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点:辽代契丹贵族丧葬习俗的考古学察看(转载)作者:东北儒生(彭擅国吉林大学边陲考古研究中间,吉林长春,130012) 前人对辽代丧葬的研究功效未几。已有的研究的特性归纳综合起来,一是主要依托其实不充裕的文献停止会商;二是存在将契丹丧葬与汉人丧葬混为一谈的征象。我们认为,商量辽代的丧葬,应当主要依托考古材料,分离文献记载,区分出辽境内互有区此外葬俗系统,追随其各自的渊源传承与彼此间的渗入融会,从而归纳辽代丧葬的一些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方面,虽然这个总结与片面规复辽代的丧葬轨制还有必然间隔。上世纪20年月中央军阀和日人对辽陵的盗掘可谓辽墓考古发现的端绪。建国后尤其是近50年来,辽代考古出格是墓葬的发掘获得了长足的停顿,使我们有了举行以上研究的前提,从而填补了辽代丧葬切磋中文献不敷的缺憾。辽境内多民族共存,有的民族现有的考古材料没法对其丧葬作出哪怕是简朴的勾画。从考古学的角度切磋辽代的丧葬,条件是要辨别出墓葬的民族归属,不克不及等量齐观。不然,相干的文化身分阐明将无从谈起。目前辽墓辨别对照明白的是契丹和汉人墓葬,这是两种互有区分和联络的丧俗体系。这里主要讨论契丹人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契丹贵族的丧葬习俗。至于契丹帝陵以及辽代汉人的丧葬习俗容另文探究。 一辽代契丹贵族的墓葬主要散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地。这些处所都属于辽的背心肠区。目前发掘的首要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宝山M1(923年)[1]、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的耶律羽之墓(942年)[2]、内蒙古赤峰驸马赠卫国王墓(959年)[3]、辽宁旭日耶律延宁墓(985年)[4]、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的陈国公主墓(1018年)[5]、辽宁义县清河门M2(1057年,萧慎微墓?)[6]、内蒙古宁城埋王沟的萧?墓(1071年)[7]、宁城萧府君墓(1072年)[8]、内蒙古库伦M1(1080年?)-M6[9]、宁城萧孛特本墓(1081年)[10]、辽宁锦西萧孝忠墓(1089年)[11]、辽宁法库萧袍鲁墓(1090年)[12]、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祺墓(1108年)[13]、法库萧义墓(1111年)[14]、辽宁阜新萧和墓[15]、内蒙古科右中旗代钦塔拉M3[16]、哲里木盟奈林稿墓[17]、阜新海力板墓[18]、辽宁建平张家营子墓、墨碌科墓[19]、河北平泉小吉沟墓[20]、向阳前窗户墓[21]、北票水泉M1[22]、赤峰大窝铺墓[23]、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墓[24]、辽宁新平易近巴图营子墓[25]、内蒙古敖汉皮匠沟墓[26]、宁城鸽子洞墓[27]、阿鲁科我沁旗温多尔敖瑞山墓[28]、敖汉七家墓[29]等等。经由对墓葬诸要素(包孕墓葬形制、墓向、壁画、葬具、葬式、敛具、殉牲与殉人、随葬品的位置与组合等等)的排比阐发,连系文献能够将辽代契丹贵族的丧葬风俗总结为以下6个主要方面。 1.修建家族墓地,选址重视堪舆。散族而葬,回葬先茔的做法应起于契丹贵族对华夏地域唐五代丧葬旧造的仿照,起头于圣宗统和前后。耶律琮卒于保宁间,并未归葬先茔,保宁十一年,其妇人"便与二三孝子弟子故吏部直职员,亲往口口口口马盂山口口口峰岭口,…(此地)真诸侯之象,是三公所营之墟,苟称民气,谁云不成。