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说吃肉。

 深山木槿 2015-03-01
  •  的时候数着日子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穿上一件新花衣和吃上一碗大块的红烧肉。

日里父亲是不做饭的,只是在每年的年三十才下厨,亲自做上一道最高档的菜,就是红烧肉。那时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副食品更是馈乏,过年能吃红烧肉的人家就很了不起了。年三十一大早,父亲将母亲已在年前就精心选购的一块红白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寸宽长的肉块,先放在锅里炒成微微焦黄的颜色,再将这肉倒入另一已熬好糖色的锅里,使肉块均匀的挂上糖色再放入调料,大火开锅后转为小火慢炖小半天,而后热烀烀,红烀烀,糯糯的,入口即化,不油不腻的红烧肉出锅了。那是年三十饭桌上最抢眼的一道菜,更是我当年的最爱!

婚后,婆家过年一道主菜也是肉,那是大块蒸肉,俗称【木梳板】肉。那时是70年代啦,买肉得凭票供应,婆婆将每月省下来的肉票积攒起来,年前一次买下一大快五花三层的方子肉,提前烀好,放在外边冻着,三十起早提前拿到屋里化一下,半化不化时就着硬实劲切成如木梳般大片,码放在一深碗里,放上面酱调料等,上屉蒸上2小时以上,吃前用一个碟子扣在肉碗口上,翻过来肉皮朝上,如木梳板般红烀烀,亮烀烀的一碟蒸肉端上年三十的饭桌。那个年代过年时能吃上这样的肉,也是够奢侈的了。

轻时我不会做这道菜,只喜欢看着婆婆做,等婆婆老了年三十的饭桌就由我接班了。我学着婆婆的做法,又加了自己的一些改进,这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菜,全家人都要夸奖一番,于是我有了“超级”大厨的感觉,好是得意。

着年代的更替,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舌尖已觉肉腻,说‘谈肉色变’是言过其辞,但对肉已不再有往昔的亲切,尤其是爱美又注重保健的人们又减肥,又节食,又素食的,因而肉已失去了被人们的宠爱。而我家由婆婆那代人延续下来的年三十的这道菜,还是年复一年的必吃不变,就是舍不掉那个年代这道菜给我们留下的“感情”。

喜欢年三十在厨房里做菜的那个过程,那个感觉和那个热列而又温馨的氛围,在那个时刻我仿佛又回到【年味肉味】真浓的当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