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

 弃卷台 2015-03-08
内容提要

本课分别从书院与古代教育、书院精神、书院制度及书院精神和书院制度对现在大学的启示四个方面讲述。并结合实例讲述了书院对今天中国大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意义。本课重点讲述了书院精神。书院的文化精神,作为书院文化的深层结构与思想基础,是书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书院学者们一以贯之的深层追求,也是书院成其特色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书院的文化精神主要包含以下内涵。

教师团队

奖励和荣誉

获得湖南省第七届“徐特立教育奖”,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遴选为校级、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被湖南省委、省政授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被评为湖南大学首届“师德标兵” 、“科研标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担任的学术兼职

国际儒联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客座研究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学会理事、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实学会副会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船山学社副社长等。

学习目标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应了解古代书院的起源和发展上,重点掌握书院精神和书院制度;着重了解古代书院精神与书院长制度对现在大学的启示。

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 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教学,又是其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密切相联,共生互动。


  • “百家争鸣”与“门户开放”。书院的教学继承了稷下学宫的优良传统,采取“百家争鸣”、门户开放的政策。书院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允许不同学派之间进行广泛的辩鸣。


  • 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书院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感情深厚。

古代的教学思想

书院制度开创了中国学术新风尚

书院制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因为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中兴和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它在许多方面契合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精神,如尊崇学术自由,讲究自修和论辩的结合,尊重学术大师在学术中的主导地位等,从而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书院被废弃了,因而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憾事。胡适曾感叹:“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有志之士在寻求真理过程中都从书院制度中获得了灵感,如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就宣布要用书院的读书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学习方法。这一做法颇得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赞赏,甚至有人认为蔡元培的北大改革也是书院精神与西方大学制度的结合。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书院制度的成功,认为它在研究学问和培养人格方面是成功的。因此,在香港很早就有一批学者一直把这种制度当作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且这一做法也大有扩大之势。这一做法近来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大陆办学者的青睐,因此在中国大陆部分高校开始建立书院,大有书院复兴之势。在此之际,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书院制度再做一个系统的评价,特别是与我们今天的现代大学制度联系起来进行评价,这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著名的中国教育研究专家露丝·海霍教授在对中国文化考察后对中国的书院制度情有独钟,认为中国大学建设必须基于中国文化,必须要建设中国大学模式,这样才可能真正使中国大学走上一流大学的地位。而且,中国大学模式建设必须借鉴中国历史成功的教育制度,她特别提到要借鉴书院制度,从书院制度中汲取智慧。尤其她认为中国大学复兴必须进行中西文化对话,这样才能真正超越西方大学模式特别是美国大学模式。这一观点不仅与新儒学大师观点相同,而且也与中国国内一些著名学者的意见比较一致。他们认为“21世纪中国大学不应该是欧洲大学的凯旋”。

这一切都向我们提示,研究书院制度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代意义,能够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传播中华文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


古代书院赏析

                                                                         

   

                                                                          

参考教材

《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作 者:陈谷嘉,邓洪波主编,出版时间:1997-8-1

本书主要讲述了书院既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又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

《中国书院的故事》作 者:曹华清,山东画报出版社;第1版 (2011年8月1日)

本书讲述了宋代书院的兴盛,为理学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而理学浸盛又反过来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