保宁十一年春口仲春丙寅,夫人爰命植夫驳张于役,庸赁百工大营葬事…。[30]"萧仅于承平九年"备礼葬于先祖坟页敦山"[31],耶律元死后(宁靖年间)"归葬于隐州北仄顶山,从先茔也。[32]"萧德温死后,"?葬于黑山之先茔。[33]"归葬先茔前常将死者置于"攒所"[34]"权厝"[35],以备今后迁葬。内蒙古库伦旗西孤家子曾挖掘一座未被盗挖的辽墓,墓内出有骨殖,发现一开已磨光但未刻字的墓志,猜测即权厝之墓,已将尸骸迁出[36]。佳耦二人合葬于一墓室内是那时通止的做法,即所谓的起茔?葬。巴图营子墓的封门砖颠末一次挪动转移,估量就是二次葬存留的迹象。这些贵族家族墓地常常建有茔域。多数茔垣及相干的空中修建果天然和报酬的粉碎,或荡然无存,或保留欠好。地表遗址比力较着的如宝山墓地,茔区呈长方形,围墙周长737米,东、北各开一门且建有瓮城,东门借有门房,墓地上有范围较大的多处建筑。宁城岳家杖子萧府君坟场地表可见石块垒砌的墓园,并且还有砖砌的排火举措措施。库伦3号墓发现疑为祭台的砖砌台基。重熙十五年秦晋国大少公主墓志记公主身后,"权窆于马盂山先王茔垣之丘堂。[37]"这个丘堂应具有享堂或祭殿的性子。至于地上设置文官、武吏、羊、虎等石像死及神道碑者,现在除帝陵之祖陵外,仅见于耶律琮墓,这多是他任南面官而采用的汉民仪,是一个特例。权殡之地和墓天的选择往往拘忌于阳阳风水。耶律琮泉台肯定之前,家人"卜其兆宅,安厝玄宫";统和二十五年耶律减乙里妃墓志则记"考以阴阳建其坟墓。[38]"而契丹人中乃至也无为人挑选墓地的"擅长卜筮"的阴阳师长教师,如耶律乙不哥[39]。至于耶律娄国谋反被诛,穆宗"诏有司择绝后之地葬之。[40]"则是葬地采用阴阳堪舆之法的一个特例。北宋沈括记"黑水之西有连山,谓之夜来山,极高峻。契丹宅兆皆在山之东南麓。[41]"便考古发现来看,契丹家族墓地确实常选择在东、南或东南边背坦荡低平并常有溪流、其他三面依山的簸箕形山坡上,典范如清河门、耶律琮、豪欠营墓[42](此墓东南出口处更有单阙)等等。这类背抵下山、面对溪流的阵势恰是北宋地舆书中所称的"上凶之地。[43]"辽境汉人墓志中常纪录该墓在墓地中的"穴位",但今朝所见契丹人墓志不见这类记载,也贫乏从泉台的摆列来揣度选穴尺度的充实的考古学质料。宋会要蕃夷二之五记,"契丹遗俗,既葬必守坟。"辽代帝陵建有奉陵邑,并置奉陵户。契丹贵族墓地也设守陵职员。很多契丹贵族墓地在他们的头下军州内,守墓人员大多应来自这些公乡。但也有晨廷犒赏的惯例。如萧孝忠死后,皇帝"赐宫户守冢。[44]"以至个别汉人高官墓地的保护也得到天子的撑持,如梁援的家族墓,"用住民三十户租赋赡给之。[45]"2.墓葬方向东南,墓室多仿地上居室现有的考古材料表白,几近一切契丹墓葬的方向(指墓门偏向)皆在东、南之间(95-175度),绝少破例。这与全部墓地的朝向是相分歧的。辽史百官志记."辽俗东向而尚左"。"贵日"、"拜日"、"祭东方"的契丹旧俗[46],既影响辽的地上居室,也影响了墓葬的择向。固然,东向并非尽对的正东,日出的标的目的也是云云。墓室大大都为仿木构地面建筑的砖石构造,普通由斜坡式墓道、天井(门庭)、仿木布局的墓门、甬道、(前室及阁下耳室)、主室等构成,在范围上存在着品级不同。圣宗开泰以前去往在甬道和墓室装潢壁画,题材有门神、云鹤、仆众侍宴备骑、室(帐)内陈列、牧猎等。开泰当前在墓道和庭院中也画有壁画,盛行以旗饱、驼马车骑和浩繁人物所施展阐发的出行和返来仪仗的题材。这些壁画是墓仆人生前生涯的活泼反映。随葬品的摆放有必然的纪律,前室的摆布耳室划分置日用陶磁器和车马用具,各自意味着宴饮糊口和出行。织物、金银等则置于主室。主室的周壁每每围以柏木护墙,后部横砌尸台,前部设供桌以备祭祀。主室应代表着墓主的寝居之所。相当一部门契丹墓葬中未见葬具,尸骨间接置于尸台之上。但另外一方面也发现了多少葬具,次要有木质小帐、木棺和石棺,在这些葬具上常常彩绘乐队或四神。梦溪笔谈卷25杂志二所记的"虏中无棺榇",从考古发现来看,是有掉周全的记录。