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煎法是指对汤剂的煎熬方法,汤剂的煎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煎药器具 忌用锡、铁锅煎煮,以免用后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或引发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主张通用有盖的陶瓷砂锅,既价廉,又不致引发化学变化,较为理想。 (二)煎药用水 用水以水质纯净为原则,如自来水,甜井水或蒸馏水等。用水量以漫过药物一寸左右为宜。 (三)煎药火候 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 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以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 (四)煎药时间 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洁净冷水漫过药面一寸左右,浸透后再煎,使有效成份易于煎出。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免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份的外溢。 以锅内水开后计算,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宜武火急煎,时间约15—20分钟左右,久煎会使有效成份损失,药效降低,或药性改变;一般药煎煮25-30分钟左右;厚味滋补药,或毒性药,宜文火久煎,时间约40-45分钟左右,使药效尽出或减弱毒性。如药物煎糊后应弃去,不可加水再煎服。 (五)煎煮次数 一般一剂药煎两次,滋补药可煎三次,治外科病内服方剂亦可煎三次,末次外洗。 (六)煎取药量 药物经煎煮后所取的药汁量大约应是中型茶杯的一杯,小儿酌减。 (七)特殊药物的煎法 某些煎法比较特殊的药物,处方时必须加以注明,主要有: 1.先煎 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其质坚难以煎出其有效成分,须打碎先煎,煮沸10分钟后再下其 它药物。另外,泥沙多或者质轻量大的药物,亦应先煎取汁,澄清后以汁代水煎煮其它药物。 2.后下 气味芳香,不耐久煎的药物,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止有 效成分走散。 3.包煎 易引起煎药混浊和易刺激消化道、咽喉的药物,宜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 4另炖或另煎 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煎时被其它药物吸收,须另炖或另煎,服时再兑入汤内。 5.溶化(烊化) 胶质、粘性大而易溶解的药物,如同煎则易粘锅熬焦,或粘附它药,影响药物的 有效成分溶解,用时应在它药煎好去渣取汁后加入,趁热搅拌或将药汁微煮,使之溶解再服。 6.冲服 散剂、丹剂、自然汁、小丸以及某些芳香贵重药物需研末用汤计或开水冲服。 7.泡服 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又少的药物,可用热水或药汁趁热浸泡服用。 一般常用药特殊煎法入下: 先煎: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生石膏、龟板、鳖甲、代赭石。 后下:薄荷、砂仁、豆蔻。 包煎:车前子、赤石脂、滑石、旋复花。 另炖或另煎:人参、羚羊角、犀角。 烊化: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 冲服:牛黄、麝香、沉香末、紫雪丹、六神丸。 |
|
来自: zhangshengli86 >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