闲的老年生活,今年我已经43岁了,本来也不大好强的性格,现在更想懒散了。


现在儿子已经毕业了,回想起来,18年的时光一晃而过,现实中我也算是比较有福气吧?儿子老公都挺好的,都是不爱张扬的性格,我也是这样,因为我们本来也没什么可张扬的,平平常常,但一想到教授这么多年来,全世界各地走,只是为了悲悯众生,以教授那样的情怀,安静地独处岂不是幸福无比?这我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知道教授是怎样想的,不要揣测圣心了。想起庄子说的“天之戳民”这几个字,牟先生说,所有的圣人都是“天之戳民”,想到这里,不觉有些难过,我和我家人是读经真正的受益者,我知道自己水平有限,写文章也没什么文彩,写出来也不见得有多大的贡献,只是为了这一份安心,为了报答教授万分之一,或许我诚心诚意地写一下,虽然文笔不好,这一份诚意,也自会有动人处吧?真对某一位妈妈有用处了,那我就很高兴了。


高中的三年儿子几乎没上过网,以后我也不打算让儿子过多的上网,儿子虽然上了清华,我也不希望孩子在大学期间参与过多的社会活动,还是要好好增加自己的内涵,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是要由内而外的,内功不先练好,免疫力不够,很容易在现实中迷失,这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做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孟子说的“求之在内者”,但是儿子大了,能不能听我的,我不知道,我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份而已。


大家都要我写写育儿心得,真让我有些不好意思,我儿子也不是出类拔翠的,我这个做妈妈的也没有很高的水平,这我也不是谦虚,我想大量读经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品学兼优文理兼达的,这点我可以想象得到,因为这几年我由于大量读经,古文这一关很快过去了,现在看古文不太费事了,以前也不是一点看不懂,词句上还可以,是义理上的不懂,现在是义理上的真正明白,我反省,是由于这几年我读的经典是四书老庄易经,这些直指人性核心的内容,有最深的义理,虽然这些经典我不能全懂,但是再看史,就轻松了,这就是教授的高明,我也体会到了“体经用史”的真正意义。


陪儿子的整个过程也是我自己长进的过程,儿子真正让我省心也是在我看过王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振撼”之后,那以后,我看了教授特别多的文章及讲演,真正地明白了教育的道理,初中我让儿子休学两个月在家自学,背下了《论语》,用了20天,之所以能短时间背完一本论语,也是因为儿子的学习能很强,以前没看教授的演讲时,有些做法也稀里糊涂地暗合于读经教育,这之后,儿子受益的地方主要就在“读”这个字上,用“读”这个方法打通了一切关节。我把能想起来的用读的地方写在下面,其实“读”“背”是贯穿了孩子以后的整个学习的。


初二下学期休学,初三的英语我让孩子预习,是这样做的:用复读机放磁带,孩子放一句,跟读一句,读的和录音机一样了,在本上写一下,再进行下一句,就这样一课完成后,读十遍,再进行下一课——就是这样预习,我只不过是把教授的“小朋友,跟它念”这样的大原则具体化了,这样预习了以后,上课孩子听课的效果非常好,只做老师留的作业,并且做的飞快,没有再用别的时间学过英语,由于初中英语比较简单,所以就学校成绩来说,他俩是很高的,整个初中学习很轻松。


高中英语更是这样做了,因为儿子已经习惯这样做了,这样学习的功力也很强,每一个假期都把下学期要学的英语教材及磁带买回来,就像上面一样的听读写,都是“大量”的,每天坐在那里静静地听读写的时间都在5—6个小时,有的时候时间可能还要多一些,10天左右就把下学期的预习完了,可能您要问:你儿子大了,所以才能这样学习。其实这是小时候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好动坐不住差不多是所有孩子的表现,我是用学奥数把孩子的这种能力锻炼出来的,现在我觉得用读经会更好。