3.尸骨葬遍及契丹人死后火葬,这一观点由去已久且很有影响。元朝王恽曾说火葬"系契丹遗风。[47]"从考古发现来看,契丹人火化见于辽开国前及建国初的一些墓葬,如巴林左旗双井沟墓地、哲理木盟黑斯吐墓、柳条沟墓。但这一期间也有相称数目的骸骨葬墓,如哲理木盟乌日根塔推墓、荷叶哈达墓、科左后旗呼斯淖墓、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墓[48]等等。今朝发现的辽代最早的编年墓--天赞二年(923年)的宝山一号辽墓--就采取尸骨葬。耶律羽之墓(942年)、驸马赠卫国王墓(959年)、陈国公主墓(1018年)、库伦1号墓(1080年)、等都是骸骨葬。至于别的大量无编年的明白的辽代契丹人墓葬,也绝大多半采用此种葬式。辽史刑法志记坤统二年,耶律乙辛被剖棺戮尸,也从侧面说了然尸骨葬这一事真。以往的研究者曾以为,释教的影响是辽金时期火葬墓流行的重要缘由,"契丹人、女真人出于本初崇奉的火化民俗,在佛教思惟的影响下获得了稳固和成长。[49]"辽代契丹佞佛,上至皇族,下至公众,这一风习在墓葬中也有表示,如在墓碑上题刻"佛道不雅音经"(耶律琮墓),将陀罗僧经幢置于墓内(库伦M1、白塔子墓),在墓壁或葬具上题写真行,或随葬刻有实言的胸牌(巴图营子墓),但其实不像辽代佞佛的汉人那样常常采用火葬,可见佛教之流行并未使契丹人承受水葬之法。笔者以为,尸骨葬是契丹汉化礼俗的详细浮现。从契丹初期"怙恃死而悲哭者,觉得不壮[50]",乃至加以火葬到厥后齐尸而葬,反映出契丹人逐步接管汉俗特别是汉俗中的孝悌看法的过程。耶律义先曾于重熙二十一年告戒族人,"国度三女房最为贵族,凡是全国风化之所自出,没有孝不义,虽小不行为。[51]"萧痕笃"事亲孝。[52]"耶律安搏"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誉过礼,见者伤之。太宗屡加慰谕。…既长…事母至孝,以父死非功,不预宴乐。[53]"萧阳阿"父卒,自五蕃部亲挽丧车至奚王岭,人称其孝。[54]"启天皇后曾在临潢县西南建"崇孝寺"[55],而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鎏金银罐上则以八幅孝子故事图做为主题纹饰。汉俗的孝是极度阻挡燃化尸身的,唐宋刑律对此也都有严酷的划定。从这个角度,或可解释辽代契丹人采用尸骨葬的汗青布景。4.金属收集等敛具独具特点辽代契丹贵族在遍及接纳尸骸葬法的同时还开展了若干独具特征的金属敛具。这些敛具以银、(鎏金)铜质为多,另有个体金质的,首要包罗面具、收集、靴或靴底以及契丹人所正视的"金冠"[56]。兹将这些敛具的考古发现情形列表以下(表中未说明件数者均为1件)。出地盘面 年月 面具 网络及保留情形 靴 冠 备注 出处 宝山M1 923 银丝,印痕 被盗 [1] 陈国公主墓 1018 金2 银2,无缺 银2 银2 已盗 [5] 清河门M2 1057 铜丝,手网残段 被盗 [6] 萧府君墓 1072 铜丝,残段 被盗 [8] 萧德温 1075 铜丝,手足网残段 被盗 [57] 萧孝忠墓 1089 铜丝,手网残段 银 [11] 温多尔敖瑞山 铜2 铜丝,手足2? 铜 [28] 鸽子洞墓 铜丝,残段 被盗 [27] 浑河门M4 银 被盗 [6] 库伦M4 铜丝,残段 被盗 [9] 库伦M5 铜丝,手足网及残段 铜 被盗 [9] 库伦M6 铜丝,残段 [9] 豪欠营M1 铜鎏金 铜丝,全身 传出 [42] 豪短营M2 铜丝,手及残段 被盗 [42] 豪欠营M3 铜丝,残段 被盗 [42] 豪欠营M6 铜鎏金 铜丝,满身完备 未盗 [42] 豪欠营M9 铜丝,残段 被盗 [42] 小刘杖子M1 铜鎏金 铜2 被盗 [58] 小刘杖子M2 铜 被盗 [58] 小刘杖子M3 铜 被盗 [58] 小刘杖子M4 铜 [58] 束缚营子墓 铜鎏金2 铜2 被盗 [24] 年夜窝展墓 铜丝,残段 被匪 [23] 巴图营子墓 铜鎏金2 铜丝,脚足网残段 铜 被盗 [19] 前窗户墓 银鎏金 被盗 [21] 小吉沟墓 铜鎏金 [20] 张家营子 银鎏金 [19] 上烧锅M5 铜2银3 铜丝,手足较完好 铜6 被盗 [59] 温家屯M2 铜 铜 被盗 [60] 彰武马家M1 铜丝,残段 被盗 [61] 库伦杏树洼墓 银 被盗 [62] 白塔子墓 铜 被盗 [63] 柴达木墓 鎏金铜 铜 被盗 [64] 床金沟M5 鎏金铜丝,残段 被盗 [65] 从上表考古材料可见,1)金属网络从辽建国之初就已呈现,几与辽朝的兴亡相始终。