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行业存在的问题

 心情残片123 2015-02-13

      1.我国栽培的食用菌育成的品种少并且不配套。与发达国家如日本相比,我国每年选育的新品种太少,而且没有根据不同的培养场、气候条件、培养料以及栽培方式,选育出一大批相配套的系列品种。再加上销售菌种单位品种的单一,就常常使菇农不能购买到适宜的菌种,从而造成食用菌生产上的损失,甚至失败。这也是我国有些地区食用菌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些食用菌单产水平低和品质差。如段木栽培香菇,我国平均单产为10 kg/m3左右,而日本平均单产为12~18 kg/m3;在国际市场上,日本香菇的价格(31.6 $/kg)比中国香菇的价格(11 $/kg)要高约3倍。又如双孢蘑菇,在1980年,我国的平均单产约为4.5 kg/m2(其中台湾为8.5 kg/m2),韩国18 kg/m2,荷兰可高达25~27 kg/m2。

       3.菌种生产混乱,质次价高。虽然刚刚建立食用菌菌种管理法,但是许多根本就没有条件生产合格菌种的单位和个人,也都在制作和销售不经技术检验的菌种,从而造成菌种的混乱。如多次转接的退化种、有杂菌污染的种以及过期老化的菌种等。价格差别也十分悬殊,如每支母种从5元至50元,每瓶原种从2元到20元等。这些因素也是影响食用菌业发展,造成食用菌栽培失败的重要原因。

      4.栽培者的素质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我国栽培食用菌的生产者,一般都没有系统地学过食用菌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只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简单地摸索、模仿他人的栽培技术。所以一旦在生产中发生了问题,就很难科学地去解决。

       5.食用菌的研究力量薄弱,缺乏研究食用菌的高级人才。尤其是那些真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情研究开发和推广实用新技术的人才。此外,我国专业研究机构少,研究经费严重不足,仪器装备也十分落后。

       6.食用菌生产主要靠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缺乏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生产效率和规模受到影响。没有大规模的生产,也就很难形成完善的大市场。不象日韩、欧美等国主要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7.食用菌保鲜加工的能力薄弱,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缺乏推广先进的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在食用菌大量收获的季节就会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不利产品的长途运输和流通。

        8.食用菌产品的商品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不灵,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研究不够。这样就会盲目生产,单品种一哄而起,使某些地区食用菌价格偏低,甚至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