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学之比较 或问:听您论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外家拳法”之“生理体能、灵妙体能、魂魄体能、心智体能”;“内家拳法”之“灵性体能、宇宙体能”;“成道之体”的“拳道合一”之“全体透空”,及“无形无象”的“无极”艺境。三成功夫、八个艺境层次的分法,初听起来觉得新颖,认真仔细地体会认识,确实是很清晰地表述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艺境的完整性。只此一点,尚无前人有这样全面的认知。但我想知道,您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认知得这样清晰而又明白,那么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之人与其它国家搏击、格斗的修炼之人相互较技,何者为优? 答:你提的问题应分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是“拳学”的比较,第二是“修炼者”之间的比较。 对于“拳学”的比较,可以从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巴西柔术等“拳学”与中国传统的“拳学”来比较。 拳击:是典型的以拳击打分胜负的格斗运动。拳击运动是典型的“拳打脚踢”的下乘拳法,而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是“最节能、全方位立体方圆的攻防技术、技巧、功夫”。故与拳击的比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拳学”内容占据绝对优势。这乃是不必讨论的认识吧! 空手道、跆拳道:都是从中国流传到外国的“拳学”,而又从此在外国发展的“拳学”。而从“文化底蕴”上分析,这些“拳学”的最终论述亦未能突破“心智体能”的运用而达到“灵性体能”的艺境。因为只有“道”的思想的指导,才能认识到“灵性体”的价值。达到“灵性体能”的运动必须“衰”其外形体的“筋劲骨力”才能修炼到,才能运用。故能突破这一认知,须要对原有的进行破坏才可能修出。这又有哪个国家的修炼之人会这样认识、又这样做的呢?从他们论“剑道”的方方面面来看,都不存在对“灵性体”的论述、描述,只有对“心智体”的描述、论述,故而可指其“拳学”的位置了。 泰国拳:现代都承认泰国拳的攻防技击之优势,但要与中华拳学比较,也只是属于黄氏所说的“少林拳术之技精者,主于搏人”的搏击技术而已。从其训练的刻苦、有时用武练法甚至横练法而说,尚未对“灵性体”有所认识。而在泰国拳的古谱中,确有与中华武术相类似的修炼方法,但未有对“灵性体”的描述。泰国与中国地处邻邦,历史中其拳术之发展亦必受传统的中华传统拳术之影响,但对“灵性体”的认识的确没有。因为传统拳术攻防招法及攻防技法都可外见模仿而易学,但对“灵性体”的“无形之功夫”确实不好认知,必须由“身传口授”才能自己体验而得之,故可以说“中国功夫”尚没有外传。不是中国人不外传,而是外国人不认识此“功夫”罢了。 巴西柔术:现在尚属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博击之道。称为“柔术”,亦只是“外形的柔若无骨”之修炼,是从外练法修成,属于柔中用力量、技巧的功法,和中华传统拳术的“柔外刚中”的刚柔相济、以柔用刚的功夫亦不能相提并论。其体现的是柔的形体而带反关节方法的搏击术,和中华传统拳术的“灵性体”功夫仍存在不同之处,而且是本质上的不同。是修炼中的功夫体能的本质不同,并非生理上的本质不同,这一定要弄清楚。 以上粗略地论述了各国之搏击术与中华传统拳术的“拳学”之比较,主要的区别点是: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由外家拳法能够升华到内家拳法的“灵性体”功夫艺境,而其它国家的搏击术尚未见报道。如果要说比较的话,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外家拳法”功夫与外国的搏击术尚可相提并论;但中华传统拳术的“内家拳法”及拳道艺境乃中华拳学独有的内容,外国搏击术就无法与之比较了。这乃是拳学的比较。 修炼者之间的比较,乃指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与其它各国之搏击术的人的相互较技比较。如果传统拳术的外家拳法之人与他国之人比较则艺高者胜,这是事实。 如果传统拳术的内家拳法之艺精者与他国之人比较,则占有绝对优势。这从历史上中国拳师战胜各种外国拳师的例证中就可以确定了。 或问:那现在的“散打拳王争霸赛”的拳手之比较,应当列在哪种功夫艺境来认识? 答:从搏击的场面上看,可以知道应当列为“生理体能”的功夫艺境。完全“灵妙体能”功夫艺境的选手尚未见到。 由此可知,如果属于自由搏击比赛的话(我是指“终极”效果的比赛),中国散打运动员与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巴西柔术等运动员较技,成绩不会理想。这不是因为散打运动开始的年代晚,而是指运动员对“搏击”运动的理解、修炼、运用、认识的肤浅而说的。谁不相信可以进行一次较量便知。 唐顺之论拳时说:“手技欲精、欲多,用欲熟、欲、欲狠,具此五者,方可较敌。”而从现代散打选手对比此五者的认知来看,“手技精而变化多、手法多、运用纯熟”这三点都未能过关,怎会有好而精彩的表现呢? 或问:为什么拳术发展到现在还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就您的认识谈谈看法。 答曰: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高手在民间,而现在亦如是。各家的拳谱、拳论确在社会中广泛的存在,但众多的习拳者的确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运用。 百十年来,拳术套路及现在的武术、拳术的竞技比赛发展得很快,水平亦很高,但那只是为了表演而已。人们忽略了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的继承和修炼,造成了拳术攻防之道人才的普遍缺乏,有的只是会练套路的人才。而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在实质功夫,又非练套路的人员所能知道、所能掌握得了的。俗话说练套路是“拳皮子”功夫。 即使有精心于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者,精心于此技,但受门派、拳种观念的束缚,亦不能广泛地认知,其所得之较技比赛的功夫能力亦有限,也限制其发展,属于品种退化吧! 最重要的是现在能够教授散打运动员的教练的功夫水平不高,这是最关键的;而能够胜任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传授的人,又不在教练的岗位上工作,乃是根本的原因,不能阴阳相济。 任人惟贤、任人惟才,这在发展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培养拳术较技人才上,也是同样适用的。忽略了这一点,肯定会有损失的。 而现在的教练员们,包括从事中国武术拳术事业的人员,拒不承认“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独特性及其与西方的体育训练方式概念不一样,而以西方的体育模式硬塞给传统拳术的修炼,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拳术”可以以体育的形式出现,但其独特的修炼方式,的确不能与西方的体育概念完全相符合。这是传统拳术功夫修为的内涵所决定的,应该保持中华传统拳术传统训练的独特性。 鉴于上述的认识,现在是继承传统拳术的理、法、术、功为主要任务,人们的认识统一后就应谈到如何应用、发展、发扬了。现在看来,认识和继承都没有细心地去作,又如何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呢? 这就是我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功夫及其现状的认识。 马国兴 书录于北京 2000年05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