但中早期出土较多。2)全身网络、冠、面具、靴组合最完整的见于陈国公主墓,其次是温多尔敖瑞山墓。因为绝大多数相闭的辽墓被盗严峻,而今还没法断言组合不全者是由于盗劫、朽坏而缺得,仍是对完整组合的简化情势。3)使用上述敛具者多数都是契丹皇亲贵族,其等级亲疏并纷歧律,质地的变革可以揣摩代表着等级的上下,至于组合的多众转变能否也与等级高低有关,因为盗掘此刻也欠好简单地做结论。 以面具、网络来包涵尸身,被时人称为"特有异"的"北人丧葬之礼"。文惟简虏廷事实(说郛本)记."(契丹)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与其肠胃涤之,实以喷鼻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 除冠之外,金属网络、面具以及靴都弗成能用于平常服御,而是公用的敛具,能够就是辽史礼志五公主下娶仪中皇帝所赐的"覆尸之物。"萧德温死后,皇太后"出宫中衣一袭以敛之,薄其赙赠,凡殡葬所须,并从官给。"官赐的宫中敛衣或许就是他墓中出土的覆尸网络。至于网络、面具等背后的深层寄义与渊源,之前的研究者做了各类猜度,如东胡覆面的旧习、萨谦巫师的通神、佛教偶像的"金容"等等。事实是不是如此,笔者不敢强作解人。客不雅地说,它们作为敛具犹如汉朝的玉衣一样,是契丹"繁华之家"留存尸首、意欲使其不朽的共同做法罢了。 5.殉牲较为广泛,奇有殉人并渐为俑代替 殉牲是契丹所属的东胡系平易近族的固有丧俗。辽开国前的契丹墓葬,如扎鲁特旗荷叶哈达墓、科左后旗吸斯淖墓均收现有羊骨架[48]。史载天子"棺木降车,亲王推之,至食烦忙之次。盖辽国旧俗,于此刑烦忙羊以祭。[66]"应历九年(959年)赤峰大营子辽驸马赠卫国王墓的墓志上刻有小字."衣服廿七启,银器一十事,鞍一十三里,黑马一匹,骢马匹,骠尾乌大马一十匹,小马廿一匹,牛三十五头,羊三百五十心。"丧葬仪利用如斯多的畜生是惊人的。库伦旗奈林稿M1的庭院上层填土和墓门外右边处,出土了大量的牛、马骨骸,墓室内也发明有羊角。范杖子M101墓门前的墓讲填土及墓门上圆各出土完全的马骨架及羊头骨[67]。可睹其时多将殉牲置于挖土中。丧葬用牲,正在契丹接管汉人礼俗的过程当中曾遭量疑,所谓"以(羊?)马埋(葬?)旧是污俗之礼。(耶律琮墓志)"辽廷也别离于统战十年秋、重熙十一年十仲春、重熙十二年元月屡次公布禁丧葬杀(牛)马的号令[68]。但1090年的萧袍鲁墓墓门中仍出土牛骨、马牙。那反应出丧葬用牲的旧雅植根深暂、风行普遍。从辽墓出土的殉牲环境看,羊骨特别是羊头骨最多见,其次是马,也有牛和狗。 以工钱殉是契丹丧葬习俗中仆从制残存的体现。乾亨四年,"渤海挞马解里以受先帝厚恩,乞殉葬,诏不准,赐物以旌之。[69]""统和元年二月,葬景宗皇帝于乾陵,以远幸朗、掌饮伶人挞鲁为殉。[70]"契丹国志卷13记景宗皇后萧燕燕的女女延寿奴,"适悖家母弟头肯。延寿奴出猎,为鹿所触死,后即缢杀头肯以殉葬。[71]"至于述律后以达语先帝为捏词,以殉葬先帝的方法诛杀异己更是为人生知的辽初故实。但辽初殉葬的考古实例未几。时期与赤峰大营子驸马赠卫国王墓(959年)相当的科右中旗巴扎拉嘎墓[72],墓底所铺石板下有一腰坑,内俯身葬一青年男性,随葬品唯一一陶罐,预计具有殉葬性质。统和今后跟着契丹封建化的加深,连"杀牲为祭"都在禁断之列,殉人也渐消逝,而以俑取而代之。目前出土俑最早的要数统和四年(986年)耶律延宁墓,为石俑。