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流强国也是真强国

 酉山酉水 2015-03-08

二流强国也是真强国

来源:《军事文摘》   来稿者:冯家杰   浏览量:880次    下载此文章   收藏   我要发表评论?

导读:“日不落”的迟暮:英国二战后已然沦为二流强国综合国力在二战之后快速下降 作为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
   “日不落”的迟暮:英国二战后已然沦为二流强国综合国力在二战之后快速下降
  作为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几乎居于垄断地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英国大量资本输往海外,国内本土经济发展缓慢,1880年被美国超过,1890年被德国超过。到一战前夕,英国已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进入20世纪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经济危机的英国实力大大衰落,特别是二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让其丧失了大量的财税来源,通过殖民地对本土进行“输血”的经济模式也被彻底打破,同时还丧失了大量的海外军事基地。这些因素致使英国在战后至70年代这个时间段进入了一个加速衰落的过程。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迅速由一个全球性的“巨人”沦为偏居欧洲西北一角的区域性二流强国。
  错误的国防政策让海军实力大减
  一直以来,英国皇家海军都是维护英国权益的最中坚力量,也是英国上至王室下至民众的骄傲。英国海军从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正式确立海上霸权以来,直到二战结束一直都保持着海上霸主的地位。二战结束时,英国海军力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拥有航母与护航航母高达50艘!但随着“日不落帝国”光环的褪去,英国海军的境况在战后也江河日下,日渐衰落。
  国力的衰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军队建设。战后工党政府推行的“社会主义”福利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利,造成英国在财政预算上捉襟见肘,因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削减防务开支。这种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致使英国在军队和军备建设方面出现了明显滞后,更严重的深层影响则是大大削减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
  此外,由于战后历届英国政府均持一种收缩海外军事力量的路线,大批军舰退役被封存乃至拆毁。1968年,当时执政的工党政府宣布将完全废弃航母,其中包括完全可以称为英国海上力量支柱的“皇家方舟”号。这艘可搭载38架战机、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的英国海军历史上最强大的航母于1981年被拆毁,不仅宣告了皇家海军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海军日薄西山的虚弱形象在世界各国军界的眼中更加清晰,当然也让本来就跃跃欲试的以加尔铁里为首的阿根廷军政府骤然感到收复马岛的把握大增!
  
   走向战争的马岛:“铁娘子”领导英国重开战争机器决定不惜一切赢得战争胜利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占领长期在英阿两国间存在争议的马岛。当这一消息传到英国后,撒切尔夫人当政的英国政府自然受到了反对党、民众和媒体长枪短炮般的舆论轰炸。实际上,虽然英国上下都深知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国力已大不如当年,但当一个世界二流国家公然挑战时,颜面和尊严的丧失犹如一响亮耳光,英国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面对危机,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马上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宣布立即与阿根廷断交,同时组成战时内阁,派出特遣舰队远征马岛。撒切尔夫人这时已下定决心,为了维护英国的尊严和颜面,不惜一切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决定不让战争扩及阿根廷本土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还做出了后来对整场战争影响深远的两项决策:1.军事行动仅限于马岛和海上禁区,不扩大到阿根廷本土,以控制战争规模;2.尽快将兵力投送至相关战区,以争取速战速决。这两项决策对于后来英国能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和结束战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基于当时英国国力作出的极具预见性的决策。因为让军队万里劳师远征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可谓是极大的负担,后来的事实也表明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是投入了倾国之力,如若让这场战争规模扩大,进而长期持续下去,即便是打赢了这场全面战争,那也极为得不偿失。
  为战争建立全新军事指挥体系
  撒切尔夫人还建立了全新的军事指挥体系。首先是对前线指挥采取委托式指挥,即将战区指挥权全权授予战区指挥官,战区以外以及特别重要的军事行动则由战时内阁决定。这种高度集中而又灵活的指挥体制,使之后英军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得到了充分发挥。其次是针对和平时期战争决策层过多、决定下达冗长拖沓的问题,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由约翰?菲尔德斯海军上将任司令,负责动员各军兵种制定作战计划,协调三军统一进行行动。这两个决策大大提高了英军的反应速度,使英军本来有限的兵力运用得更为灵活。
  “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
  从这时开始,英国的各大媒体也开始了舆论准备。它们强调,驻守马岛的英军向阿根廷部队投降是奇耻大辱!阿根廷政府是军人统治,马岛被占领后以英国后裔为主的马岛居民将再也没有民主自由的政治环境……如此的反复宣传很快就起到了激励人心的效果。
  4月5日,撒切尔夫人在议会上提交“派遣舰队远征南大西洋收复失地”的议案,以“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这一鼓舞人心的语句为演讲收尾,赢得了下院的全票通过。“铁娘子”通过这些种种举措使国内民众真正达到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效果,也显现出其在政治上的老辣。
  战争以外的战争:英国外交阻断阿根廷武器外购阿根廷错误估计美英“铁盟”关系
  战争开始前,阿根廷在外交上的主要准备是拉拢美国,表示坚定做美国在南美的“跟班”。加之总统加尔铁里素来亲美,因此阿根廷认为提升阿美关系可以抬高阿根廷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坚持“门罗主义”的美国在战争爆发后不仅不会对阿的行动横加干涉,甚至还会支持自己。此外,阿根廷利用早在1965年12月16日联合国通过的第2065号决议,获得了追回马岛的道义基础(该决议认定了马岛的殖民地地位,并认为维持马岛的殖民地状态不符合联合国普遍和平的理想)。
  但在开战后,阿根廷在外交上所做的努力相比英国来说,可以说是一败涂地。首先,阿根廷错误判断了美英关系的“固若金汤”和美阿关系的“不堪一击”。美英之间往上算可谓出自同宗,而二战后英国也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盟友,而且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私交也甚笃。无论怎么算,阿根廷对美国的重要性都远不及英国。   英阿两国所获国际援助呈天壤之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