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骨盆底骨骼和肌肉

 LM0318 2015-03-05

女性骨盆底骨骼和肌肉

 

骨盆位于身体的中心部位,它的解剖学单词为Pelvis,拉丁语言的含义为水盆,而骨盆的形状也像水盆一般,骨盆腔中肠道、泌尿器官、生殖器官等重要脏器放置在骨盆腔内。骨盆像一个举重运动员,时刻承受着人体上半身的重量。

骨盆是由4块骨骼构成,这4块骨骼分别是左右两侧的髂骨骶骨及退化不完全的尾骨。从人类进化学上,骨盆特殊盆状结构是人类直立行走的结果。4足哺乳类动物骨盆为脊柱的延伸,呈伸长状,承担保护背部作用,腿与骨盆呈直角,类似桌面与桌脚关系。人类由于直立行走,骨盆作用从保护背部逐渐变成传递躯干重量,在保证下肢稳定性同时增加下肢活动度,于是,骨盆两侧的髂骨逐渐退化、变短,同时,为增加稳定性,骶骨融合成倒三角形,而原本需要协助头部维持躯干稳定尾巴则逐渐退化形成骨盆下方的尾骨。

从形态结构上,以髂岬经由骶骨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形成一水平位横截面将骨盆分成2部分,近头位的大骨盆,远头位的为小骨盆。大骨盆宽而浅,内承载小肠、结肠、甚至是肿大的肝脏、脾脏及下垂的胃等内脏脏器。小骨盆呈圆筒状,承载膀胱、直肠、男性附睾、前列腺,女性子宫、卵巢等内生殖器等。从功能和形态上,男性与女性大骨盆相似,而小骨盆则差异较大,本文将重点讲述女性的小骨盆结构。女性小骨盆下方开口较大,耻骨弓夹角大于90°,主要是为了适应生产时新生儿头部的通过。人类直立行走时,骨盆将上半身重量由骶骨分散至左右髂骨,通过髋关节和股骨将力传递到下肢。

人体躯干呈桶装结构,在水平方向大的肌肉群主要有2个,膈肌与骨盆底肌肉。膈肌为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除了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裂孔)外,膈肌几乎为一块完整的肌肉,主要作用为通过改善胸腔容积辅助呼吸作用,几乎不起承载胸腔器官作用。盆底肌则是由深层与浅层的8块肌肉组成肌群,从头向脚俯瞰,盆底肌群呈吊床状,承载着来自腹腔脏器及其内容物作用。

盆底肌深层肌肉为骨盆隔膜,由提肛肌群尾骨肌组成。提肛肌群由左右两侧呈扇形结构展开的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三块肌肉组成。耻骨尾骨肌起于耻骨,止于尾骨、尿道、直肠、会阴中心腱及肛尾韧带,当腹内压升高(过度换气、咳嗽、排尿、排便及妊娠等)时,耻骨尾骨肌松弛以抑制腹内压上升。如果情绪紧张,则耻骨尾骨肌紧贴到尾骨和耻骨之间。耻骨直肠肌起于耻骨结节两侧的耻骨上支,止于肛门外括约肌,主要作用为抑制排便,协助肛门外括约肌维持肛门紧闭状态。髂骨尾骨肌起于闭孔内肌筋膜腱弓,止于肛尾韧带及尾骨,主要功能为提拉骨盆底部。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紧密相连,呈吊床状,在维持内脏器官不下垂同时,在排便时将肛门向上提起。尾骨肌位于提肛肌后方,起于坐骨棘止于尾骨外侧边缘,主要功能为协助排便、排尿。

盆底肌群浅层肌为泌尿生殖隔,从耻骨结合处向左右坐骨结节延展,形成一块三角形隔膜,主要作用为维持泌尿生殖三角的闭锁状态。泌尿生殖隔中有会阴深横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起于耻骨下支及坐骨支止于阴道壁及隔膜中心腱,主要作用为产生张力同时支撑着骨盆底部。会阴浅横肌位于深横肌表层处,呈三角形,构成泌尿生殖隔的底边部分,起于坐骨支,止于隔膜中心腱,作用同会阴深层肌。

此外,位于盆底最浅层的肌肉为控制泌尿生殖器开口处的括约肌及支持生殖机能的勃起肌。括约肌包括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作用分别为收紧尿道及肛门。勃起肌包括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女性球海绵体肌从会阴中心腱延伸至阴蒂。球海绵体肌与肛门括约肌一起形成“8”字型,与肛门外括约肌共同作用,主要作用为收紧阴道,性兴奋时协助阴蒂勃起。坐骨海绵体肌沿着坐骨生长,起于坐骨支,止于阴蒂脚,较为纤细,主要作用为通过收缩作用将血液打入阴蒂海绵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