陈国公主墓(木俑2)、秦晋国大长公主墓(1046年,木俑)、萧袍鲁墓(石俑)也都是出土俑的纪年墓的实例。 6.厚葬普遍 厚葬是汉、唐葬俗,以将大量适用的珍贵物品或冥具置于墓内为主要显露。辽代契丹贵族仿效唐朝,普遍厚葬,尤以辽代中期从前为甚。这与宋朝墓葬中随葬品简单且罕有珍贵品构成光鲜的比照。统和十年,室?曾"绝笔戒厚葬。[73]"次年朝廷颁令制止墓中藏甲胄、金银器玩[74]。重熙初"时髦奢靡。[75]"重熙十一年,诏禁丧葬躲至宝[76]。次年,"诏世选宰相、节度使族属及身为节度使之家,许葬用银器。[77]"萧惠[78]、耶律仁先[79]等契丹显贵,都曾"遗命家人薄葬。"这些都从侧面说明晰辽代契丹贵族的厚葬风习。从考古发现来看,固然绝大多数墓葬遭到近至金初、近至今世的宽重盗掘,照旧出土了品种、数目都很丰硕的随葬品。随葬品的种类有丝织、金银、陶瓷、铜铁、玉石、漆木等。丝织品主要有锦、绫、绮、罗、绢、纱、缂丝。金银器包括饮食用容器、粉饰品及车马具等等。陶瓷器分辽产和输进两大类,前者包罗泥质灰陶器、黄、绿等单色釉陶及三彩、白釉瓷器等;后者主要来自五代北宋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定窑(白瓷)、耀州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铜铁器中马具占大多数,且往往成套随葬。别的还有镜、盆、锅、炉、筷等糊口器具。玉石器主如果饰品,包孕玛瑙、水晶、虎魄等。漆木器除少许食器外,主如果桌椅等家具。这些随葬品大多数是适用器,和仿地面建筑的墓室一样,反映了辽代契丹贵族事死如生的观念。 二文献上记载辽建国以前契丹人的丧葬,可称为树葬后火葬。北史契丹列传,"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支其骨而焚之。"这种丧葬习俗还没有法从考古学上考证。目前发现的契丹建国之前的墓葬多数是粗陋的土坑横穴墓或石棺墓,火葬与尸骨葬并行。但辽建国之初已泛起了大规模的建有茔域的家族墓地,最典型的是宝山墓地。923年的M1不管是墓葬形制、照样墓内壁画,都具有明显的唐朝气势派头。至于全部辽代契丹贵族墓所风行的厚葬,也是遭到唐制的影响。不少金银器、丝织品和精美的瓷器也都来自中原。经由过程前文的阐述,可以看出,在初期帝国的战役扩大及与五代北宋的交聘来往的过程当中,契丹贵族所担当的汉式丧葬习俗凸起地显示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带有稠密的堪舆科学色采的家族墓地的修建; 2.归葬先莹,配偶合葬; 3.孝梯观念影响下的尸骨葬; 4.部份地利用棺作为葬具。 5.以俑庖代殉人。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使宋搏曾说契丹社会"大率颇慕华仪"[80]。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出使辽国的路振在乘轺录中则写道."(契丹)自与朝廷通好已来,岁选人才,尤异聪敏知文史者,以备南使,故中朝声教,皆略知梗概。至若营井邑以易部降,制馆舍以变穹庐,服冠带以却毡毳,享厨爨以屏毛血,皆慕中国之义也。夫惟义者可以渐化,则豺虎之性,嫡几可变矣。[81]"绝资治通鉴长编卷142仁宗庆历三年(1045年)枢稀使韩琦上疏云."…盗认为契丹宅大漠,跨辽东,据全燕数十郡毛之雄,东服高丽,西臣元昊,至五代迄古,垂百余年,与华夏对抗,日趋昌炽。至于典章文物、饮食服玩之衰,尽习汉风。故敌气愈骄,自觉得当年元魏之不若也,非如汉之匈仆、唐之突厥,本以蛮夷自处,与中国好尚同也。"前述考古材料所反映的契丹丧葬风俗中几个方面,恰是其"慕中国之义"、"尽习汉风"不竭汉化和封建化的实在写照。 虽然如此,契丹丧葬中还保存了很多契丹民族固有的或生长了其独有的习俗,如. 1.墓葬方向以东为尚; 2.殉牲; 3.