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感应”

 tnj660630 2015-03-02
      在古代,关于天人感应的的事情极为盛行。
      进入现代社会,如何面对“感应”的价值,如何利用“感应”的境界?这是人生自我的“自然无为”,更是有意识的感受生命中,潜伏在人之内心中的“自然无为”的话题。
      都知道《论衡》中有所谓的“春观万物之生,秋观其成,天地为之乎?物自然也”。此观点,也在阐述如何认识唯心的“本体”,更是物质的“天道”。
      认识感应,就是懂得相互吸引,或者说相互作用的力量。我认为,感应的本质就是“自然无为”,也是值得认识和挖掘天道的、自然的现象。
      人在生命的历程中,也应当善于“信古,而不泥古”。虽然圣人立言非常的审慎,经典的“感应”观,也有很多,但是也要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来认识这一现象,观察“感应”在人之生命里的卓绝。
      自然界里的天地之气,尤其值得我们认识其中的规律和感应的本体。也如:天地之气可以感应人、感受物;而人与物,不能感动于天地。好似大德之人,能号召臣民;而臣民则不能心动大德之人。
      说到人生赛场,可以用风云诡谲,瞬息万变来夸张、来解释。同时又可以这样武断地说,人生中任何的有把握皆是无把握。其实有无把握的尽在自身的把握,记得有一句禅语:“僧众粥少,泥多佛大。”我建议喜欢记述作文的人,都应该用心来参悟、来感应这一禅语。“自然无为”般的语言也如天籁自鸣,自抒胸臆,又似风行水上,可自然成文。
      大自在的人生,要用大自在的真心来把握,忘记过去就是拥有未来。
人生跋山涉水,为人之心能“感应”于“自然无为”,心也如水,则水心又心动于心,人生自然感应心之所得。
      “感应”之心,自然获得人生大悦,也是生命“自然无为”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