初中休学那两个月,学习数理化全部是用“读”的方法,我是这样做的:把高中数理化书全部买回来,买三套,并且把答案买回来,早晨起来锻炼、吃饭后,就开始读,两个儿子一人一本,我一本,我也看着书,儿子一人读一页,读到例题,就把答案挡上,自己做,实在做不出来,再看答案,看懂即可,实在看不懂,多读几遍,就看懂了。遇到公式、定理,立刻背几遍,就象读经似的硬背,不用懂,其实背几遍自然就懂了,实在不懂,到课后习题的时候,也可以弄懂,到做课后习题的时候,我也没让儿子写太多的过程,就在书上空的边上,写步骤,我也不检查,也不会,我拿答案,他俩做一道,分别亮答案,不能告诉对方,我看一下,对了就过去,不对,重做,实在不对,看答案,多看几遍答案,就会了。在儿子做习题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中午饭,等他俩学到上午11多的时候,休息一会儿,饭也做好了,下午也是这样,晚饭后,儿子不再学数理化了,休息锻炼或看书,我就不管了,我把第二天的饭菜想好准备好。这就是学高中数理化的全部过程,不知说清楚了没有。这样整体学过以后,孩子对整个高中数理化的理解是全面的,虽然有些地方可能理解的不对,这不可怕,上课自然就弄会了,而且上课效率高,因为等于预习了一遍,但是这样学的效果可能赶不上在外面上课外辅导班的,但是却养成了自学、思考的习惯。到现在看,儿子自学能力很强。重要的是,不要和别人比,不要有太多的虚荣心,尽人事,听天命。


在初中背过《论语》后,马上就感到孩子的性情有很大的变化,他们自己是没什么感觉的,我是感受到的,孩子温柔了,说话更得体了,看问题的角度马上不一样了,不愁背东西了,因为他们知道,多读些遍数就会背的滚瓜烂熟,所以上高中后,儿子基本上是见着古文就读背,最后都背的跟蹦豆似的熟,所以虽然儿子不大看课外读物,语文的感觉和写作文也不太差,高中英语比初中难一些,他俩的英语成绩不如初中,但是在不太用力的情况下,也不拉分,各科成绩很均衡。


儿子也很“感性”地认识到了“重复”“多接触”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从读经教育中“移植”过去的,“读”“背”“重复”“多接触”在孩子的心中固定,他们不知不觉地就会运用我只需稍稍提醒,甚至什么也不说,他们都做得很好,所以我就省心了,不会的东西,我观察他们一定会多遍重复,直到会为止,儿子很少记笔记,都是以这种方式记在脑子里,忘了就再来一遍,丝毫没有畏难情绪。


我是学理工科的,所以,相对来说,我算比较会教孩子数学吧,做为一个妈妈,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学得自觉一些、相对来说有兴趣一些,更愿意思考一些,能稍微从容一点面对当前学校的数学,这是我的短浅的目标。


我的想法是这样:数学一定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学的,不会自学的孩子,在小学和初中有点聪明找个补习班什么的,还可以应付一下,到高中就很难应付了。


数学是用思考的,是把抽象的概念符号以及形成的公式定理等等在脑子里不断地熟练地运用,它是有机械结构的,前一步不熟练,最好不要做下一步,如果强行做,这样就没有幸福感,但也有可能在做的过程中把前面的弄懂了,所以,我总结学好数学应该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孩子的素质,这是主观面,二是数学学习的规律,这是客观面。主观面上,孩子的素质最好是静定的能力非常强,能长久地专注思考,很耐烦很冷静地一步一步地演算推理判断,我觉得这是可以通过读经培养出来的,当然别的方法也可以,但没有读经这么综合,又能培养静定,又能提升语文程度…,客观面上,数学学习的规律我觉得就是它的机械结构和必须消化理解,这不同于人文艺术和道德,我觉得数学只能自学,老师只做为辅助,而不可以强灌,在孩子实在不懂的地方稍微点拨一下,或者是放一放,让孩子自己慢慢消化,其实在消化之前用读经的方法做点功夫最好,就是把讲概念公式定理的地方读读,理解了就过,不理解的多读几遍,理解以后最好都背下来,然后再做题,这样即有幸福感,又让孩子“感性地”“作用地”理解了数学,就是提高数理方面的潜意识,让孩子自己慢慢做,别着急,这样,孩子就慢慢能学出兴趣来,也会很从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