早期偶有殉人; 4.运用金属网络等特别敛具。 5.普遍随葬马具。 这些丧俗有的是其奴隶制残存的余存(如3),有的是其游牧生涯的地下写照(如2、5),有的则大概是其宗教崇奉的反映(如1)。 参考文献 [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8(1):73-95。 [2]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辽耶律羽之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6(1):4-32。 [3]前热河省博物馆准备处.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陈说(J.考古学报,1956(2):1-26。 [4]辽宁省专物馆文物队.辽代耶律延宁墓掘客简报(J).文物,1980(7):18-22。 [5]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6]李文信.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陈述(J).考古学报第八册:163-202,1954。 [7、10]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中京博物馆.宁城县埋王沟辽代墓地发掘简报(J).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魏坚主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09-630。 [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宁城县岳家杖子辽萧府君墓清算记(J).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李逸友、魏脆主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548-552。 [9、36]王建群、陈相伟.库伦辽代壁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哲里木盟博物馆等.库伦旗第5、六号辽墓(J).内蒙古文物考古总2期:35-46。 [11]雁羽.锦西西孤山辽萧孝忠墓清算简报(J),考古,1960(2):34-35。 [12]冯永谦.辽宁法库前山辽萧袍鲁墓(J),考古,1983(7):624-635。 [13]齐晓光.最近几年来阿鲁科尔沁旗辽代墓葬的主要发现(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7年(1),7-13。 [14]辽宁省博物馆.法库叶茂台辽墓纪略(J),文物,1975(12):26-36。 [15]阜新辽代萧和家属坟场开掘出土精彩壁绘及墓志(N),中国文物报2002年5月3日初版。 [16]兴安盟文物工作站.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辽墓清理简报(A),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魏坚主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51-667。 [17]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林稿辽代壁画墓(A),考古学集刊,1981(1):231-243。 [18]李宇峰.阜新海力板辽墓(J),辽海文物教刊,1991(1):106-119。 [19、25]冯永满.