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陈氏太极拳“松劲”和“发劲”的体会
陈氏太极拳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松活弹抖的独特风格为人们所喜爱。陈氏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它在发劲前的松柔灵活劲和发劲,如放箭的刚猛劲,都有着它的特殊性和对立统一性。 一、松劲。即放松、松静、松柔等劲。陈氏太极拳所要求的松,其中包括意识放松和躯体放松两个内容。意识放松是前提和关键。陈氏太极拳拳理大师陈鑫在拳论中说:“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平心静气,以待其动。”而躯体放松是形式和反映,动作似风摆杨柳,浑身不显一丝拙力,便是肢体放松的原则。思想意识能放松到什么境界,躯体形态的动作也能放松到相应的程度。反之,动作松柔圆活的熟练协调程度同样能促进思想意识的进一步放松。同时,放松和紧张是一对相应的范畴,思想意识放松不是指大脑意识一片空白的呆滞状态,而是抛却生活中的一切杂念和烦恼,全神贯注于拳艺的情景之中。躯体放松并不是动作上的松懈和轻浮,而是除了完成规范的动作所必须的肌肉收缩力之外,其余各部尽可能放松。可见,意识上的放松和肢体上的放松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发劲。拳论说:蓄而后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练习发劲,先练习蓄发,也就是蓄劲。所谓蓄发是指陈氏太极拳运动在训练柔过刚落点的过程中,练气而化劲,聚柔而刚发。但内气是催外形的主要动力。发劲前,蓄劲要足,要求肢体具备五弓之能,蓄而后发。太极拳在蓄劲时通过拳势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含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使周身构成“负阴抱阳”之态势,犹如开弓满盈,促使肢体做功距离加大,加强其弹性的储备能力。同时要求周身之气聚集于丹田之中,只待勃发之机,其劲具有一触即发之势。所谓发劲功夫是指陈氏太极拳的一种爆发力,它是太极拳内功的结晶及其化发功夫的升华。拳谱中讲:“气未动兮必先动,心即动兮气即冲,心动一如炮加火,气动好似弩离弓,学者若会浑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在盘架和蓄发的训练过程中,犹如炮卷硝磺,卷得愈实愈紧,爆发的力量就会越强,威力就会更大。所以,培养混元一气用于心意一动,促使全身之劲力集中在肢体的某一点迸发而动,即是陈氏太极拳发劲之奥妙所在。 例如,掩手肱拳一式。在发劲前,握拳合劲时,身体中正,下沉,松胯屈膝,劲合于右腿蓄而待发。发劲时右腿等地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在右拳发出的同时,迅速向后发力,和右拳形成对称力,使身体受到一个平衡力。要求发劲时拧裆,转腰,顺肩,使劲迅速传递到拳面,将拳突然击出,前拳后肘,完整一气。陈氏太极拳的发劲必须在动作上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基础上,做到劲起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节,这是太极拳的发劲规律。更要注意的是,意念不要丢,意念一动,全身皆动,在腰的带动下,节节贯穿地使劲迅速达到发力点,做到发劲干脆、准确、落点稳。 经过不断学习和体会,认识到陈氏太极拳的松劲和发劲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是有着不同层次与涵义的两个概念。陈照奎大师强调:“松活弹抖是陈氏太极拳的综合功夫,松活是柔之本,弹抖是发劲之根。”松是陈氏太极拳发劲前的基础与前提功夫,而发劲则是体内气劲升华后爆发于外形的形体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