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仕毕:法曹在野

 zjjgar 2015-02-15

本文系作者向“法律读库”赐稿,致谢。


一位北京的好友,前警官现律师发起北京公检法辞职的律师聚会,邀请我前往。聚会的主题是交流从公检法转身进入律师行业前后的心路历程:为什么辞职?后悔吗?怀念过往吗?这些年过得好吗?如能再次选择愿意回归吗?……参加聚会的人员很特定:曾经是法官、检官、警官,从公检法辞职或退休的执业律师,或者正在观望准备辞职的准律师。


我是胆小而低调的银,对于这样人员太特定主题太鲜明的聚会,虽有些小企盼,在前东家第三次坚守主题教育的背景下,容易被误判。作为价格敏感型无业游民,盘算下机票和住宿,微微有些心颤。人生达到我这样的高度和境界,从来不去思考钱的问题,经常琢磨没钱的问题。两个因素叠加,理智终于战胜了冲动,告知好友不能前往现场。


法律是依靠知识技能混饭的小众职业,何况哪山的鸟在哪山叫。辞职的公检法人员少数跨界离开法律职业,大多数继续留在法界,从事律师或法务工作。人是情感的动物,人也是聚居的动物。都是公检法离职,都曾经是法吏衙役,都从事着律师业务,共同的职业道路,共同的职业经历,共同的职业积累,自然形成了共同的职业情感。基于共同的职业情感,共通的话题有一萝筐,彼此有些亲近,彼此愿意交往,相知相聚,人之常情,无可非议。草野法匠有个小圈子,朝廷也管不着。然而,小爱不如大爱,小圈不如大圈。放到法治共同体的大圈里,念想法治大爱的初心,曾经是法官、检官、警官的我们能够为法治共同体这个大圈子做些什么?


近年来,多元社会结构下的多元利益诉求多元权利表达撕裂着社会。学界、公、检、法、律师各持立场,未能形成法治共同体,且分裂越演越烈。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在各自群体各说各话,难以在法治语境内相互交集。我们曾经在体制内充分体验到职业前景暗淡、发展空间狭窄、责任风险与待遇福利不相匹配、职业保障身份保障风险保障缺失。出于各种原因我们离去了,但仍有众多的前同事在坚守,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少一分指责与妄测,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曾经的自己。我们在体制外充分感受到司法环境的不如意和律界江湖的累,有太多的叹息甚至于多次想放弃。身为法律人,法界也好跨界也罢,理性、客观、平和、谦抑的法律精神深入我们的骨髓,法律职业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积淀在我们的血液里。与其自怨自艾妄自菲薄,不如尊重专业尊重别的律师尊重自己,用职业素养得到体制内外的认同。尊重与相互尊重,请从我们始。用我们体制内外的阅历搭建起体制内外尊重与相互尊重的桥梁。


法曹在野,砥砺前行。

2015年2月6日于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