建平、新民的三座辽墓(J),考古,1960(2):15-24。 [20]张秀夫.河北平泉小吉沟辽墓(J),文物,1982(7):50-53。 [21]靳枫毅.辽宁向阳前窗户村辽墓(J),文物,1980(12):17-29。 [22]辽宁省博物馆等.辽宁北票水泉一号辽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12):44-51。 [23]郑隆.赤峰大窝铺发现的一座辽墓(J),考古,1959(1):47-48。 [24]翁牛特旗文化馆等.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9(4):330-334。 [26]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敖汉旗皮匠沟辽代墓葬(A),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魏坚主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39-650。 [27]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中京博物馆.宁城县鸽子洞辽代壁画墓(A),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魏坚主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31-638。 [28]赤峰市博物馆考古队等.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温多尔敖瑞山辽墓清理简报(J),文物,1993(3)。 [29]敖汉七家辽墓(J),内受古文物考古,1999(1):46-66。 [30]李劳友.辽耶律琮墓石刻及神道碑铭(A),东北汗青与考古丛刊第一缉(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74-183。 [31]萧仅墓志,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M),石家庄:河北教诲出版社,1995.391。 [32]耶律元妻晋国夫人萧氏墓志,辽代石刻文编(M)211页。 [33]萧德温墓志,辽代石刻文编(M)371页。 [34]耶律宗允墓志,辽代石刻文编(M)319页。 [35]耶律宗政墓志,辽代石刻文编(M)305页。 [37]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辽代石刻文编(M)248页。 [38]耶律加乙里墓志,辽代石刻文编(M)137页。 [39]辽史(M)方技传."耶律乙不哥…幼勤学,尤擅长卜筮,不乐做官。尝为人择葬地曰.'后三日,有牛乘人逐牛而过者,即启土。'至期,果一人背乳犊,引?而过。其人曰.'所谓牛乘人者,此也。'遂启土。既葬,吉凶尽如其言。" [40]辽史(M)耶律娄国传。 [41]梦溪笔道(M)卷两十四,纯志一。 [42]乌盟文物工作站.豪欠营辽墓第一次清理简报(A),乌盟文物工作站,内蒙文物工作队编.契丹女尸(M),呼和浩特:内蒙前人民出版社,1985.。 [43]宿白.白沙宋墓(M)注8引北宋王洙《天文新书》卷二休咎条,北京:文物出书社,1958年。 [44]辽史(M)萧孝忠传。 [45]梁援墓志,辽代石刻文编(M)519页。 [46]新五代史(M)契丹传。 [47]春涧集(M)(四库全书籍)卷八十四论中都丧葬礼簿事状."窃惟收末人子之大事。今见中都习俗薄恶,于丧葬之礼,有慢当改正者。如父母之丧,例皆燃烧认为当然,习既成风,恬不知痛,败俗伤化,无重于此。契勘系契丹遗风,其在汉民,断不成训理,合制止以厚薄俗。"北宋张舜民画墁录(丛书集成初编据稗海本付梓)记"元佑终,宣仁圣烈太后上宾。