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引言

 梦想教育 2015-03-04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 任长松

    编写某一套或某一科的教材,编写者首先要透彻地理解这一套教材所指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某一科教材的科目目标是什么;其次,就是搞清楚某一科的科目内容。接下来,编写者就要考虑某一科教材的展开顺序(即科目的组织)问题了。目标、内容、组织,这是课程教材领域三大核心课题。

我们知道,作为科目内容的学科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往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理性的、严密的逻辑体系。要让学生学习这些抽象的、概括的学科知识,我们的教材将如何呈现这些知识呢?是原原本本地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来直接呈现这些抽象的、概括的知识吗?

如果这样的教材展开顺序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按照这样的展开顺序学习,能够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当然就可以采用这种教材展开顺序;实际上,在高中和大学,这种教材展开顺序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这样的教材展开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不相适应、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学生按照这样的展开顺序学习教材,学习结果就会不理想甚至学习失败,教育目标因此就会落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照搬学科的逻辑体系,以此来设计教材的展开顺序。

这样,编写者在设计教材展开顺序(或称教材的编排顺序)时,就碰到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之间的矛盾。

这是课程领域中必然会碰到的一对基本矛盾,因而也就成为这一领域的探索者们长久关注和一直在研究的一个永恒问题。在课程发展和课程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值得吸取和借鉴。

本文试图对历史上就这一问题所作的已有探讨加以梳理,从而为我国的课程编制者和教材的编写者提供可资参考的理智资源。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杜威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克伯屈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巴格莱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泰勒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皮亚杰与布鲁纳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维果茨基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奥苏伯尔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其他学者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当代中国学者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结束语

以上主要内容完稿于1995年5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