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三巨头: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 德黑兰会议上的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华政府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进行磋商。三国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 罗斯福向蒋介石承诺,将对缅甸一带日军采取军事行动;但是只重视欧洲战场的丘吉尔,已先将同盟国的大部分军队部署在地中海,以便在巴尔干半岛采取行动。 会议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 。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经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宣言最后宣称: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后,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中,丘吉尔处于孤立地位,因为罗斯福为保障战后的波兰,试图与斯大林达成协议。斯大林同意保留波兰的独立,但未打算给予巴尔干国家独立自主权。此外,斯大林代表苏联要求取得从东波兰、东普鲁士至柯尼斯堡的不冻港和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这样一来,波兰国土完整性便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设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要求归还1939年被被苏联占领的地区和但泽等西部地区。丘吉尔提出暂时解决方案时说: “人们认为,原则上波兰的领土应该介于所谓的寇松线和奥得河之间,也就是说应包括东普鲁士(按当前的定义)和奥普兰。原来所划定的边界线,我们必须详加研究,部分地区可能要采取迁移居民的措施。” 对于战后德国的范围问题,丘吉尔建议:1、把普鲁士分离;2、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法耳次与其他地区分开,划入多瑙联盟的一部分。而罗斯福认为德国应该分为5个独立国:1、普鲁士尽量缩小减弱;2、汉诺威归入西北地区自成一国;3、萨克森和莱比锡地区;4、黑森-达姆施达特,黑森-卡塞尔和莱茵河南部地区;5、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另外还有北海-东海海峡地区和汉堡市;鲁尔区和萨尔区;这两个地区,罗斯福希望能置于国际组织控制之下。斯大林则主张划分得更小些。 按照罗斯福与斯大林的看法,并不考虑让法国参与战后政策的讨论。由于斯大林不希望同盟国在巴尔干半岛和东地中海与苏联进行军事合作,这些地区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丘吉尔也放弃讨论这个问题。 斯大林再度促请进入法国,而丘吉尔主张拖延策略,鉴于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共同主张,丘吉尔同意于第二年5月至6月采取“大君主行动”(在法国登陆)。罗斯福同意将部署在太平洋上的登陆舰调往英国:美国军队在太平洋上正慢慢向日本挺进。罗斯福和斯大林多次于丘吉尔不在场的情况下达成协议,使美国产生了加强合作的希望。 德黑兰会议闭幕前达成的协议有三条: 1、战败后的德国必须由盟军分区占领;2、将德国东部一些地区并入波兰;3、苏联在适当时刻参加对日作战。会议最大成果是通过了1944年5月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