辽使遣使吊丧。虏使回至滑州死,刳此中央,以头内孔中。植其足。又取叶数百,披?遍体,以疏别造毂车,方能行。次年春,予被好报开进蕃,见其辙路深尺余,此蕃国朱紫礼也,贵者燔之以归,耶律之?尚矣。"因而可知契丹贵族并不火葬。 [48]哲里木盟博物馆.内蒙古哲里木盟发现的几座契丹墓(J),考古,1984(2):153-156;张柏忠.契丹晚期文化摸索(J),考古1984(2):183-186。 [49]景爱.辽金期间的火葬墓(A),东北考古与历史第一辑(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04-115。 [50]北史(M)契丹传。 [51]辽史(M)百官志一。 [52]辽史(M)萧痕笃传。 [53]辽史(M)耶律安搏传。 [54]辽史(M)萧阳阿传。 [55]辽史(M)地理志一。 [56]厉鹗.辽史拾遗(M)卷九(丛书集成初编据史学丛书付梓本)引《东都事略》."虏人衣服以金冠为重,纱冠次之。" [57]李文信.东北发现建国以来的主要遗址和遗物(A),李文疑考古文散(C),沈阳:辽宁群众出版社1992.208。 [58]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昭乌达盟宁城县小刘杖子辽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1(9):44-49。 [59]项春紧.昭盟区域的辽代墓葬(J),内蒙古文物考古(总1):73-79。 [60]韩宝兴.凌源温家屯辽墓发掘简报(J),辽海文物学刊1994(1):23-27。 [6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讨所等.辽宁彰武的三座辽墓(J),考古取文物,1999(6):53-58。 [62]李逸友.内蒙文明局查询拜访哲里木盟库伦旗古墓毁坏状况(J),文物参考资料1955(1):122-123。 [63]敖汉旗文化馆.敖汉旗白塔子辽墓(J),考古,1978(2):119-121。 [64]齐晓光.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墓(J),内蒙古文物考古(总4):77-79。 [65]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右旗床金沟5号辽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2(3):51-64。 [66]辽史(M)礼志二凶仪。 [67]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事情队.敖汉旗范杖子辽墓(J),内蒙古文物考古(总3):75-79。 [68]辽史(M)圣宗四;辽史兴宗二。 [69]辽史(M)圣宗一。 [70]辽史(M)圣宗一。 [71]贾敬颜、林枯贵点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2]苏日泰.科右中旗巴扎拉嘎辽墓(J),内蒙古文物考古(总2):64-68。 [73]辽史(M)室?传。 [74]辽史(M)圣宗四。 [75]辽史(M)张俭传。 [76]辽史(M)兴宗二。 [77]辽史(M)兴宗二。 [78]辽史(M)萧惠传。 [79]辽史(M)耶律仁先传。 [80](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卷六十七,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 [81](宋)江少虞,宋代究竟类苑(M)卷七十七安边御寇节引,上海:上海古籍出书社,1981。 MSN空间完善搬场到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